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花廳鎮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下轄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東南部。鎮政府下轄洋塘村楓嶺村花廳村舒弄村、中坂村、周村村、金雞村、前程村、白塔村9個行政村和兩個林場分別是前程林場和牛山林場。建國前屬第六區花廳鄉,建國初屬鐵山區;1952的分屬花廳區花廳、楓嶺鄉;1958成立花金(次年改為花廳)公社;1984年後設花廳鄉;1997年1月14日,撤鄉設鎮;2001年12月3日,撤銷前程鄉併入花廳鎮。2017年,花廳鎮行政區域面積79.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962人。[1]

中文名稱: 花廳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

下轄地區: 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區碼: 334124

地理位置: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東南部

面 積: 79.96平方千米

人 口: 31962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車牌代碼: 贛E

概況

花廳鎮位於上饒市廣信區東南部、銅山港中游。2017年,花廳鎮行政區域面積79.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962人。轄花廳居委會,周村、金雞、中畈、水壟、楓嶺、洋塘、前程、白塔等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花廳,距廣信區27千米。新(田)前(程)公路穿越中部。銅山港由東南金塘塢入境流貫中部。名勝古蹟有牛山碗窯、明代古窯遺址和楓嶺明代映江橋。

本地特產

花廳鎮位於江西省東北方,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乾燥適宜蔬菜、果樹的生長。該鎮有著名的花廳早梨(榮獲中國地理標誌農產品)、酸梨、水蜜桃、李子等富含豐富維生素的水果。因此花廳鎮也有「早梨之鄉」的美稱。

沿革

1958年設花廳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設鎮。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花廳、周村、金雞、中畈、水壟、楓嶺、洋塘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花廳。2001年底,原前程鄉撤銷併入。2002年底,面積80.4平方千米,人口3.085萬人,轄1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文昌;花廳、周村、金雞、中畈、水壟、楓嶺、洋塘、前村、張灣、白塔、際塔。 2017年,花廳鎮行政區域面積79.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962人。

地理位置

花廳鎮位於上饒市廣信區的東南部。東鄰廣豐區橫山鎮,南與前程鄉接壤,西毗田墩鎮、北與廣豐區梘底鄉溪西村隔河相對。豐溪河銅山港橫貫南北,新花公路從西向東直穿而過。境內丘陵約占總面積80%,其餘為丘崗及河谷平畈。

經濟建設

鎮內交通方便,以鎮政府為中心,向東通過廣豐至福建,向南可沿花下公路至縣重點工程下會坑水庫。村村通公路。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班子帶領全鎮人民團結奮鬥,勵精圖治,大力弘揚「解放思想,自我加壓,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精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綜合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花廳村是花廳鎮的縮影。在經濟發展大潮中,這個山區鎮領導創新發展思路,用好用活經濟政策,從實際出發,多元化、多渠道地發展經濟,有效地增添了活力。——招商引資17家,最多一家投資1.1億元,引進企業年實現稅利200萬元,解決農民就業800多人;新辦小水電站8座,裝機容量達5400KW;利用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創辦了8個有「四證一照」的股份制煤炭企業,年產原煤8萬餘噸,產值達3200餘萬元,年創稅利1270餘萬元;全鎮在外務工、經商辦廠做生意人員達1.2萬餘人,每年帶回現金6000餘萬元,農民銀行存款餘額達3800餘萬元,是2001年前的10倍。以煤炭、運輸、工貿、早梨、服裝、家具等50餘種類為龍頭的企業和油茶、毛竹、生薑等產業給花廳鎮帶來了滾滾財源。2005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950萬元,同比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4500萬元,同比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60萬元,同比增長13.2%,完成工業增加值7030萬元,同比增長23.8%,財政總收入達503萬元,比上年淨增132.1萬元,同比增長37.4%,首次突破500萬元大關,其中工商稅收完成486萬元,同比增長50%,一般預算收入247.5萬元,同比增長23.8%,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引資項目實現稅收140萬元,對鎮財稅的貢獻率達28%。農民人均純收入2051元,比上年淨增200元,同比增長10.8%.農業和農村工作創造新亮點。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以花廳早梨公司為龍頭,逐步形成了花廳早梨、鰻魚養殖、竹業加工、生薑種植、冬棗種植等產業區,培養種養專業戶200餘戶,帶動2000餘戶農民脫貧致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的農村二輪承包土地穩定不變,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逐步深入,經營體制更加靈活,即將進行發證到戶工作,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糧食直補工作有序進行,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殯葬改革繼續推進,喪葬陋習得到改觀。新農村建設展現新面貌。編制完成了《花廳鎮2004―2020年總體規劃》和周村、前程兩村中心村規劃,規劃實施依法推進,集鎮區面積逐步擴大,基礎設施得到了加強。啟動了自來水、汽車站等功能性項目建設,中心集聚功能和輻射功能日益彰顯。花廳村投資80多萬元率先實施了水泥路戶戶通工程和改廁工程。對中坂、金雞和前程林業道路進行了拓寬改造,公路沿線進行了種樹綠化,周村村投資3萬元對村部院子進行了高標準的亮化綠化,金雞、舒弄兩村辦公大樓完成了新建,新建了前程移動通信基站,原張灣村實現了與鎮有線電視聯網,建起了鎮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中心,組建了各有特色的群眾鑼鼓隊、腰鼓隊和舞龍隊,豐富了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水利設施大為改善,病險水庫得到修復,提高防汛抗災能力的周村下段300餘米的豐溪河堤除險加固工程圓滿完成。社會各項事業邁出新步伐。科教文衛取得新成績,「兩基」教育得到鞏固提高,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兩免一補」政策得到有效實施,累計年發放補助資金39.6萬元,受惠學生1800餘人。衛生事業長足發展,就醫條件大為改善,疾病防控體系逐步加強,免費救濟結核病1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06年的農民參合率達81.73%,居全縣第七位,從參保至今,共有150多人報銷藥費總金額達5.8萬餘元,洋塘村一患者報銷醫藥費高達1.2萬元,這些病人已經在新型農村醫療中得到實惠。武裝、民政工作取得新突破,徵兵工作規範有序,圓滿完成了徵兵任務。民政救濟工作有序進行,解決了弱勢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強,未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績,社會治安明顯好轉,形成了安定團結,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視頻

花廳鎮:2000畝梨花競相綻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