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這首詞為元符二年(1099)立春日寫於謫居海南儋州時期。蘇軾以「我本海南民(《別海南黎民表》詩句)」的身份與情感,用歡快跳躍的筆調描寫了海南絢麗的春色,當地立春日的迎春勸農的民俗,表達了詩人對海南之春的熱情詠贊。蘇軾於貶謫期間身處蠻荒邊陲仍充滿生活的信心,其胸襟的開闊與曠達令人感佩。[1]
原文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注釋
春幡:幡旗。
譯文
已卯儋耳春詞看這泥塑的春牛,還有泥人掌着犁杖!春來了,春風滿天地,來自茫茫大海上……快來乞求春神,賜給滿野春光,染得桃花紅艷艷,像肉色一樣鮮亮。青色幡旗呼啦啦響,新春的剪紙好漂亮,天涯的春風更多情,把我的酒吹醒。莫說這裡荒僻,這兒哪像海角天涯,立春時節楊花開,隨風飄灑似雪花。
解析
詞的題目定為「春詞」,「春牛春杖」「春幡春勝」即當地立春日的習俗:立春日豎起青色的幡旗(即「春幡」)在城門外放置泥塑的春牛、耕夫、犁杖(「春杖」)表示勸耕之意。「春勝」指剪紙以迎春的風氣,把紙剪成花紋或圖案,又叫作「剪勝」「采勝」。「便丐春工」指乞求春神顯示其滋養萬物的神力。蘇軾顯然很樂於反映這些民風鄉俗於詞作中,連用七個「春」字將立春日的喜慶氣氛與海南新春的風光融匯一處,勾勒出一幅鄉風濃郁、氣氛熱烈的海南迎春圖:「春牛春杖」「春幡春勝」;春風和煦,春酒醉人;桃花楊花,紅白相襯……尾句「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是把謫居的天涯視為第二故鄉,正是詩人「海南萬里真吾鄉」的情感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