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德安 |
蘇德安(1894~1965年)女,泉州東門水輶村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1]。父母都是從事鄉村醫務工作的基督徒,她自小入教會學堂讀書[2]。民國元年(1912年),入泉州惠世女醫館,學習生理解剖、藥物、婦科和內、外、兒科基本知識以及接生技術[3]。民國5年畢業後,她和畢業於永春醫院的丈夫何大年在永春城南口開了一間"夫妻店",賣藥、診病,並用新法接生。民國7年,到泉州中山路打錫巷口開設藥房兼行醫的夫妻診所。民國13年,夫妻診所由打錫巷口遷入巷內57號。30年代初,在海外親友贊助下創立永惠婦孺產科醫院,設病床60張。何大年任院長,蘇德安主持醫院業務。他倆管理嚴格,要求院內工作人員學習新法接生技術。蘇德安堅持每天抽空巡視。後來她設計棉花墊保溫盒,對早產嬰兒進行特殊處理,提高成活率。
中文名 ;河北大學經濟系
逝世日期;1965年
出生日期;1894年
目錄
1基本內容
1基本內容
蘇德安(1894~1965年)女,泉州東門水輶村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父母都是從事鄉村醫務工作的基督徒,她自小入教會學堂讀書。民國元年(1912年),入泉州惠世女
醫館,學習生理解剖、藥物、婦科和內、外、兒科基本知識以及接生技術。民國5年畢業後,她和畢業於永春醫院的丈夫何大年在永春城南口開了一間"夫妻店",賣藥、診病,
並用新法接生。民國7年,到泉州中山路打錫巷口開設藥房兼行醫的夫妻診所。民國13年,夫妻診所由打錫巷口遷入巷內57號。30年代初,在海外親友贊助下創立永惠婦孺產科
醫院,設病床60張。何大年任院長,蘇德安主持醫院業務。他倆管理嚴格,要求院內工作人員學習新法接生技術。蘇德安堅持每天抽空巡視。後來她設計棉花墊保溫盒,對早
產嬰兒進行特殊處理,提高成活率。
蘇德安夫婦辦院宗旨明確,得到地方開明人士的支持。前清進士吳增、華僑吳家此、蘇文煥或捐助或貸款,支持買地皮、建新病區樓房,增添病床,充實醫療設備。醫院業務
日增,每月接生數達100~180人。先後培訓40餘名半工半讀的接生技術人員。
蘇德安對醫術精益求精。每逢頭盆不稱、連鎖雙胎、巨大胎兒、畸胎、橫位、胎盤早剝、胎盤稽留的難產婦,即施行產鉗、倒轉術、高位產鉗,以及施行穿顱術、斷肢去髒
等,以保證母體安全。接生術在當時同行業中居領先地位。她在臨床實踐中印證祖國醫藥遺產,自製瓶裝"安姑十三味",適應產婦病員,療效較好。
抗日戰爭爆發後,她攜眷往馬來亞探親,途經香港,參加香港皇家醫院產科技術操作考試,取得"A"字證書。抵馬來亞,繼續從事產科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重返桑梓。她再接
再厲,擴展醫院範圍,增添設備,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民國38年,全院人員24人,其中醫師3人,護士、助產士9人,藥劑人員2人。門診設婦產科、兒科、內科;住院部設產
床81張,並配有藥房、化驗、手術等科室。泉州解放後,蘇德安夫婦忙於醫院工作外,積極參加解放初期社會上的衛生防疫工作和抗災救災工作。1958年,永惠婦孺產科醫院
與泉州市民門診部、市聯合中醫院合併成立泉州市人民醫院。1965年,蘇德安因病辭世。
詞條標籤: 蘇德安
參考來源
- ↑ 蘇德安(1894~1965年)女,泉州東門水輶村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生,搜狐, 2014-06-27
- ↑ 父母都是從事鄉村醫務工作的基督徒,她自小入教會學堂讀書,搜狐, 2014-06-27
- ↑ 入泉州惠世女醫館,學習生理解剖、藥物、婦科和內、外、兒科基本知識以及接生技術,搜狐,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