蘇軾《南鄉子(回首亂山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南鄉子(回首亂山橫)》陳襄(1017-1080)字述古,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他反對王安石變法,曾要求神宗貶斥王安石、呂惠卿。神宗向他詢問可用的人,他首先推薦司馬光、蘇軾。這引起變法派的不滿,被命出知陳州,熙寧五年(1072)改知杭州。當時蘇軾正擔任杭州通判,兩人的唱和詩很多。熙寧七年七月,陳襄改知南都,蘇軾送陳襄至臨平(在杭州東北百餘里處),話別後,在返回杭州的船上寫下了這首詞。詞的上闋寫別後在歸舟中回望告別之地臨平鎮,表現了對陳襄依依不捨之情;下闋前二句寫自己因思念陳襄而夜不能寐,後三句揣測陳襄因思念自己而淚流滿面,表現了他們的深厚情誼。[1]
原文
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
歸路晚風清,一枕初寒夢不成。
今夜殘燈斜照處,熒熒,秋雨晴時淚不晴。
注釋
「回首」二句:山即第三句所說的臨平山,城指臨平鎮。居人:表面指居住臨平的人,實際指陳襄。「回首」「不見」的主語是蘇軾自己,寫回望對方,是抒發行人已遠,不可再見的惜別之情。
「誰似」三句:臨平:杭州仁和縣所屬四鎮之一,下臨運河,為舟行北上必經之地。亭亭:高聳的樣子。正因為前二句是蘇軾回望臨平而故人不可復見,所以這三句才羨慕臨平山上的高塔,居高眺遠,既可「迎客西來」(杭州在臨平西南),又可「送客」東行北上。
「歸路」二句:寫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夜不能寐。
「今夜」三句:揣測陳襄也因思念自己而流淚。熒熒:燈光昏暗的樣子。
譯文
送述古回頭遙望,群山縱橫,我再也望不見你,只能依稀看見臨平鎮。誰像臨平山上的高塔,既迎接西來的遠客,又目送客人繼續前行?回來的路上晚風清涼,初秋的寒氣更使我難入夢境。
今夜昏暗燈光斜照着的地方,秋天的夜雨雖已過去,恐怕眼淚仍流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