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園中山街(潘兵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園中山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花園中山街》中國當代作家潘兵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花園中山街

在中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裡幾乎都有中山路,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鄂北花園鎮地處南北交通要道,為武漢之屏障, 素有「得花園者得漢口」之說,花園被譽為鄂北軍事重鎮。1926年9月10日,北伐軍唐生智部趕走了北洋軍閥吳佩孚所屬劉佐龍部,進占孝感縣城及花園鎮,當地群眾鳴鞭放炮、敲鑼打鼓,以此來慶祝北伐軍勝利。

大概北伐軍進占花園鎮後,才將一條貫穿南北的街道改為中山街的,這從其他的道路與街道的名字可以看出。花園火車站坐東朝西,有東西向兩條路連通車站路,北部為勝利路,南邊是民主街,均與中山街連通,形成回字型街道,這是花園鎮最繁華的地方。中山街自勝利路十字交叉向北延綿再折向東,連通小河鎮、大悟縣,在鐵路東不遠處折向南抵達孝感、漢口。

1990年,我在花園二中復讀,我們的學校大門就在勝利路。我們學校大門的西側緊挨着鎮汽車站,汽車站外行人摩肩接踵,售票廳前有很多飲食攤,我有時到那裡吃早餐,一碗熱乾麵五毛錢,偶爾再花五毛錢買一張油餅,那裡的油餅真香,可惜囊中羞澀,不能常去。

第二年五月份的一天,班主任宋老師突然進教室說,日本人要來花園鎮參觀,來參觀的日本人都是侵華的老兵,想看他們當年的司令部。宋老師還說,學校老師的辦公室是以前的基督教教堂,花園淪陷以後,日本人侵占教堂並經常在此舉行舞會活動。如果日本人來學校參觀,他們給錢,大家千萬不要接,我們要維護中國人的尊嚴。

那時,我還算作一個熱血青年,恨不得逮着日本人就咬他一口,誰要他們的破錢呢。中午吃飯的時候,同學說,日本人來了,就在車站路那裡。火車站離我們學校咫尺之遙,我和幾個同學不睡午覺溜出校門。在車站路與民主街拐角處,那裡已是人山人海,人群的外面停着一輛日野牌旅遊車。這輛車真漂亮,車窗一塵不染,車門上印有「自動門」紅色字跡,與中國字一模一樣。我一面在心中讚嘆日本科技發達,一面擠進人群。被人群包圍的是十幾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他們個子都不高,但衣着整潔,他們每個人拿着一部照相機對着五一(或為勝利,記不清了)旅社拍照。五一旅社是一座三層小樓,外牆為紅磚壘砌。據說這座小樓就是當年日軍的司令部,與現在火車站的出口門對門,只二十多米的距離。這些六、七十歲的日本老兵神情莊嚴,讓我恨不起來。改革開放的中國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使我們更有勇氣和自信面對歷史,來了就是客。

同源同文的日本人,他們應該看到淪陷於他們之手的勝利路、中山街和民主街又回到中國人手裡。此時的花園鎮比以前大了數倍,一個小小的鎮區人口達數萬,商鋪林立,遊人如織,熱鬧非凡。

最熱鬧最擁擠的還是中山南街即老街,老街寬五米、長就百十來米,每天來買衣服鞋襪的人摩肩接踵。我在二中讀書去老街的次數不多,經常穿小巷去民主街的新華書店看書。老街的店鋪多數是兩層樓的瓦房,木質結構很容易着火。就那一年,老街發了火災,一家布匹店被燒。黃昏去澴河邊背書,看到小橋邊沿河全晾曬燒壞的布匹,散開的布匹如玉帶,五彩斑斕地躺在沙灘上訴說火災的無情。

有一段時間,一個來自小河鎮的同學,他邀我做伴,每天下晚自習後到他一個親戚家住。他親戚在鄒家塆買地蓋了一座三層樓房,去那裡要穿過整條中山街,我們習慣把勝利路以北稱為中山北街,以便於與老街區分開來。中山北街寬得多,兩輛汽車可以並排跑。緊挨勝利路的中山北街有兩個國營商場和一家國營電影院,還有很多購物和休閒場所。九十年代的城鎮大街小巷到處是錄像廳,中山北街自然也不例外。中山北街東面臨街的一排瓦房是二中的資產,全部租出了。店鋪一家挨着一家,最顯眼的要數錄像廳,這條街有四、五家,都是播放港台片。每個錄像廳門前立着一個廣告牌,多數時候貼着一張妖冶性感的美女畫,豐乳肥臀,頗能吸引人眼球。進錄像廳需花五毛錢,一般是三部片子輪流播放。我們下晚自習走上中山北街,街上燈火輝煌,繁華不亞於小城。那些擺在錄像廳門口的喇叭出來的聲音,這家在鬼哭狼嚎,那家警車在鳴笛開道,中間一家卻是歌舞昇平。在街燈鋪滿的路上,這些聲音仿佛將我們置於人生的各種境遇中,或驚或險,或喜或悲。

後來,我離開小鎮,離開繁華的中山街,一切關於中山街的記憶只是在回想似水年華時,昨日一一重現。我離開小鎮沒有兩年,孝昌縣在花園鎮成立。新的孝昌縣城建在107國道以東,小鎮就成了古城。澴河新橋通車後,就再沒有多少人從老城過,老城漸漸衰敗。

去年聽說百年老站花園站要重建,老城改造已提到議事日程。目前,車站業已動工,老城的道路已完成,百年老街——中山街到時定煥然一新。到那時,我定當重走中山街,尋找我遺失在那裡的青春印記。[1]

作者簡介

潘兵華,湖北省孝昌縣人,就職於深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