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花犯 詠梅》

作品名稱: 《花犯 詠梅》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周邦彥

《花犯 詠梅》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的詩詞。[1]

周邦彥的詞作,內容不外乎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人生哀怨等傳統題材,反映的社會生活面不夠廣闊。他的成就主要在於兼收並蓄,博採諸家之所長,又摒棄它們的弊端,引導詞的創作逐步走上富艷精工的道路。在他的詞中,既有溫庭筠的穠麗,韋莊的清艷,又有馮延巳的纏綿、李後主的深婉,也有晏殊的蘊藉和歐陽修的秀逸。至於柳永的鋪敘綿密乃至是淫冶惻艷以及蘇軾的清曠豪達,我們都能窺知一二。同時,對於婉約詞和豪放詞的某些缺點,他也儘量避免。因此,周邦彥的詞深得後人讚賞,並產生了廣泛的影響。[2]

周邦彥所做的,暗合着文藝發展的規律,從重內容到重形式。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鍊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目錄

詩詞正文

作品鑑賞

此詞以飽含感情的筆觸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借詠梅抒發了作者在宦跡無常、漂泊不定中所產生的落寞情懷。

「起筆「 粉牆低,梅花照眼」兩句,總領全篇,以下對昔日的回憶 、對來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髮。

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時歌·春歌四首》之一中的「庭中花照眼」句。這裡,作者沒有具體點明梅花的顏色,略過了花色,只寫與粉牆相映照的花光,以光之奪目來顯示色之明麗。至於其花色之為紅為白,抑或為翠綠,這在作者是個人的認知,不必拘泥。下面「露痕輕綴,疑淨洗鉛華,無限佳麗」三句,進一步寫出了梅花之所獨具的高出於凡花俗艷的格調。它之照眼,並不靠粉施朱,以嫣紅奼紫來炫人眼目,而是麗質天成,自然光艷,別有其吸引人視線的風神韻味。這三句本是起二句的延伸和補充 ,但在其間穿插了「依然舊風味」一句,就使前、後五句所寫的既是現時景物又帶有舊時色彩,在撫今中滲入了思昔的成分,從而二字領起,在時間上與前六句明白劃界 。「勝賞曾孤倚,冰盤同燕喜」兩句是對去年之我的追述,自思去年孤倚寒梅、與花共醉的情事 ;「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兩句是對去年之花的追念 ,更愛去年梅花在雪中開放的景象。

這裡寫的是 :梅花為積雪覆蓋 ,一望皓白,形色難辨,而暗香仍陣陣從雪中傳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過片領以「 今年 」二字,與上片後四句開頭的「去年」二字相對應。上、下片的前半都是寫眼前所見的梅花。如此以來上片「粉牆低」以下六句是寫梅花的形態與風韻;下片「今年對花」以下五句則是寫梅花的情態和愁恨;前者寫梅花之盛開,後者寫到梅花之凋落 。如此以來「 對花最匆匆」句就有兩重含意:既是自嘆,又是嘆花;既嘆自身去留匆匆,即將遠行,又嘆梅花開落匆匆。芳景難駐。「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兩句,則是以我觀物,移情於景,化作者的愁恨為梅花的愁恨,把本是無知無情的寒梅寫得似若有知 、有情 。末尾一個「 悴 」字已預示花之將落 ,緊接着承以「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飛墜」二句,則進一步寫花的深愁苦恨及其飄零身世。

接着「 相將見 、脆丸薦酒,人正在、空江煙浪里」兩句,純從空際落想。上句寫梅,但所寫的是眼前還不存在的事物,是由眼前飛墜的花瓣馳思於青綠脆圓的梅子;下句寫人,但所寫的是將出現另一時空之內的人 ,是預計梅子薦新之時 ,人已遠離去年孤倚 、今年相逢之地,而正在江上的扁舟之中 ,就這樣,作者以出人意料之筆,以今日之感昨日之念跳到了明之思 ,詞境再出新意 。結拍「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兩句,從林逋山園小梅》詩中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化出。詞人在花開之時,對花之地,把詞思在時間上跳到梅子已熟時,在空間上跳到空江煙浪里,再從彼時、彼地又跳回花開時、花開地。

此詞以多變的結構和紆徐反覆和筆調,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對梅花各個時期和方面的描繪。在今日、昔日 、來日間往復盤旅地展開情思。這種跳躍變換、空靈流轉。渾化無跡的詞筆與詞思,確乎令人讚嘆不已。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3]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4]

周他與屬於舊黨的蘇門詞人不同,在政治上傾向於變法的新黨。他28歲時,因向宋神宗獻《汴京賦》,歌頌新法,而大獲賞識,由太學諸生直升為太學正。神宗死後,舊黨執政,蘇門諸君子紛紛回到朝廷,周邦彥則被擠出京城,到廬州(今安徽合肥)、荊州(今屬湖北)、溧水(今屬江蘇)等地任職。等到新黨上台把持朝政,蘇門詞人盡遭遠貶,周邦彥重返朝廷,官到提舉大晟府。由於不願與蔡京奸黨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順昌(今安徽阜陽)、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主官。徽宗宣和三年(1121)病逝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薰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5]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着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

視頻

品讀周邦彥的情感天地

周邦彥少年游

參考資料

  1. 《花犯 詠梅》 詩詞名句網
  2.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11-01 11:46
  3. 周邦彥簡介 古詩文網
  4. 《片玉集》周邦彥 個人圖書館,發布時間;2018-12-30 09:19
  5.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快資訊,發布時間;2020-09-17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