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芋頭 (一種食用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芋頭 (一種食用植物)

芋頭屬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芋頭最早產於中國、馬來西亞以及印度半島等炎熱潮濕的沼澤地帶,在全球各地廣為栽培。我國的芋頭資源極為豐富,主要分布在珠江、長江及淮河流域。芋頭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兼糧食作物,營養和藥用價值高,是老少皆宜的營養品;而且芋頭的澱粉顆粒小至馬鈴薯澱粉的1/10,其消化率可達98%以上,尤其適於嬰兒和病人食用,因而有「皇帝供品」的美稱。除主要利用澱粉外,芋頭還可以用於制醋、釀酒、分離蛋白質、提取生物鹼等。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芋拉

丁學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 Schott

別 稱:芋頭,水芋,芋岌、毛艿、毛芋,青皮葉、接骨草、獨皮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芋頭種植
原圖鏈接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澤瀉目

科:天南星科

屬:芋屬

英文名稱:taro root s

外形特徵

濕生草本。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2-3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20-90厘米,綠色,葉片卵狀,長20-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側脈4對,斜伸達葉緣,後裂片渾圓,合生長度達1/2-1/3,彎缺較鈍,深3-5厘米,基脈相交成30度角,外側脈2-3,內側1-2條,不顯。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20厘米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厘米,粗2.2厘米,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厘米,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厘米,短於佛焰苞:雌花序長圓錐狀,長3-3.5厘米,下部粗1.2厘米;中性花序長約3-3.3厘米,細圓柱狀;雄花序圓柱形,長4-4.5厘米,粗7毫米,頂端驟狹;附屬器鑽形,長約1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期2-4月(雲南)至8-9月(秦嶺)。

種類

1.紅芋

株高90-100厘米,葉片闊卵形,葉柄淡紫色。母芋較大,近圓形,每株子芋7-10個,子芋肥大,皮厚,褐色,肉白色,芽鮮紅色,單株產量0.85-1公斤。含澱粉較多,品質優。鮮芋食用,也可干制。中熟。生長期210-240天,種植期2-3月,9-10月採收,畝產1500-1700公斤。

2.白芋

發芽為白色,葉柄為綠色,其它形態基本同紅芋。

白芋與紅芋的芋頭因其不易煮爛而很少被人直接食用,一般是將其搗爛製成芋餜等熟製品。而人們直接食用的則是發生第一次分櫱,形成小的球莖的「子芋」,這就是人們在超市里常見的約雞蛋大小的芋子了。

3. 九頭芋

株高80-90厘米。葉片闊卵形,葉柄綠色。母芋與子芋叢生,子芋稍多,球莖倒卵形,褐色,肉白色。單株產量1.5公斤,肉質滑,味淡。蔬食和曬乾作藥用。晚熟,生長期270-300天。種植期2-3月,11-12月採收,畝產2500-3000公斤。九頭芋的口味略優於白芋、紅芋。

4.檳榔芋

株高80-150厘米。葉片闊卵形,葉柄從下至上由綠逐漸過渡為咖啡紅,直至葉芯。球莖長橢圓形,深褐色,肉白色,有咖啡色斑紋。母芋大,子芋長卵形,直徑3-5厘米,長度可達20厘米,福州地區俗稱芋柄。每株子芋6-10個。單株產量2.5-3公斤。澱粉含量高,香味濃,故名香芋。耐濕性較其他品種差,耐貯性較好。晚熟,生長期240-280天。種植期2-3月,11月至翌年1月收穫,畝產3000公斤左右。

檳榔芋是芋頭中的上上品,其芋頭可以直接食用。在種植地檳榔芋的辨別可查看葉片中央與葉柄連接點的顏色,若為咖啡紅,那麼就是檳榔芋了。[1]

分布狀況

原產我國和印度、馬來半島等地熱帶地方。我國南北長期以來進行栽培。埃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等熱帶地區也盛行栽種,視為主要食料。由於芋最喜高溫濕潤,栽培習慣愈向南也就愈盛。

