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生條紋病毒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生條紋病毒病

花生條紋病毒病
原圖鏈接

花生條紋病毒病又叫花生輕斑駁病毒病,是由花生條紋病毒引起的、發生在花生的一種病害。該病主要為害葉片。該病害症狀一般較其他花生病毒病輕,早期感染病害,花生植株減產20%左右。

花生條紋病毒病在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花生上發生為害。在中國廣泛流行於山東、河北、遼寧、陝西、河南、江蘇、安徽和北京等北方花生產區,發病率一般在50%以上,不少地塊達到100%。在中國南方和多數長江流域花生產區,該病害僅在少數地塊零星發生。但由於病害在田間發生早、發病率高,流行範圍廣,因此是影響中國花生生產的重要病毒病。

選育和利用抗病品種是防治花生條紋病毒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為防止帶毒種子從病區調出,植檢部門應實行嚴格的植物檢疫政策;採取有效的防蚜措施能減輕病害危害;無毒種子的應用能有效地減輕或避免病害為害。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花生條紋病毒病

別 名:花生輕斑駁病毒病、花生條紋病

病 原:花生條紋病毒

花生條紋病毒病
原圖鏈接

為害作物:花生

為害部位:葉片

為害症狀

發病初期頂端嫩葉上出現清晰的褪綠斑和環斑,後發展成淺綠與綠色相間的輕斑駁狀,沿側脈出現斷續的綠色條紋以及橡樹葉狀花葉等症狀。葉片上症狀通常一直保留到植株生長後期。品種類型間症狀表現有些差異。除種傳和早期感發病株症狀較重出現植株稍矮化外,病株不矮化,葉片不明顯變小。有時2種或3種病毒複合侵染,產生以花葉為主的複合症狀。[1]

發生因素

(1)菌源:種子帶病率越高,發病越重。早期發病的花生,種傳率高;小粒種子帶毒率較大粒種子高;品種間傳毒率差異也較明顯,珍珠型花生種子傳毒率明顯高於龍生型和多粒型及普通型花生。

(2)環境:花生出苗後20天內的雨量是影響傳毒蚜蟲發生量和該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凡花生苗期降雨多的年份,蚜蟲少,病害也輕;反之,病害則重。(3)栽培:花生田間蚜蟲發生早晚、數量及活動程度與病害流行程度密切相關。蚜蟲發生嚴重的地塊發病重。[2]

病原與發生規律

Peanutstripvirus,簡稱PSTV,稱花生條紋病毒,屬馬鈴薯Y病毒組。病毒在帶毒花生種子內越冬,成為第2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芝麻鴨跖草也是初侵染源。生產上由於種子傳毒形成病苗,田間發病早,花生出苗後10天即見發病,到花期出現發病高峰。在田間通過豆蚜、桃蚜等蚜蟲以非持久性傳毒方式傳播蔓延。種子帶病率越高,發病越重。早期發病的花生,種傳率高;小粒種子帶毒率較大粒種子高;品種間傳毒率差異也較明顯。花生出苗後20天內的雨量是影響傳毒蚜蟲發生量和該病流行的主要因子。凡花生苗期降雨多的年份,蚜蟲少,病害也輕;反之,病害則重。蚜蟲發生嚴重的地塊,發病重。[3]

病原形態特徵

PeanutStripvirus.簡稱PStV,稱花生條紋病毒,屬+ssRNA目、馬鈴薯Y病毒科、馬鈴薯Y病毒屬病毒……病毒粒體線狀,長75~770nm,寬12nm,病組織細胞質內具捲筒形風輪狀內含體。病毒蛋白 質亞基分子量為33500道爾頓,克里夫蘭煙可做為繁殖寄主。鈍化溫度55~60℃,體外保毒期4~5天,稀釋限點1000~10000倍。該病毒寄主範圍窄,除侵染花生外,還可侵染望江南、決明、絳三葉草, 引致斑駁或花葉。此外還可侵染芝麻和鴨跖草。[4]

傳播途徑

該病毒種傳率高達21.3%,一般1%-10%,帶毒花生種子是主要初侵染源,芝麻、鴨跖草也是初侵染源之一。通過豆蚜(Aphiscraccivora)、桃蚜(Myzuspercicae)、大豆蚜(A.glycines)、洋槐蚜(A.robiniae)、棉蚜(A.gossypii)等傳毒,且傳毒效率較高。此外麥長管蚜(Macrosiphumavenae)、禾穀縊管蚜(Rhopo10siphumpadi)、蘿蔔蚜(Lipaphisergsimi)也能傳毒,但傳毒率較低。生產上由於種子傳毒形成病苗,田間發病早,花生出苗後10天即見發病,到花期出現發病高峰。小粒種子帶毒率較大粒種子高。品種間傳毒率差異也較明顯,珍珠型花生種子傳毒率明顯高於龍生型和多粒型及普通型花生。該病發生程度與氣候及蚜蟲發生量正相關。花生出苗後20天內的雨量是影響傳毒蚜蟲發生量和該病流行的主要因子。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毒病品種。如道花28、花37、魯花9號、14號、豫花1號、海花1號、山花2000、徐系1號、徐花3號、徐州68-4、冀油2號、 89-6花生、大花生H花-3等。

(2)選用無病毒花生種子。從無病區調種,也可建立無病留種田或距病田100-400m建立隔離地帶,繁殖後用於大面積生產,基本上可以控制花生條紋毒病和黃花葉病。用輕病田留的種子也可減少發病。

(3)使用脫毒劑1號或2號處理種子,或用種子重0.5%的35%種衣劑4 號拌種。

(4)花生與小麥、玉米、高粱等作物間作,可減少蚜傳。

(5)提倡覆蓋地膜或手藝種後行間鋪銀灰膜,也可在花生出苗後平鋪長80cm、寬10cm 銀灰膜條,高出地面30cm驅蚜效果好。

(6)及早秋蚜防病 田間有蚜蟲墩率20%-30%,每墩蚜20-30頭時,應馬上噴灑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3.2%氯·苦參乳油,每667m2用50-70ml.

(7)噴灑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原名抗毒劑1號)3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


相關視頻

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病毒病農事病毒病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