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蒼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榨鎮位於龍門縣南部,東經114°,北緯23°27′,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5℃,年降雨量1900-2100毫米,平均無霜期290天-306天。全鎮總面積240.15平方千米(2017年),林業資源和水力資源豐富,有林地面積29萬畝,森林覆蓋率80.78%,耕地面積22021畝。全鎮轄18個村民委員會,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3495人(2017年)。[1]

歷史沿革

麻榨鎮位於廣東省惠州龍門縣南部,建鎮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因當地芝麻榨油工廠多而得名。1949年分置上麻、下麻兩鄉。1958年合建麻榨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建鎮。2002年12月全鎮總人口26342人。

蓋率75%,耕地面積22798畝 。

麻榨山清水秀,生態良好,以創家和"十里水灣"旅遊項目4A級景區為目標,大力整合我鎮旅遊資源,促進麻榨河沿岸及其他特色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寨頭水庫市級自然保護區、神牛石、鰲溪鄧氏古墓及東埔、鳳崗廖氏宗祠等極具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借旅遊發展的契機,我鎮大力推動鎮內休閒民宿、原生態農家樂發展,打造麻榨旅遊特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促進全鎮旅遊業、商貿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交通

麻榨鎮西與增城市正果鎮接壤,東南與博羅縣橫河鎮、羅浮山風景區毗鄰,北與永漢鎮、龍華鎮(沙逕)相連。是龍門縣距離珠三角發達地區最近的鄉鎮。麻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北回歸線從北部貫穿而過,年平均氣溫21.5℃,年降雨量1900-2100毫米,平均無霜期290-306天。全鎮總面積240.15平方千米(2017年),有林地面積29萬畝,森林覆麻榨鎮西與廣州市增城區正果鎮接壤,東南與博羅縣橫河鎮、長寧鎮毗鄰,北與龍門縣永漢鎮、龍華鎮相連。圩鎮距龍門縣城53公里、惠州市79公里、東莞市60公里、廣州市80公里、深圳市140公里,距廣河高速永漢站出口僅13公里,正果站出口14公里,珠三角城市1小時生活圈儼然已形成。此外,連通羅浮山、南崑山兩大名山途經麻榨鎮的龍愷高速已納入規劃建設,永漢至麻榨"十里水灣"景區路段綠化亮化工程已完成,總投資1.33億元的縣道X261線(鳳崗-南灘)工程及4500萬元新建麻榨大橋工程已啟動,總投資800多萬的圩鎮龍鳳路已完善前期手續,將極大地改善和提高全鎮交通條件,優化投資發展環境。

方言

龍門縣內主要聚居漢、瑤兩個民族,流行四種不同系屬的漢語方言,形成紛繁複雜、豐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縣治所在地龍城鎮及其毗鄰的王坪鎮統一 流行一種比較接近於廣州話的粵方言"龍門話",縣境東南路溪鎮流行"路溪話",西部縣境南崑山、北部縣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話"外,其餘鄉、鎮均同時流行兩種或兩種以上方言的"雙語區"。北部縣境的藍田瑤族鄉,由於歷史的原­因,已逐漸"漢化"。鄉內流行"龍門話"和"客家話"。龍門縣方言主要有:龍門話;客家話;本地話;路溪話。

龍門話

"龍門話"是龍門縣分布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龍城、王坪、地派、鐵崗、左潭、藍田、天堂山、龍華、沙逕、永漢、麻榨、油田等十餘個鄉、鎮、場,使用人口16萬多人。"龍門話"是粵方言系統中的一種次方言。與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慶話、花縣話、東莞話、增城話在內的粵方言同屬粵海系次方言,它與廣州話相近。廣州話,又稱之為"省話"或"白話"。民國25年(1936年)《龍門縣誌·卷五》載:"縣屬語言用省話或用客家話,各區、鄉尚未一致,惟第一區純用省話耳"。由於龍城鎮自龍門置縣以來均為縣治所在地,以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影響,龍門話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龍門縣中心方言(即代表方言)的作用。

語音方面,龍門話以陰平為高平(如:詩、哥、花、鵝等字的調)和低降兩調(如:梯、雞、魔、科、天等字的調),上聲不分陰陽,下聲陰入讀低升(如:尺、拍的調)和陽入讀高降(如:白、人的調),而顯得在聲調上和廣州話有些差異,這是龍門話在語音上和廣州話不同的一個主要因素。另一個主要因素是:龍門話有廣州話所沒有的聲母(nt-如:而、耳、兒的聲母)以及韻母。

