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木瀆古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蘇州木瀆古城遺址又稱蘇州木瀆春秋城址,位於蘇州市木瀆鎮、胥口鎮穹隆山一帶。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表明,木瀆古城址呈不規則狀,城牆大致沿盆地邊緣分布。其中,南北兩道城牆之間相距約6728米,城牆外側均有護城河等水面遺存,古河道穿過城牆上的水門連通城內外。城內有小城1座,城內尚存的235處土墩包含有東周時期大型建築基址。結合城址周邊分布的大量兩周時期聚落、墓葬、嚴山玉器窖藏等遺存。可以初步認定木瀆古城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質的城址[1],規模大,等級高。 2010年被選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遺址簡介
包括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胥口鎮和穹窿山風景區三個鄉鎮的部分地區,四周環繞一圈山脈,通過四個山口與外相通。西南通過胥口與太湖連通。自2009秋季以來對該城址開展的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到目前為止,基本確定了古城址的年代和範圍,發現了若干處重要的遺存,對城址結構有了初步的了解。城址呈不規則形狀,城牆大致沿盆地邊緣而建。北城牆位於木瀆鎮的五峰村一帶,殘長1150米。城牆橫截面呈梯形,上寬12.9~15.35米,底寬22.3~22.35米,現存最高處3.2米,堆築而成。外側城壕與城牆的走向一致,寬約15米左右,總長約1050米。另發現一處水門遺存,豁口處水道寬約13米。
2010年蘇州木瀆春秋城址被選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 。
城牆遺址
南城牆位於胥口鎮的新峰村一帶,城牆總體呈東西走向,總長約560米,在西端有一豁口,由此處城牆拐向南,形成「兩牆夾一河」的布局。向南延伸部分城牆長約360米。城牆現存地表牆寬15~45米,也是堆築而成。兩段城牆之間的河道寬約12.3~13.9米,東北段呈東北-西南流向,南段拐為南北流向。河道內淤積層出土物包括印紋陶片、瓦片、銅鏃、原始瓷碗、陶缽、木構件等遺物,顯示其使用時期為春秋晚期。已鑽探發現的河道總長約850米。
南城牆外東南側發現淤土堆積,北邊緣與城牆大致平行,南側通向太湖。初步推斷此片水面與城牆同時,即在城牆修建和使用時,在城牆的東側和南側分布着大片的天然水面,即城址東南側的自然界限。南北兩道城牆之間相距約6728米。
盆地東部的劉莊木東公路附近和西部的堰頭村一帶分布有推測為東、西城牆的遺蹟,相距約6820米。
視頻
蘇州木瀆古城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蘇州木瀆發現春秋時期具有都邑性質的最大城址,搜狐,2011=01-11
- ↑ 蘇州考古遺址入圍「文物界的奧斯卡」!,搜狐,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