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州石刻天文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州石刻天文圖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蘇州石刻天文圖

年代: 南宋

作者: 黃裳

尺寸: 高2.16米﹑寬1.06米

蘇州石刻天文圖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根據實測繪製的全天石刻星圖。它的觀測年代在北宋元豐年間(1078至1085),刻制年代在南宋1247年。這份星圖是由南宋的黃裳繪製的。黃裳曾經被選為南宋皇太子趙擴的老師,為了向這位皇太子教授天文地理知識,他繪製了八幅天文、地理圖,這份星圖就是其中的一幅。後來,浙江永嘉人王致遠把這份星圖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蘇州文廟中。二百多年後,人們擔心該星圖會年久磨滅,就又重新刻制了一塊,這就是常熟石刻天文圖,保存在江蘇常熟縣。[1]

簡介

鏨刻在一塊高2.16米﹑寬1.06米的大石碑上的天文圖﹐現存江蘇省蘇州市石刻博物館。石碑原置蘇州文廟戟門口﹐原有四碑﹐現存其三﹕天文圖﹑地理圖和帝王紹運圖。據地理圖下碑文記載﹐碑石刻於南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為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王致遠建。原圖作者為普成(今四川劍閣附近)人黃裳。他於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向宋太子趙擴獻八圖﹐稱為"紹熙八圖"。其中之一即天文圖。

組成

天文圖分兩部分﹕上半為一圓形全天星圖﹐下半為說明文字。碑額題"天文圖"三字。星圖直徑約91.5厘米﹐按照中國古代傳統的"蓋圖"方式繪製。它以天球北極為圓心﹐畫出三個同心圓。內圓稱為"內規"﹐直徑19.9厘米﹐是北緯約35°地方的恆顯圈(見天體視運動)。中圓直徑52.5厘米﹐為天球赤道。外圓稱為"外規"﹐直徑85厘米﹐相當於上述地方恆隱圈的範圍。有28條輻射狀線條與三圓正向交接﹐分別通過二十八宿的距星。線端界外注有二十八宿宿度數據。兩圈間交叉密注與二十八宿相配合的十二辰﹑十二次和州﹑國分野等各12個名稱。圖下的文字說明﹐概略敘述天文基礎知識。全圖共刻恆星1﹐400多顆﹐銀河帶斜貫星圖﹐黃道為一偏心圓與赤道相交於奎宿和角宿範圍內的兩點。

用途

根據史籍記載和對星圖本身的研究﹐可確定該圖是根據北宋元豐(1078-1085年)年間一次恆星觀測的資料繪製的。這是現存世界上較早的大型石刻實測星圖﹐已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的文物。石刻星圖可以說是古時的影印機。在沒有影印機的年代,最準確的複印方式是將圖案刻在石上,然後利用紙張蓋在圖案上,用棉花和墨汁將圖案拓印紙上,便可得到一個準確的複製拓本。本處展示的就是一個拓本。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