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良西鎮地處東經112°30′,北緯22°15′,面積121.75平方千米(2017年),西北與朗底、大田、牛江鎮接壤,東南與聖堂、平石鎮相連,被列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衛星鎮。全鎮管轄10個村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119條自然村,總人口22961人(2017年)。[1]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中文名: 良西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恩平市

面 積: 121.75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數量: 22961人(2017年)

經緯度: 東經112°30′,北緯22°15′

目錄

概況

位於恩平市北部。面積121.75平方千米(2017年)。22961人(2017年)。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良西墟良龍西路21號。

沿革

民國時期分為良東鄉、良溪鄉,1956年屬第三區,1957年改良西鄉,1958年併入聖堂公社,1959年析置良西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6年,面積122.3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11個管理區(行政村)。

簡介

享有「四薯之鄉」美譽的良西鎮,昔日的荒山如今到處是馬鈴薯、傑薯(沙葛)、木薯和葛薯的海洋。

良西鎮委、鎮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多年來工業能穩步發展,現有的企業有:良西水泥廠、粵海瓷質外牆磚廠、良西澱粉廠、廿四坑發電站、陶瓷廠等多家企業。

良西鎮現有耕地面積3.6萬畝,是恩平市的主要糧食生產區之一,並有「四薯之鄉」之稱(傑薯、木薯、葛薯、馬鈴薯)。農副產品極為豐富,開發農業產品加工業前景廣闊,如葛薯加工為薯粉,木薯加工成澱粉和葡萄糖,深受海內外同胞的歡迎。現階段,良西鎮根據地理條件的實際情況,努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全鎮現有荔枝1636畝,龍眼1899畝,巴西香蕉2202畝。另外,良西鎮利用省農廳實施「一鄉一品」發展計劃的有利時機,在開發本地特種薯類種植的基礎上,重點推廣發展香蕉種植。目前,良西鎮已開發了一個年育苗能力50萬株的香蕉育苗場,並以發動全鎮各家各戶種植和個體老闆連片開發相結合的形式,擴大種植面積,力爭2—3年內,全鎮種植香蕉面積達1萬畝,使良西成為恩平的「香蕉之鄉」。

良西鎮現有中學3所(其中良西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該校現與廣州旅遊學校聯辦學制2年的旅遊專業班)。小學10所,全鎮校舍基本上實現樓房化,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文化娛樂方面,廣播電視發展迅速,到2000年年底,光纖電視訊號已覆蓋全圩鎮和9個村委會47條自然村,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全鎮現有江門市級標兵文明村1條,恩平市級文明村4條。

良西鎮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鎮委、鎮政府實施強鎮富民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好「旅遊牌」,創建旅遊大鎮。

經濟概況

良西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兩個文明建設,使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7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70億元,農業總產值1.02億元,人平均收入2750元。全鎮財稅總收入377萬元,一般地方財政預算收入230萬元。

良西鎮按照恩平市「旅遊經濟走廊」的規劃,大力發展旅遊業,以帝都溫泉作為帶動,準備籌建溫泉旅遊小鎮。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該鎮紮實推進和諧良西建設,經濟持續穩步健康發展,社會和諧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該鎮完成生產總值31226萬元,比2007年(下同)增長13%;鎮級經濟總收入75923萬元,增長15.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5萬元,增長3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37萬元,增長23%;實際利用外資386.5萬美元,增長26.3%,民資8922萬元,增長168%;農民人均純收入3718元,增長6%。目前,該鎮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恩平市委、市政府規劃的「旅遊經濟走廊」貫穿良西全境,可開發利用資源豐富。

為了建設旅遊大鎮,該鎮下足功夫完善街道建設,新裝了圩鎮街燈,新植了綠化樹木、花草,重新規劃設置了擺賣攤擋;下大力氣整治了圩鎮髒、亂、差;大規模高標準建設了圩鎮北郊工業區;圩鎮環境進一步美化亮化淨化。鎮內能源充足,通訊發達,建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數碼移動通訊接收站6個,電話裝機容量4200門,自然村程控自動電話普及率達100%。同時,該鎮群眾自古以來就有艱苦樸素、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著稱,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群眾安居樂業。目前,該鎮人民上下一心,決心以務實創新的心態早日把良西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經濟發達的中心城鎮。

良西鎮蘊藏豐富的溫泉水資源,有奇山林密、澗水清澈的二十四坑水電站和大山塘風景區,可開發度假、休閒、娛樂項目;有風景秀麗、湖光山色相映生輝的良西水庫風景區,可按照恩平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旅遊經濟走廊的要求建設水庫水產美食中心、碼頭、遊艇區、水上運動區、垂釣區、游泳區、野炊區、觀光區等良西水庫水上娛樂世界項目;有享譽五邑地區的「四薯之鄉」美稱的特色品牌農產品和優質水果,可開發農產品深加工;有宜果、宜林、宜菜的各類土地資源;山坡地多,土地肥沃,更利於特色作物的栽培與繁育。