社會事業

2008年,麻榨鎮在社會保障方面,具體做了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新成長勞動力、零就業家庭以及貧困戶等的個人基本台帳,新增勞動力237人、轉移富餘勞動力484人。6月份前完成了本鎮40家企業的勞動年審工作,證照齊全34家、勞動備案6家,全年無發生勞資案件、無發生治安和刑事案件。勞動合同鑑證305份,參加養老保險28人。繼續加強農村獨生子女純二女結紮夫婦基本養老保險的宣傳、動員,落實參保83人,完成95%。

教育事業

麻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0所、幼兒園1所,教職員工259人,其中中學教職工95人。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100%。2002年,在校學生4764人,其中初中生13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5%。2002年麻榨中學考上重點高中38人。

2008年,麻榨鎮文化站制定了2007年至2010年行政村級文化建設發展方案。到2008年底,全鎮已實現硬底化籃球場14個,占全鎮總數的70%;文化室11個,占全鎮總數60%;村級文化信息廣場1個(坳頭村),農家書屋1個(東安村)。

麻榨鎮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0所、幼兒園1所,全鎮小學教職員工143人,在校學生2562人。中學教職員工有82人,在校學生1185人。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100%。2008年,麻榨中學考上重點高中105人,其中惠州實驗中學1人。

醫療衛生

麻榨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站22個。2002年,全鎮醫務人員98人,大專以上學歷5人,中專學歷93人。鎮衛生院有醫務樓2幢共2100平方米。設置科室10 個,病床20張,併購置了200毫安X光機、心電圖、B超、尿液分析儀、半自動生化儀等設備。2002年,參加計劃免疫的兒童2102人。

計劃生育

貫徹《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落實"三為主"方針,把計劃生育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健全和完善計劃生育的社會保障機制。增加計生工作的投入,計劃生育工作走上經常化、制度化軌道。2001年,全鎮落實"四術"任務223例,計劃生育率為88.52%,人口出生率為7.6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63‰。2002年,落實"四術"任務194例,計劃生育率為88.5%,人口出生率為7.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6‰。

深化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完善計劃生育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計劃生育隊伍建設,深入開展計劃生育綜合改革,加大計劃生育宣傳力度,實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度,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落實計劃生育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加大對計劃生育工作的投入,順利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指標任務。2008年我鎮出生率為11.23%,計劃生育率94.3%,自然增長率5.9%。

生態環境

麻榨山清水秀,生態良好,以創家和"十里水灣"旅遊項目4A級景區為目標,大力整合我鎮旅遊資源,促進麻榨河沿岸及其他特色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寨頭水庫市級自然保護區、神牛石、鰲溪鄧氏古墓及東埔、鳳崗廖氏宗祠等極具開發潛力的旅遊資源。借旅遊發展的契機,我鎮大力推動鎮內休閒民宿、原生態農家樂發展,打造麻榨旅遊特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促進全鎮旅遊業、商貿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歷史文物

古建築群--南灘碉樓、東埔廖氏宗祠

南灘碉樓、東埔廖氏宗祠分別位於南灘村和東埔村內,分布在大派洲兩邊,距"十里水灣"河面僅數百米,建於清代,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價值,是龍門縣文物保護單位。當前保護完整。

古驛站--風雨亭

風雨亭位於麻榨河"十里水灣"最上游,西牛尾電站壩下。該亭建於清光緒壬寅年冬,建築面積約60平方米。時任署理龍門縣事史九端在亭內提有四個大字"便利行人"仍清晰在目,亭的立柱有一副對聯,上聯為"逸人洗盞說茶經",下聯因文革時期遭破壞已無法看清。亭內仍保留有供行人竭息飲茶的石台。

麻榨河"十里水灣"旅遊項目內仍有大批古榕樹、古欖等百年古樹及一批歷史文化產物。

北隅宋代古墓

北隅宋代墓位於北隅村羅屋左方800米的山上,距麻榨河"十里水灣"約7公里,距羅浮山25公里。本墓為鄧仲奇夫婦之墓,建於宋代辛卯年(1111年)、墓地直徑為15米,占地面積400平方米。主墓均為花崗岩精砌而成,刻有龍鳳、鰲魚、花草等圖案,浮雕形象,栩栩如生。主墓兩邊雄立一對石獅子,雕刻精緻,氣宇軒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