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艾米莉·勃朗特,全名艾米莉·簡·勃朗特[1](Emily Jane Bronte 1818~1848),19世紀英國作家與詩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世界文學名著《呼嘯山莊》的作者。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奠定了她在英國文學史以及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此外,她還創作了193首詩,被認為是英國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艾米莉•簡•勃朗特
艾米莉•簡•勃朗特
原文名 Emily Jane Bronte r
出生 (1818-01-01)1818年1月1日
英國倫敦
逝世 1848年12月19日(1848-12-19)(30歲)
國籍 英國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呼嘯山莊》
《簡•愛》
《愛格尼斯•格雷》

中文名 艾米莉·簡·勃朗特 別名 Emily Jane Brontë 出生地 英國約克郡的布拉德福德 逝世日期 1848年12月19日 主要成就 十九世紀英國天才小說家,詩人 作品風格 真摯,雄勁,粗獷,深沉,高朗 外文名 Emily Bronte 國籍 英國 出生日期 1818年7月30日 職業 作家 主要作品 《呼嘯山莊》

目錄

人物簡介

艾米莉·勃朗特,全名艾米莉·簡·勃朗特(Emily Jane Bronte 1818~1848)作家。與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妹妹安妮·勃朗特稱為勃朗特三姐妹,她的祖先是凱爾特人和摩爾人的後代,所以從情感上更親近蘇格蘭人。她生在一個牧師家庭里,父親名叫佩特里克·勃朗特(1777—1861),原是個愛爾蘭教士,一八一二年娶瑪麗亞·勃蘭威爾為妻,膝下六個兒女。大女兒瑪麗亞(1814),二女兒伊莉莎白(1815),三女兒夏洛蒂(1816),獨子勃蘭威爾(1817),下邊就是艾米莉(1818)和安妮(1820)。後面四個都生在位於約克郡曠野的桑頓村,1820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區,在曠野的一處偏僻的角落安了家。艾米莉曾在生活條件惡劣、教規嚴厲的寄宿學校求學,也曾隨姐姐去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學習法語、德語和法國文學,準備將來自辦學校,但未如願。艾米莉性格內向,嫻靜文雅,從童年時代起就酷愛寫詩。1846年,她們三姐妹曾自費出過一本詩集。《呼嘯山莊》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說,發表於1847年12月。與夏洛蒂的《簡·愛》、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同一年問世的。除此,艾米莉還創作了193首詩。最初《呼嘯山莊》的出版並不為當時讀者所理解,後來人們才認為《呼嘯山莊》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也有譽之為「最奇特的小說」。艾米莉也被認為是英國一位天才的女作家。

英國著名小說家及創作家毛姆在1948年應美國「大西洋」雜誌請求向讀者介紹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時,他選了英國小說四部,其中之一便是《呼嘯山莊》,他在長文中最後寫道: 「我不知道還有哪一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著,曾經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呼嘯山莊》使我想起埃爾·格里科的那些偉大的繪畫中的一幅,在那幅畫上是一片烏雲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的景色,雷聲隆隆拖長了的憔悴的人影東歪西倒,被一種不是屬於塵世間的情緒弄得恍恍惚惚,他們屏息着。鉛色的天空掠過一道閃電,給這一情景加上最後一筆,增添了神秘的恐怖之感。」

人物生平

艾米莉·勃朗特[2]出生在約克郡靠近布拉德福的索頓,雙親為帕特艾米莉·勃朗特里克·勃朗特(Patrick Brontë,1777年—1861年)與瑪麗亞·布倫威爾(Maria Branwell)。艾米莉在勃朗特夫婦6個小孩中排行第五(大女兒瑪利亞,二女兒伊麗莎白,三女兒夏洛蒂,獨子勃蘭威爾,下面就是艾米莉和小女兒安恩),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妹妹與安妮·勃朗特的姐姐。父親帕特里克原本是個愛爾蘭的鄉村牧師。因為帕特里克·勃朗特從1819年開始在哈沃斯擔任長期的副牧師,於是勃朗特全家在1820年4月搬到了哈沃斯,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學情懷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萌芽。

