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蘆葦似你,炊煙如詩(楊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蘆葦似你,炊煙如詩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蘆葦似你,炊煙如詩》中國當代作家楊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蘆葦似你,炊煙如詩

(一)

風輕輕地吹過,如同一隻溫柔的手,撫摸着大地。在這個寧靜的午後,我獨自步在郊外的田野間,任思緒隨風飄散。眼前,一片片蘆葦搖曳着,猶如一群穿着白色裙子的少女,在風中盡情起舞。

那詩一般的愜意,油然而生。

記得小時候,家鄉有一處叫大坑裡的山窩四周,也有這樣一大片蘆葦叢。每當夕陽西下,金黃的餘暉灑在蘆葦上,它們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輝,顯得格外美麗

那時候,乘着放牛的機會我總喜歡和一群小夥伴,跑到蘆葦叢中玩起捉迷藏。儘管蘆葦葉邊有鋸子般的齒兒,不小心也會傷到手腳,但我們依然樂在其中。末了還隨便刨上幾把脆脆甜甜嬾嬾新長的蘆葦根,用垂手可得的山泉水稍微清洗乾淨,就一邊津津有味地嚼着一邊把牛往回趕。

蘆葦叢里也瘋長着許多許多的「蒔田爆」(家鄉一種可吃的野果子),儘管它枝葉上長滿了扎人的小刺,但每到插早禾時節,收工歸來途經那地兒,我們這些小跟班就會雀躍着像離弦的箭一般,一頭扎進蘆葦叢,盡興地採摘開來。不飽不歸。 那時,我們穿梭在蘆葦之間,耳邊傳來陣陣鳥鳴和蟲鳴,腳下是柔軟的蘆葦葉,仿佛置身於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曾經,花開過後的蘆葦還為我家創了一點點小收益。到時了收割的時節,母親和姐姐們就會精挑細選些個長杆粗的將它們運回來,利用閒暇在忽閃忽閃的煤油燈下,她們嫻熟地把一根根去絨的蘆葦編織成一把把輕巧的掃帚,然後一大早挑到丁江或烏江的圩鎮上賣給街上吃商品糧的或吃公家飯的人們,賺來的錢則換回些自家的日用油鹽。

那時的我,無憂無慮,仿若蘆葦般,生活在陽光和煦、微風拂面的世界裡。那時的童趣,如同蘆葦一般,簡單而快樂。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前好些年,大坑裡新修了一座小型水庫,山窩窩已成了天然蓄水池,那片蘆葦叢也早已消失在家鄉的山水之間,但那份美好的片斷卻永遠印在了我的心底。 一直以來,這些美好片斷我把它裝訂成了對家鄉眷戀的一份珍貴而深沉的情感。因為它不需要華麗辭藻的修飾,只需一份真摯的熱愛,就會讓我感受到無比的溫暖。疲憊時,這份溫暖如同當年的蘆葦一般,給我帶來怡悅;迷茫時,這份溫暖如同那時的「蒔田爆」,給我捎來慰藉。

(二)

遠方,一縷輕柔的炊煙裊裊娜娜地升起,繚繞於湛藍的天空之中。那番景象,無疑是令人沉醉、讓人凝神。我暗自猜測,興許是某個溫馨的家庭此刻正在準備晚餐,那蒸騰的炊煙中蘊育着家人的期盼,徐徐向着遠方飄散。 那炊煙,宛若一條無形卻堅韌的紐帶,將家人緊緊地聯結在了一起。

不僅僅是我,古往今來,在詩人的眼裡,遙遠的故鄉,炊煙最是構成了獨特的風景。每當夜幕降臨,那依山而建、畔水而居的一戶戶人家仿佛在比賽似的,炊煙接二連三地紛紛冒起,在天空中交織出一幅絢麗的畫卷。

這幅畫卷,融入了農民們辛勤耕作的汗水,也融入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一份憧憬。

那炊煙,承載着家人的牽掛,傳遞着故鄉的呼喚,無論身在何方,都能深切感受到那份家的溫暖。

母親的愛,正如炊煙那般執著,即便她那深深地皺紋里,也時不時地泄露出一種無私奉獻的慈性。她的付出,不求任何回報,只願陪伴着兒女們成長。

這份愛無時無刻不在我的血液里流淌、在腦海中迴旋。 每當我感到孤獨時,那一聲聲親切的呼喚,就如同炊煙一般,給我帶來無限溫暖;每當我感到無助時,那一番番細心的叮嚀,就如同炊煙一般,給我帶來無窮力量。

此時此刻,我似乎感覺那炊煙就是從鄉下老家的煙囪緩緩飄來的。母親在灶間,她那纖瘦的雙手正麻利地添火、洗菜、切菜、炒菜……

我仿佛又聞到了久違的熟悉的「媽媽的味道」。

自打兒時,只要遠遠望見家中煙囪裊裊升起的炊煙,就知道母親又開始在為咱一家人的膳食忙碌了,我的肚子也情不自禁地「咕嚕咕嚕」鬧起了鼓。儘管那時一日三餐基本是些菜葉瓜片之類且沾不上幾滴油的家常菜,但經過母親靈巧的手覺得都是美美的。[1]

作者簡介

楊瀟,中共黨員,中國散文學會、四川省散文詩學會、吉安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鄉村作家,《中國鄉村》雜誌、中國作家聯合出版社及《江西作家文壇》等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