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敬衡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敬衡
圖片來自搜狗百科網

蘇敬衡(1801年-1867年),字心輿,號蕉林,山東霑化人,為蘇兆登子,道光十六年進士、探花。清朝政治人物。祖籍是四川眉山

基本信息

中文名:蘇敬衡

別 名: 字心輿,號蕉林

國 籍: 中國清朝

出生日期: 1801年

逝世日期: 1867年

職 業: 官員

出生地: 山東霑化

生平簡介

蘇敬衡(1802~?),字樵材,山東瞮化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恩科林鴻年榜進士第三人。

此科會試主考官是潘世恩、玉鼎、吳傑、王植。考題是《小人閒居其善》、《子釣而不》、《天下有達德》《布德行惠》、得「時」字。會元是夏子齡。蘇敬衡順利通過會試,入貢殿試。獲賜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蘇敬衡出身官宦人家,他的父親蘇兆登是嘉慶四年的榜眼。蘇敬衡得中探花後,經散館,仍以編修任職。道光十七年,蘇敬衡出任陝甘鄉試副考官。擢升翰林院侍讀。道光十九年,他升為翰林院國史館協修,後來,出任天津知府。因天津距原籍山東瞮化已在五百里內,照清朝任官、授職律例,應當迴避。於是,改任宣化府知府。道光二十一年,蘇敬衡改任保定知府。不久,出任廣東雷瓊道道員。道光二十六年,蘇敬衡出任甘肅按察使。道光二十七年,丁父憂,三年服滿。道光三十年,蘇敬衡出任福建按察使。在杭州,蘇敬衡患虐疾病,三月回京。痊癒後,歷任四川按察使,署布政使,調任浙江按察使,蘇敬衡官至福建按察使。

後調任甘肅、四川按察使等職。改任福建按察使時,被狡吏楊得質、盛朝輔誣告,未赴任。事後查明真相,楊、盛兩人撤職。蘇敬衡因養母,告老還鄉,並卒於同治六年(1867年),享年67歲。

因其父蘇兆登是嘉慶四年為第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蘇氏父子以「父子二鼎甲」聞名於世。而原功名牌匾卻因文化大革命時期大煉鋼鐵,被鑄為菜板 

進士探花

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且分為三甲:一甲3人,賜進士及第;二、三甲,分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

「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道光皇帝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號(1821—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愛新覺羅·綿寧後改為愛新覺羅·旻寧,滿族。嘉慶病死後繼位,是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在位28年。病死,終年69歲,葬於慕陵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