艾米莉的父親是個激進的保守黨人,喜歡讀書,在家裡談論政治。受父親的影響,姊妹四個富有正義感,同情周圍的窮人,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夜晚,她們常以讀書寫詩、杜撰故事來打發寂寞的時光。每逢這時,艾米莉總是表現得沉默寡言。可是,內心裡她卻是熱情奔放,對許多事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就在他們的母親瑪麗亞於1821年因癌症去世之後,年輕的勃朗特三姐妹與她們的兄弟帕特里克·布倫威爾·勃朗特(Patrick Branwell Bronte)在他們的作品中創造了幻想的國度(包括了安格利亞、貢代爾、Gaaldine、Oceania)。這些幻想後來變成了他們作品的主要特徵之一,不過艾米莉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只有少數被保存了下來。

和其他姐妹一樣,艾米莉堅強、能幹。在母親去世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家裡收入很少,三姐妹不得不經常出外謀生,以教書或做家庭教師來補貼家用。1846年,三姐妹籌款以化名出版了一本詩集,結果只賣掉兩本。1847年,三姐妹的小說《簡·愛》《呼嘯山莊》《愛格尼斯·格雷》終於出版,然而,只有《簡·愛》獲得了成功,受到了當時文壇的重視。而《呼嘯山莊》卻並不為當時的讀者所理解。

1848年9月,三姐妹惟一的弟弟勃蘭威爾由於長期酗酒、吸毒而染病死去。在精神上解脫之餘,艾米莉因憐憫和悲傷,身體也急劇地衰弱下去,並於同年12月與世長辭。這位後來馳名世界文壇的女作家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讓她備感冷漠的人間。

個人作品

艾米莉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的傳記作者說,艾米莉生性獨立、豁達、純真、剛毅、熱情而又內向。她頗有男兒氣概,酷愛自己生長其間的荒原,平素在離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誼,最喜與大自然為友。從她的詩和一生的行為,都是她天人合一宇宙觀與人生觀的表現,有人因此而將她視為神秘主義者。其實人與自然的關係,從來就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題,愛米麗不過是步歷代哲人、隱者、科學家、藝術家後塵,通過生活和創作,身體力行地探尋人與自然的關係。

由於艾米莉一生經歷簡短,她既未受完整系統教育,又沒有愛情婚姻實際體驗,人們對於她能寫出《呼嘯山莊》這樣深刻獨特的愛情絕唱也曾疑惑不解。勃朗特姐妹自幼相互鼓勵、切磋,以讀書寫作為樂,這一方面大大沖淡了物質匱乏之苦,同時也培養鍛煉了她們的寫作功力。

艾米莉的寫作,從詩開始,她在着手創作《呼嘯山莊》之前十六七年間,陸續寫出習作詩文《貢代爾傳奇》。《貢代爾》這部詩虛構了貢代爾聯合王國一個成員國的公主若西納,最後成為聯合王國女皇的傳奇故事,詩中描寫了若西納一生如火如荼的愛情和轟轟烈烈的業績。這是一部充滿浪漫情調的仿英雄傳奇。她還創作了若干短詩,如今所見,僅近二百首詩。姑且不論它們本身的藝術價值,這些文字起碼也是創作《呼嘯山莊》這部不朽之作的有益準備。換言之,她寫《呼嘯山莊》,是她寫詩的繼續。她的詩,真摯、雄勁、粗獷、深沉、高朗,這也是《呼嘯山莊》的格調。

人物影響

艾米莉·勃朗特曾被譽為十九世紀22位傑出詩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老禁欲主義者》《紀念品》《囚徒》《晚風》等。 英國著名詩人及評論家馬修·阿諾德(Matthew Amold,1822—1888年),曾寫過一首詩叫做《豪渥斯墓園》,其中憑弔艾米莉·勃朗特的詩句說,她心靈中非凡的熱情,強烈的情感,憂傷與大膽,是「拜倫之後,無人能與之媲美的」。艾米莉的大部分詩篇都是描寫大自然,幻想的貢代爾王國的悲慘事件或自己的親身感受。她常獨自徘徊在荒野中,體驗大自然與人靈息相通的那一瞬。她的詩在內容題旨和藝術手法上都有着創新和超前。這些詩歌節奏韻律自然明快,堪稱為「詩作的精品」。

