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圖片來自搜狐網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體內存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又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的人。[1]1981年,美國報道了第一例確證的艾滋病病例,這也是有文件記錄的最早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例。

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臨床上會經歷3個時期,分別是:急性感染期無症狀期、艾滋病期。只有處在艾滋病期的感染者才可以被稱為艾滋病病人。

在日常生活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很多時候也被誤稱為「艾滋病病人」。由於艾滋病病毒的傳染性、特殊感染方式及艾滋病不可治癒的特性,很多時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會遇到相關的羞辱和歧視。

針對這一現狀,我國出台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來減少對艾滋病的誤解以及大眾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視與污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正)明確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相關內容也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學習者不僅需要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具體表現,還需要了解如何正確對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國共檢測2.3億人次,新報告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1萬例,新增抗病毒治療12.7萬例,其中,共報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5.8萬人,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根據聯合國估計,截至2018年,共有379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2330萬人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簡介

概念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會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也稱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病毒與其他一些病毒不同,人類感染艾滋病病毒後,即使經過治療也無法完全擺脫艾滋病病毒,這個群體被稱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

和艾滋病病人的區別

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臨床上會經歷3個時期,分別是:急性感染期、無症狀期、艾滋病期。只有處在艾滋病期的感染者才可以被稱為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階段

艾滋病病毒三個感染階段情況分別如下:

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經常發生在初次感染艾滋病病毒後的2~4周,這個階段大多數患者臨床症狀並不嚴重,持續1~3周後會有所緩解。15%~20%的感染者在感染後2~6周內可出現發熱、發汗、疲乏、肌痛、關節痛、厭食、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一般持續3~14天後進入無症狀期。也有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後並不出現任何急性症狀。急性感染期的診斷標準為:患者半年內有流行病學史或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綜合徵,艾滋病病毒抗體篩查試驗陽性和艾滋病病毒補充試驗陽性。

無症狀期

無症狀期可能發生在急性期之後,感染者也可能沒有明顯的急性期症狀直接進入無症狀期,這個階段持續6~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和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症狀期,由於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體內不斷複製,免疫系統受損,CD4+T淋巴細胞(一種輔助性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計數逐漸下降。可出現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或體徵,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視。無症狀期的診斷標準為:有流行病學史,結合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即可診斷。對無明確流行病學史但符合實驗室診斷標準的也可診斷。

艾滋病期

艾滋病期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後的最後階段,也是艾滋病病人所處的階段。患者CD4+T淋巴細胞計數多小於200個/μl,艾滋病病毒血漿病毒載量明顯升高。此期主要臨床表現為艾滋病病毒相關症狀、體徵及各種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

1981年,美國報道了第一例確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例。但在人類認識艾滋病病毒之前,被確診的最早病毒株可以追溯到1959年,是從金沙薩(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一個成年男性血漿樣品分離出來的。這一毒株就是現在熟知的ZR59,屬於HIV-1型M組。

第二例有記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追溯到1960年,是一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成年女性。其他還有兩例早期有記錄的確診病例:一例是1969年,從一個聖路易斯安娜州的死亡兒童的組織分離出了艾滋病病毒;另一例是1976年,從一個挪威死亡船員的組織中分離出了艾滋病病毒。

目前很難確認誰是世界上第一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確切知道誰是原發感染者。但可以確認,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是眾多不同事件綜合後的結果。靜脈注射、全球旅行、局部戰爭、殖民統治、基因工程等因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現狀

艾滋病病毒感染數據

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國共檢測2.3億人次,新報告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1萬例,新增抗病毒治療12.7萬例,其中,共報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5.8萬人,整體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根據聯合國估計,截至2018年,共有379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2330萬人正在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污名化與歧視現狀

2009年,《中國艾滋病感染者歧視狀況調查報告》在北京發布。這份報告調查了中國2000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受歧視經歷,由中央黨校社會發展研究所、瑪麗斯特普「積極對話」項目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共同完成。

報告顯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受到羞辱和歧視的情況是嚴重的。多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為保護自己選擇不向最親近的人披露自己的感染狀況。不幸的是,很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都經歷過身份暴露等問題。

超過40%的受訪者稱自己曾遭受艾滋病相關的歧視。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其家人曾因自己的感染狀況而遭受歧視。六分之一的感染者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失業或被拒絕就業。在有子女的受訪者中,接近十分之一(9.1%)稱其子女(不一定是感染者)由於家長的感染狀況被迫離開學校。36.2%的受訪者表示有教師在得知感染者的身份後表現出「歧視」或「非常歧視」的態度。

超過12%的受訪者在獲知感染情況後有過至少一次被拒絕就醫的經歷。在很多情況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無法從主流醫院獲得治療,只能在幾所艾滋病治療的指定醫院接受治療。即使在這些指定的診療部門,也通常無法得到各項專科治療或手術服務。在生殖健康權利方面,調查顯示,超過百分之十的女性受訪者(有效回答人數)受到過醫務人員建議其終止懷孕的壓力。

