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芒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芒花
7e157a3b6d394786863dee0f6e4a37fc.jpeg
圖片來源 https://www.sohu.com/a/333243905_10000739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芒花

漢語拼音:Mánɡ Huā
別名:笆茅花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活血通經
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產後惡露不淨,半身不遂

芒花,中藥名。為禾本科芒屬植物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的花序。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產後惡露不淨,半身不遂。[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芒花

拼音名:Mánɡ Huā

別名:芭茅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的花序。

採收和儲藏

秋季採收。

原形態

,宿根多年生草本,稈較高大,高1-2m。無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葉鞘均長於節間,除鞘口有長柔毛外,余均無毛;葉舌鈍圓,長1-2mm先端具纖毛;葉片線形,長20-50cm,寬6-10mm,無毛,或下面疏具柔毛並被白粉。圓錐花序扇形,長15-40cm,主軸無毛或被短毛,公延伸至中部以下;分枝較強壯而直立,長10-30cm,每節具1短柄和1長柄小穗;穗軸節間長4-8mm,無毛;小穗柄無毛,先端膨大,短柄1.5-2(-3)mm,長柄向外開展,長4-6mm;小穗披針形,長4.5-5mm,基盤具白色至黃褐色之絲狀毛,其毛稍短或等長於小穗;第1穎先端漸尖,具2脊,背部全部無毛,具3脈,第2穎舟形,先端鈍,較穎稍短;第2外稃較狹,較穎短1/3,在先端1/3處以上具2齒,齒間具1芒,芒長8-10mm,膝曲,芒柱稍扭曲,內稃微小,長約為外稃之半,先端不規則地齒裂。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河邊濕地。

資源分布:廣布南北各地。

化學成分

花穗中含兩種黃酮糖甙:洋李甙(prunin)和芒花甙(miscanthoside)等。

藥理作用

芭芒花穗水提取物對小鼠IgE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成分MSIS(一種不可透析成分,相對分子質量> 50000D)對IgE形成有很強的抑制作用。MSIS腹腔注射或鼻腔內給藥,對注射二硝基本基-卵清蛋白抗原引起的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反應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主月經不調;閉經;產後惡露不淨;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芒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芒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