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路 |
[圖片網址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
蘇路[公元1915年-1946年]
蘇路(1915~1946)路玲(1916~1942)蘇路,原名王芹[1] 。原籍浙江,出生於上海,曾在上海電影公司當勤雜工[2]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到上海抗敵演劇第五隊,開展抗日文藝演出,很快成為骨幹[3] 。路玲,女。出生於湖南,自幼失去父母,隨繼母在上海長大。抗戰初
期,她也來到上海抗敵演劇第五隊,成為一名演員。由此蘇路和路玲相識,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情投意合,建立起友誼。 1937年末,經組織介紹一起奔赴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魯迅文藝學院學習。1938年8月,在西安參加東北救亡總會戰地服務團(簡稱「東戰團」)。1938年11月,東戰
團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他們二人在途中結為伉儷。1939年3月至4月,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5月,東戰團改編為冀中軍區火線劇社二社,蘇路先後任副社長、社長。路玲
任導演。蘇路任社長後,執導過《大丹河》、《一心堂》、《慰勞》、《游擊隊長》等多個劇目,創作了《秋天的陽光》、《告老鄉》等一批歌曲,他帶領劇社緊密配合冀中
抗日部隊的訓練和建設,到冀中各地巡迴演出,並幾次抽調劇社人員組成文藝小分隊,到游擊區開展對敵政治攻勢,他和同志們一起拿起文藝鬥爭的武器打擊日偽軍。路玲任
導演後,導演了大型歌劇《大丹河》,並在劇中扮演一位青年農婦,她充滿熱情的表演富有感染力。在她導演並主演的一部表現日本人反戰的話劇《還我孩子》中,成功地扮
演了一位丈夫參加侵華戰爭的日本 婦女的形象,演出在日本反戰同盟隊伍中引起強烈反響,一位日本反戰士兵看過演出後,高喊:「放下武器,停止戰爭回東京去……」路玲
還執導和主演過《一心堂》、《打虎溝》、《軍火船》、《拴不住》等。對火線劇社在戲劇表演、藝術實踐和提高演員的表演技巧上,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
1939年9月,火線劇社從冀西學習回到冀中,與二社合併,蘇路先後任副社長、社長。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進行殘酷「掃蕩」,冀中軍區主力部隊轉移到冀西山區。劇
社人員分散活動,7月中旬集中向冀西轉移。在轉移到白洋淀邊的大樹劉莊時,被日偽軍包圍,路玲在突圍中壯烈犧牲。蘇路帶領部分人員突圍後,轉移到冀西山區。火線劇社
與新世紀劇社合併,蘇路任社長。1942年底,崔嵬調火線劇社任社長,蘇路任副社長,組織創作和演出活動。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蘇路調入冀中區黨委城工部。抗戰勝利後由組織派到天津從事地下工作,由於叛徒告密,於1945年冬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在獄中,他受盡殘酷
折磨,始終堅貞不屈,在牢房牆壁上刻下「共產黨員蘇路之位」八個大字。國民黨特務無計可施,最後將蘇路用木棒擊昏,裝入麻袋系上石頭沉入海河。蘇路和路玲有兩個孩
子,為了抗戰,孩子生下後就託付給當地老鄉撫養,在殘酷的游擊戰爭環境下,無法和孩子保持聯繫。他們犧牲後,組織上曾設法尋找孩子的下落,但未能找到。 來源:保定市地方志辦公室
目錄
參考來源
- ↑ 蘇路(1915~1946)路玲(1916~1942)蘇路,原名王芹,企查查 - www.qcc.com/pl/pr00...- 2024-12-4
- ↑ 原籍浙江,出生於上海,曾在上海電影公司當勤雜工,揚眼·騰訊新聞 2024-11-02
- ↑ 他到上海抗敵演劇第五隊,開展抗日文藝演出,很快成為骨幹,企查查 - www.qcc.com/firm/9c...- 2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