2016年3月,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人力聯盟啟動了衛生保健零歧視議程。這將使世界上每個人在每個地方都能夠不受歧視地獲得他們需要的醫療保健,這也符合聯合國關於終止艾滋病的政治宣言。零歧視是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願景的核心,也是其快速反應的目標之一,旨在解決醫療保健、工作和教育環境中的歧視問題。在這個議程的推動下,全球有超過70個組織參與到一個虛擬社區中,共同討論如何改善「歧視和污名化」的問題。而在阿根廷、肯尼亞等國家,也對醫療人員進行了相關培訓,開展了「抵制艾滋病病毒污名化」等活動。

臨床診斷

診斷方法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發病前外表與正常人無異,不能從一個人外表是否健康來判斷其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有過高危性行為、共用注射器吸毒、賣血、懷疑接受過不安全輸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發地區的孕產婦,要主動進行諮詢檢測。國家實施免費的艾滋病自願諮詢檢測。自願接受艾滋病諮詢和檢測的人員,可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得到免費諮詢和艾滋病病毒抗體初篩檢測。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診斷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測,包括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艾滋病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檢測、CD4+T淋巴細胞計數、艾滋病病毒耐藥檢測等。HIV-1/2抗體檢測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的金標準,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定性和定量)也用於艾滋病病毒感染診斷;艾滋病病毒核酸定量(病毒載量)和CD4+T淋巴細胞計數是判斷疾病進展、臨床用藥、療效和預後的兩項重要指標;艾滋病病毒耐藥檢測可為後續方案的選擇和更換提供指導。

確診後的應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確診後,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及早通過正規渠道了解應對艾滋病病毒的方法、藥物、國家政策、相關組織,如果有必要,需要為自己尋找心理服務。越早採取措施應對艾滋病病毒,越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保持身心健康。

另外,根據《艾滋病防治條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義務讓和自己有性關係者知曉自己的確診情況,並且建議他們也去檢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況,這樣是對他人負責的表現,也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

如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女性,無論是已經懷孕、準備懷孕還是非意願妊娠,都要及時和醫生聯繫,告知醫生相關的情況,獲取準確的醫療建議。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渠道之一就是母嬰傳播,但是有效的醫療措施可以降低甚至消除嬰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

相關研究

艾滋病病毒傳播途徑

普通的接觸不會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只有直接接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體內的某些體液(血液、精液和精前液、直腸液、陰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這些體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過黏膜(直腸、陰道、口腔或者陰莖頭)、開放性的傷口或者潰瘍、直接注射等方式進入艾滋病病毒陰性者的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有三種主要的傳播途徑: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艾滋病和機會性感染

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確診有機會性感染或者特定種類的癌症時,就會進入艾滋病階段,艾滋病期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後的最後階段,也是艾滋病病人所處的階段。機會性感染又名伺機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是指由機會性病原體引發的感染。這些病原體寄生於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宿主時不致病,但會在宿主出現免疫缺陷時入侵宿主,成為感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是容易發生機會性感染的群體。

隨着治療技術的進步,只要讓體內的艾滋病病毒保持足夠低的水平,機會性感染的概率就會下降。但是由於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沒有被確診,或者沒有接受治療,仍然存在很大機會性感染的風險。所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要儘早檢查自己是否發生機會性感染,並及時獲取相應的醫療支持。

預防機會性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聽取醫生的建議並且獲得相應的治療。除了獲取醫療服務,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措施來避免機會性感染:

· 防止接觸其他性傳播感染;

· 不要共用藥物注射設備;

· 接種相關疫苗(從醫生處獲得建議);

· 要了解平時所接觸的細菌(如肺結核、糞便、唾液或動物皮膚上的細菌),並限制自己接觸這些細菌;

· 不要食用未煮熟的雞蛋、未經高溫消毒的(生的)牛奶和奶酪、未經消毒的果汁或生的種子芽;

· 不要直接飲用未經處理的水,如湖泊或河流的水;

· 回顧自己平時經常做的事情,將其報告給醫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體健康

健康飲食的作用

健康的飲食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合適的食物可以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體提供對抗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感染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並能夠保持健康的體重。另外,還可以管理控制感染艾滋病病毒後的症狀和併發症,改善身體對藥物的吸收,控制其潛在的副作用。

規律運動的作用

運動可以增強人的力量、耐力和健康,並幫助免疫系統更好地抗擊感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可以做與沒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相同類型的運動,還可以制定一個自己喜歡的健身計劃,讓鍛煉變得有趣,並堅持定期鍛煉。

另外,有30%~6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會經歷認知損傷,而有研究表明,身體運動可以緩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認知損傷。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理健康

艾滋病病毒可能會影響感染者的生活質量,一方面各種症狀和不適易使感染者產生焦慮、抑鬱等情緒;另一方面,由於疾病特殊性使其不願向朋友或親友透露個人診斷、病情,住院期間面臨昂貴的住院費用、勞動能力降低或喪失以及自理能力下降等使其面臨較大的精神壓力,也會影響其心理。一些機會性感染也會影響感染者的神經系統,導致感染者的行為改變。一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覺察到自己長時間處於消極情緒中,要及時向心理服務人員以及正規醫院求助。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於感染者積極尋求治療和支持,樹立信心,讓生活同樣充實、有意義。