獲獎記錄

美國金球獎 ▪ 2015 第72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魔法黑森林 (提名) ▪ 2013 第70屆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到也門釣鮭魚 (提名) ▪ 2010 第67屆 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年輕的維多利亞 (提名) ▪ 2007 第64屆 電視類-最佳女配角 吉迪昂的女兒 (獲獎) ▪ 2007 第64屆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穿普拉達的女王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 ▪ 2017 第70屆 最佳女主角[4] 火車上的女孩 (提名) ▪ 2007 第60屆 最佳新星獎 (提名) ▪ 2007 第60屆 最佳女配角 穿普拉達的女王 (提名) 美國演員工會獎 ▪ 2017 第23屆 最佳女主角 火車上的女孩 (提名) MTV電影獎 ▪ 2007 第16屆 最具突破表演 穿普拉達的女王 (提名) ▪ 2007 第16屆 最佳喜劇表演 穿普拉達的女王 (提名) 人民選擇獎 ▪ 2013 第39屆 最受歡迎喜劇片女演員 五年之約 (提名) 土星獎 ▪ 2015 第41屆 最佳女主角 明日邊緣 (提名) ▪ 2012 第38屆 最佳女配角 命運規劃局 (獲獎)

青少年選擇獎 ▪ 2014 第16屆 最佳動作冒險電影女演員 明日邊緣 (提名) ▪ 2006 第8屆 最佳突破電影女星 穿普拉達的女王 (提名) 北美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 2016 第21屆 最佳動作片女演員 邊境殺手 (提名) ▪ 2015 第20屆 最佳動作片女演員 明日邊緣 (提名) ▪ 2013 第18屆 最佳動作片女演員 環形使者 (提名) ▪ 2010 第15屆 最佳女主角 年輕的維多利亞 (提名) 英國獨立電影獎 ▪ 2009 第12屆 最佳女主角 年輕的維多利亞 (提名) ▪ 2004 第7屆 最佳新人獎 我的夏日之戀 (提名) 英國帝國電影獎 ▪ 2015 第20屆 最佳女主角 明日邊緣 (提名) ▪ 2010 第15屆 最佳女主角 年輕的維多利亞 (提名)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 2016 第36屆 年度英國/愛爾蘭女主角 邊境殺手 (提名) ▪ 2015 第35屆 年度英國女主角 魔法黑森林、明日邊緣 (提名) ▪ 2013 第33屆 年度英國女主角 環形使者、姐妹情深 (提名) ▪ 2010 第30屆 年度英國女主角 年輕的維多利亞 (提名) ▪ 2010 第30屆 年度英國女配角 陽光清洗 (提名) ▪ 2007 第27屆 年度英國女配角 穿普拉達的女王 (獲獎) ▪ 2005 第25屆 年度英國新人 我的夏日之戀 (提名) 金衛星獎 ▪ 2014 第18屆 最佳群戲 魔法黑森林 (獲獎) ▪ 2009 第14屆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年輕的維多利亞 (提名) ▪ 2009 第14屆 最佳女配角 陽光清洗 (提名) 聖芭芭拉國際電影節 ▪ 2010 第25屆 大師獎 年輕的維多利亞 (獲獎)

人物評價

艾米莉·布朗特是繼艾瑪·湯普森、凱特·溫斯萊特後又一朵含苞待放的英倫玫瑰。這位倫敦女孩因為早年口吃,為了治病才進入表演圈。在《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梅麗爾·斯特里普對她讚譽有加,將其稱為合作過的最好的年輕女演員之一 [23] 。簡單概括一下布朗特的演藝生涯,基本是這樣的:因為在《時尚女魔頭》中搶了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的風頭而在好萊塢一舉成名;《年輕的維多利亞》讓她獨當一面,大秀表演功力;在與本尼西奧·德爾托羅合演的《狼人》中,她又展現出自己溫柔美麗的一面。曾經,她差一點得到《鋼鐵俠2》中「黑寡婦」那個角色,但因為她更想在《格列佛遊記》中扮演小人國公主,於是扮演「黑寡婦」的任務交給了斯嘉麗·約翰遜。生活中的艾米莉·布朗特,看起來比銀幕上更嬌小可人。她身上的英倫味兒很地道,不過,和其他那些拚命拗高貴英倫造型的英國女演員相比,她又顯得不那麼英倫。她願意隨時轉換口音,意氣風發地講一口純正的美語。

視頻

從土土的女孩變成時尚女王-《穿普拉達的女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