工業發展

良西鎮委、鎮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多年來工業能穩步發展,現有的企業有:良西水泥廠、粵海瓷質外牆磚廠、良西澱粉廠、廿四坑發電站、陶瓷廠等多家企業。現在鎮辦企業已全部轉制,發展勢頭良好。目前,良西鎮正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工業發展的新飛躍。

農業發展

良西鎮現有耕地面積3.6萬畝,是恩平市的主要糧食生產區之一,並有「四薯之鄉」之稱(傑薯、木薯、葛薯、馬鈴薯)。農副產品極為豐富,開發農業產品加工業前景廣闊,如葛薯加工為薯粉,木薯加工成澱粉和葡萄糖,深受海內外同胞的歡迎。現階段,良西鎮根據地理條件的實際情況,努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全鎮現有荔枝1636畝,龍眼1899畝,巴西香蕉2202畝。另外,良西鎮利用省農廳實施「一鄉一品」發展計劃的有利時機,在開發本地特種薯類種植的基礎上,重點推廣發展香蕉種植。目前,良西鎮已開發了一個年育苗能力50萬株的香蕉育苗場,並以發動全鎮各家各戶種植和個體老闆連片開發相結合的形式,擴大種植面積,力爭2—3年內,全鎮種植香蕉面積達1萬畝,使良西成為恩平的「香蕉之鄉」。

特色農業

良西鎮產業特色是農業方面的「四薯」(即馬鈴薯、木薯、粉葛薯、沙葛薯),在江門市有「四薯之鄉」美譽。該鎮有耕地面積3.6萬畝,其中「四薯」種植面積有1.5萬畝。該鎮還配套建有木薯加工廠、澱粉廠、葡萄糖生產線。目前,該鎮已創辦多個「四薯」生產基地,省農業廳於2005年在該鎮創辦了「優質木薯生產示範基地」。

馬鈴薯、木薯、沙葛(俗稱傑薯)、粉葛(俗稱葛薯)統稱為「四薯」,它們是良西鎮傳統種植的農作物,至今已有30多年的種植歷史。馬鈴薯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產量高,營養豐富,塊莖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糧食、蔬菜兼用作物。由於良西鎮地形、土質、氣候適宜,加上農民普遍積累土雜肥作為主要肥料,因此所產「四薯」連年高產、優質、外形靚,在廣州、中山、江門、珠海等地有口皆碑。

1999年,良西鎮成為了江門市少有的廣東省「一鄉一品」項目鄉鎮。近年來,良西鎮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擦亮「溫泉之鄉」、「四薯之鄉」兩大品牌,通過「一鄉一品」項目多年的實施,碩果纍纍。「四薯」總面積發展到1.5萬畝,其中馬鈴薯0.6萬畝,平均畝產230公斤。2003年,良西鎮產的馬鈴薯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認證,註冊了良泉牌「三薯」商標。

旅遊資源

良西鎮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鎮委、鎮政府實施強鎮富民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打好「旅遊牌」,創建旅遊大鎮,並明確下一步開發旅遊資源的總體規劃分四步走:第一步,要完善和鞏固帝都溫泉旅遊度假區的開發建設,加快上規模、上檔次,真正成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重點旅遊區;第二步,開發黃龍湖(良西水庫)水上樂園,與溫泉度假區連成一體,相互配套;第三步,開發二十四坑風景區。主要以狩獵、野外宿營等項目為主;第四步,建立無污染區,開發觀光旅遊農業。主要以本鎮豐富的農產品種植區和發展大面積的優質水果基地為依託,讓人們在享受溫泉洗浴、水上游和野營生活的樂趣後,再走進綠色的田園世界,享受大自然的田野風光,品嘗無污染的鮮果等農產品。

設施建設

1、交通道路:良西圩鎮距325國道僅6公里,省道恩貴線由東往西貫穿全境,西通朗底、大田等鎮直至陽春,東連325國道,現已動工興建的廣湛高速公路在良西東南西經過,南北兩個出入口距良西圩鎮分別為3公里和2公里。現已規劃擴建鎮內道路有:良西圩鎮經那灣、福坪至溫泉的30米寬道路;良西圩主幹線至七鄉、二十西坑電站及克泥村三條道路將擴寬至24米,再加上原先各村委會鋪設的水泥道路,屆時,境內將組成一個四通八達的道路交通網絡。

2、供電、供水、電訊:本鎮建有35千伏的高壓線路遍及全鎮城鄉,供電量充足。圩鎮有較完善的供水系統,可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產及廣大群眾生活用水的需要。程控電話遍布全鎮每一條自然村,現有數碼移動通訊接收站4個(移動2個,聯通2個)。正在興建中的龍聯、雁鵝兩個全球通數碼通訊差轉台將於年內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全鎮將真正全面消滅數碼通訊盲區。

文教事業

良西鎮現有中學3所(其中良西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該校現與廣州旅遊學校聯辦學制2年的旅遊專業班)。小學10所,全鎮校舍基本上實現樓房化,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文化娛樂方面,廣播電視發展迅速,到2000年年底,光纖電視訊號已覆蓋全圩鎮和9個村委會47條自然村,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

全鎮現有江門市級標兵文明村1條,恩平市級文明村4條。

視頻

環遊中國:廣東·江門·恩平·良西鎮何村(2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