艾滋病病毒感染與新冠肺炎感染的相關性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即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有特殊的關係。但老人、有嚴重疾病的人、免疫力低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CD4+T淋巴細胞的數量比較低,或者沒有接受任何治療,更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為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聽取醫生和專業人員的建議,完成每天的治療和預防工作。同時,需要健康飲食、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自己處在壓力和焦慮之中。這樣可以幫助自己的免疫系統更好地防止感染。

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可以獲取的服務

國家服務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事業單位,主要職責中包括「開展疾病預防控制、開展傳染病監測和評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可以去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得到免費諮詢和艾滋病病毒抗體初篩檢測。

社區組織服務

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

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成立於1993年11月30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衛生部)主管,其業務範圍包括:(1)營造不歧視社區,開展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關懷與幫助;(2)開展對艾滋病病人的臨終關懷活動;(3)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控制艾滋病宣傳教育、熱線電話、諮詢服務等公益活動等。

中國紅絲帶網

全國艾滋病信息資源網絡(China HIV/AIDS Information Network,CHAIN)是一個全國性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共同參與的信息交流與共享平台,成立於2001年。

CHAIN的工作目的在於促進中國艾滋病防治領域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並進行實踐經驗的推廣,加強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媒體、民間團體以及企業等社會多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合作。

綿陽同緣感染者關懷小組

綿陽同緣小組成立於2008年2月22日,由起初的三五人發展至目前的400餘人,從開始的綿陽市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關懷慢慢延伸到區縣,由男男性行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感染者延伸至所有人群。小組志願者一直致力於當地感染者生存環境和治療環境的改善。小組的使命是:凝聚關注艾滋病的熱心人士,共同遏制本轄區艾滋病疫情上升趨勢;用愛心關懷PLWHA,創造健康人與感染者和諧共處的美好環境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發組織資源

天津海河之星艾滋病感染者工作組

海河之星艾滋病感染者工作組(海河之星工作組)成立於2006年8月,是天津地區由PLWHA自發成立的組織。工作組致力於改善PLWHA人群的治療與生存環境,減少社會歧視與偏見,積極推動艾滋病相關政策法律的落實與完善。「讓每一位感染者都能在陽光下呼吸到自由而新鮮的空氣」是他們的願景。

海南省心海家園感染者互助組織

心海家園感染者互助組織成立於2009年,是由海南常住居民感染者自願組成的非營利性民間關懷互助組織。這一組織主要從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支持、藥物依從性教育、政策性倡導等,努力提高PLWHA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其宗旨是:自助,互助,維護HIV/AIDS及相關脆弱人群的權益,致力艾滋病教育普及,促進艾滋病防治工作。

典型案例

國內首例勝訴艾滋病就業歧視案:李成艾滋病就業歧視案

2016年4月25日,貴州省黎平縣人民法院對李成(化名)艾滋病就業歧視案作出判決,黎平縣教育和科技局被判支付李成9800元經濟補償。法律人士證實,這是國內首例艾滋病就業歧視案的勝訴案。

李成於2010年9月考入黔東南州黎平縣某中學成為特崗教師,按照縣人社局相關政策,若李成接下來的3年工作考核合格,便可申請繼續留在學校任教。3年間,其考核一直保持在前列。

2013年10月,李成與學校簽訂留任合同,卻被縣人社局告知自己的體檢不合格,無法續簽合同。後來得知,自己被查出了艾滋病病毒陽性,成為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14年6月,李成向黎平縣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繼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享受當地教師同等待遇;要求黎平縣人社局、教育局賠償經濟損失224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10月10日,這些請求被全部駁回。李成沒有放棄,選擇上訴。

輾轉兩年後,2016年4月25日,黎平縣法院做出判決。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款的規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期滿後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李成的原合同期間是3年零1個月,每月工資標準是2800元。因此,黎平縣教育和科技局應該補償李成9800元。黎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為合同的共同單位,承擔連帶補償責任。

對於李成及其代理律師江小龍提出的,要求教科局繼續聘用李成,並賠償李成5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訴求,法院未予支持。在判決書中,對於科教局和人社局的行為是否對李成構成就業歧視,法院未予確認。

南京反歧視公益機構「天下公」主任於方強等多位法律界人士證實,李成案是國內首例成功獲得法院勝訴判決的艾滋病就業歧視案。此前的5個案例中,最佳的結果也只是當事人通過庭外調解拿到了4.5萬元賠償款。

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副教授劉小楠說,就業歧視之所以難以確認,是因為在法律上還沒有專門的反歧視法,對於歧視的確認,零散分布在各個法律中,有些乾脆就沒有法律依據可尋。其次,是因為作為雇員的訴訟人往往難以拿到能夠證明受歧視的證據。在國外成熟的反歧視法中,舉證的責任大部分由僱主承擔,僱主要主動拿出自己未歧視的證據。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案件也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們爭取自己的就業權利提供了信心,同時為國家相關法律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思路支持。

參考文獻

  1. 愛滋病全民健康網
  2.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_概述快速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