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元祐四年(1089)蘇軾知杭州時作。參寥子,北宋詩僧,姓何,初名曇潛,後名道潛,於潛(今漸江杭州)人,與蘇軾友誼很深,著有《參寥子集》。神宗去世,本為糾正王安石變法的某些弊端提供了機會,但司馬光不分青紅皂白,盡廢新法,這不僅給新黨以口實,而且在舊黨內部引起激烈爭吵。蘇軾在新舊兩黨的夾擊中被迫離開朝廷,出任杭州知州。這首詞上闋即以比興手法感嘆神宗去世後的大好形勢為舊黨斷送,表示自己已不願捲入這些是非之爭。下闋回敘同參寥子的舊情,表示自己絕不違背當年向參寥許下的早退之約。全詞沉鬱頓挫,感慨遙深,看似閒談的語言,反映出蘇軾極其沉重和矛盾的心情。[1]
原文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
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處,空翠煙霏。
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
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
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注釋
「有情」二句:以錢塘江潮為比興,實際描繪了元祐初年的整個政治形勢。有情、無情,來潮、退潮的對比,寄予了無限感慨。
問錢塘:錢塘江舊稱浙江,源於浙、皖、贛交界處的蓮花山,在杭州閘口以下入杭州灣。
忘機:消除機心,即對潮來潮去,日起日落,宦海浮沉,都不以為意。
「記取」三句:回憶熙寧年間任杭州通判時,與參寥相識,同游西湖。據惠洪《冷齋夜話》,周紫芝《竹坡詩話》所載,兩人相識在「東坡停錢塘時」。
譯文
寄參寥子多情的海風萬里迢迢捲來巨潮,又無情地把潮水送回。請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出現過多少次夕陽的餘輝?用不着細想古今歷史,俯仰之間已經物是人非。誰能像我年老的東坡,白髮蒼蒼,恬淡無為?記得我們在西湖西畔初識,正春山景美,空明蒼翠,煙雨霏霏。像你我這樣情投意合,詩人中真是微乎其微。我曾像謝安一樣約許歸隱,希望美好的志願莫違背。不應讓你像西州路上的羊曇,再為我未能如願而傷悲。
解析
「問錢塘」三句:錢塘江舊稱浙江,源於浙、皖、贛交界處的蓮花山,在杭州閘口以下入杭州灣。西興浦口即西興渡,在杭州蕭山西十二里處。這三句寫錢塘江上、西興渡口的落日景象,實際抒發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深沉感慨。「算詩人」二句:蘇軾知徐州,參寥曾去訪問;蘇軾知湖州,參寥曾同行;蘇軾貶黃州,「參寥子不遠千里從予於東坡」(蘇軾《參寥泉銘》)。「約他年」二句:謝公指謝安,東晉孝武帝時宰相。他早年不肯做官,被迫做官後仍準備儘快從海道東還,繼續過隱居生活,但未如願。蘇軾以謝安自比,對參寥子表示自己不會違背歸隱之約。「西州路」三句:西州路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台城西面。謝安從廣陵(今江蘇揚州)病危回京,過西州門,為未能歸隱非常後悔。謝安死後,他所器重的羊曇從不過西州門,一次羊曇大醉後走到西州門,悲痛不已,大哭而去。這裡蘇軾以羊曇比參寥,表示自己絕不會因為隱居未能如願而讓朋友傷心,實際是表示自己一定要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