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芋頭之美(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芋頭之美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芋頭之美》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芋頭之美

中秋來了,芋頭就該上市了。

芋頭是蘇中鄉里人家中秋祭月的供品,還有其他時令品:菱角、花生、荷藕等,當然,月餅是必不可少的。

芋頭屬於「侉子」,好種好長。清明後幾天,該種芋頭了。母親從地窖里扒出上年埋下的芋頭,挑一些品質好的作種子。母親雖然從來沒有跟我說起過芋頭對土壤的要求,但我從母親的做法中已經掌握了芋頭喜水的習性。芋頭種下去後,不需要過於精心的管理,待到大田作物施肥的時候,順帶在芋頭苗旁邊挖一個坑,澆半勺糞,除此而外,春種秋收之間,一個盛夏,不再為芋頭出力流汗。

芋頭果實(根莖部分)為深褐色,呈圓形或橢圓形狀,芋頭的表皮粗糙,有長長短短的根須。芋頭的別名很多,如蹲鴟(鴟,古書上指鷂鷹)、芋魁、芋根、芋奶、芋艿等。「聞道蹲鴟好,防飢種一區。弱莖欹復起,翠葉卷還敷。天雨資肥長,溪流自灌輸。秋成忻薦稻,收取入盤盂。」古詩對芋頭的描寫可謂形神兼備。芋頭的葉很好看,橢圓或扇面形,葉莖挺拔如傘柄,攤開或微卷的葉子,敦實,肥厚,深綠。芋葉無論從外形或質地都與荷葉相似,微風掠過,芋田上窸窣作響,似流動的一道道碧波。夏秋清晨,芋葉中間滾動着一顆或數顆露珠,珍珠般地跳躍,在朝陽下折射出五彩繽紛的綺麗之光,讓人驚艷。

當然,芋葉還是無法跟荷葉相比,因為與荷葉相伴的是盈盈清水,與芋葉相伴的是黃土地,因此,芋葉顯得土氣而質樸。

芋葉美不美不是農人的期盼,他們所關心的是芋頭的地下部分(果實)。春上種下的芋頭種,即為母芋,母芋生長一段時間後,旁邊便生出小小的球莖,稱之為「子芋」,過些時,「子芋」又生下「孫芋」,好的芋頭身旁必是守着一窩子的「子子孫孫」,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的樣子,令人羨慕。秋後的芋頭地蔚然壯觀,碩大的芋頭葉,在秋風中興風作浪,瀟瀟作聲。中秋臨近,人們在節前幾天下到芋頭地里——挖芋頭。一柄釘鈀,芋頭根部的泥土被掀開,拖着一長溜「鬍鬚」的芋頭,終於見了天日。

中秋時節,集市上的芋頭雖然模樣不俊俏,無法跟荷藕、菱角抗衡,但價格卻不菲,因為醫家給出的評價不低:「治中氣不足,久服補肝腎,添精益髓」。

老家人做不少芋頭的菜餚,什麼生烤、熱炒、白切,種種吃法,無一不佳。芋頭蒸肉、排骨芋艿煲、紅燒肉芋頭等已成為蘇中鄉里的名菜,吃起來別有風味。

芋頭土頭土腦,卻也有雅。文人雅士對芋頭的吃法頗多講究,《東坡雜語》上說:「去皮濕紙包,煨之火過熟,乃熱啖之,則松而膩,乃能益氣充飢。」也有不甚講究的,煨芋頭,用稻草火慢慢煨熟。趙西安在詩中說:「煮芋雲生缽,燒茅雪上眉。」他樂在「煨芋」中,渾然不覺飛落在眉毛上的草灰。

東坡所謂煨芋頭,說的多半是芋頭仔。芋頭仔雞蛋大小,毛毛絨絨的,剝開來,白白嫩嫩的肉,滑膩如凝。芋頭佬兒相對較粗。芋頭佬兒是我老家的叫法,即母芋,科學說法是:「植株基部形成短縮莖,逐漸累積養分肥大成肉質球莖,稱之母芋。」芋頭佬兒色澤深,剝開皮,麻子狀,不粉,清水煮,不出味。芋頭佬兒適合切片,與扣肉同蒸,好吃。芋頭佬兒切絲,加點辣椒,加點姜,加點蔥蒜,炒,其味不粉,倒是有幾分筋道,有嚼頭,也好吃。

鄉里人吃芋頭比較粗魯,揀芋頭仔,洗淨了,放鍋里連皮煮,就叫煮連毛芋頭,待熟透了,就着半碗青蒜葉燉黃豆醬,手剝、醮醬、食之,如此,直吃得肚兒圓,我當年的一個鄰居曾問我,什麼東西最好吃,他給出的答案令人啼笑:最好吃的是煮毛芋頭,「吃得打嘴不丟」。明朝的屠本畯寫過一首《蹲鴟》詩,寫的是煨芋頭:「大者如盎小如球,地爐文火煨悠悠。須臾清香戶外幽,剖之忽然眉破愁。玉脂如肪粉且柔,芋魁芋魁滿載甌。」有人說詩里說的是在火塘里煨,我則覺得說的是我們老家的煮連毛芋頭,情形吻合一致。宋朝有民謠曰:「深夜一爐火,渾家團欒坐,煨得芋頭熟,天子不如我。」與我鄰居所言吃芋頭感受也是異曲同工的。

別處的芋頭,是否在大田裡種植?蘇中鄉下人們種芋頭,好像多是種着玩,極少規模化種植,在稻田邊上種上一排,在渠溝邊種下一路,中秋過後,收穫了,一籮一筐就夠了,不賣,也不指望它度日,最多送點城裡的親友嘗個鮮而已。陸游謂芋頭:「夜生晝臥腹便便,嘆息何時食萬錢。莫謂蹲鴟少風味,賴其撐柱過凶年。」說的是要用芋頭度災荒年頭。在我記憶中,老家人們種山芋多,有過山芋度日的歷史,種芋頭不多,沒有芋頭度荒的記載。

老家人善種善收,不管種什麼都是恰到好處,芋頭也不例外,秋後收上來,收藏起一些芋頭種,留待下年,於是,便心存了念想。每年都讓母芋生出許多子芋,子芋又生出許多孫芋,年年如是,生活何其美哉!於是想,這芋頭的生長習性和長相與我們鄉下人何其相似!

從來沒看到過芋頭開花,今年卻意外得到芋頭開花的信息。我隨里人指點,到芋頭地里一睹芋頭花芳容。芋頭果然有花,其時花正欲放未放,淺淺的黃,曲在芋頭葉心,如仙鶴頭,高翹着的花蕾似尖尖的嘴,清麗、高傲,甚是可愛,無疑給平平淡淡的芋頭增添了幾分姿色

芋頭開花是不是預示着有什麼好事情發生?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