芋頭的功效

山芋性甘辛、有毒性、性溫,歸腸、肝膽經;具備益胃、快速消腫、寬腸、祛毒、補中益腎臟、消結、調整腎氣、止咳化痰、潤腸、益胃健脾胃、添精益生產髓等作用。山芋中含有鈣、磷、B族維生素、鉀、鎂、維C、鈉、胡羅卜素、鐵、維生素b3、皂角甙等多種多樣成份。其豐富多彩的營養成分,具備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的功效。可做為預防癌症腫瘤的常見養生藥膳正餐。其豐富多彩的維他命可以激話身體體細胞,加快基礎代謝,進而做到減肥瘦身的目地。

山芋帶有一種純天然的核甘酸綠色植物膠體溶液,能提高胃口,促進消化,有治腹瀉的功效;另外又有膳食纖維素的作用,能促進消化,避免便秘;而且可提升機體抗病性工作能力,有利於病後康復治療。

山芋營養豐富,在其中含碳量水化合物達13%,關鍵為木薯澱粉;含蛋白約2%,人體脂肪非常少。山芋還帶有鉀、鈣、胡羅卜素、維他命C、B族維生素、皂角甙等多種多樣成份,在其中氟的成分較高,具備維護牙齒的作用。[2]

種植方法

選地整地

芋頭是一種溫暖性作物,耐寒耐旱性差,26度左右是芋頭生長期的最適溫度,溫度低於12或者高於26芋頭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阻礙。雖然芋頭是一種喜水作物,但是不宜過勞,更不宜過旱,不能連作。否則芋頭的生長發育將會嚴重不良,芋頭適合種在較濕潤和排水系統較好的土地。在播種之前要將土地翻耕,將基肥施足,每畝由灰雜肥與三元複合肥混合施用。灰雜肥沒有充分腐熟不能使用。

播種搭棚

芋頭一般適合在春季時進行播種,如果所在地方地內溫度還較低的話,可以延期至清明節播種。如果在播種後決定用膜覆蓋的話,可以在立春前後開始播種,每畝的用量大約在200斤左右。要選擇沒有價值的小芋頭,沒有裂口,沒有病蟲害進行播種。在播種時要做好田畦,溝之間的行距設0.5m左右,每株之間的間隔在0.25m左右,播完後覆蓋。在出苗後要搭建大棚,大棚每四、五根要用繩在頂端紮緊,防止被大風吹到。

加強管理

在出苗後要用農家肥施肥兩次左右,到了夏季看芋頭生長趨勢適當的施複合肥,這樣可以促進芋頭根塊的生長。要適當鬆土除草,去除側蔓與心葉,保證芋頭之間的通透性,提高品質與產量。還需要注意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易出現的病蟲害,例如蚜蟲和蠐螬等。在中後期球莖膨大與葉子生長時要保證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遇到暴雨也要及時排水,防止澇害。

採挖貯藏

芋頭一般的採收期都是在秋冬季,芋頭成熟後可直接拔出,將塊頭大,發育良好的芋頭貯藏,發育不良的可用於下次播種的種子。如果採收完後不急於銷售,可以將芋頭放入地窖進行貯藏越冬。貯藏時要將土層層掩蓋芋頭,不能超過一米,且要注意透氣,保持水分,只要不乾燥,芋頭可存放很久時間不腐壞。[3]  

農業措施防治

①栽培時選用不帶病的芋種。

②實施輪作,嚴禁連作,輪作期三年以上。實施與水稻、玉米、花生、甘蔗等作物輪作。

③增施磷鉀肥和農家有機質肥,促進葉片、葉柄組織細胞增厚堅實,增強植株抗病才能。

④加強田間管理,旱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避免芋田漬水。

藥劑防治

芋頭疫病通常多發作在梅旱季節和盛夏時間,尤其是下白撞雨(又名落太陽水),晴雨相間和高溫多濕的盛夏時間最易感病,一經發現發病中心(棵),當即施藥防治。  

主要藥劑有

①噴灑波爾多液。其製作辦法是:硫酸銅、石灰和松脂各0·5公斤,用少數清水將其溶解後混合在一起,再加水75公斤噴灑全田,每隔7—8天噴一次,接連噴2—3次,防治效果可在90%以上。

②用敵克松1000倍液淋施植株,每畝用藥液110公斤,每10—12天淋灑一次,接連淋施3—4次,可有效操控疫病發作。

③用植壯素80毫升加托布津100克,兌水55公斤噴霧防治有特效。[4]


相關視頻

林頭芋頭種植基地


老廣的味道:這些年,北鄉鎮的芋頭種植面積達到5000畝左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