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婷詩歌《路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原文欣賞

  鳳凰樹突然傾斜

  自行車的鈴聲懸浮在空間

  地球飛速地倒轉

  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

  鳳凰樹重又輕輕搖拽

  鈴聲把破碎的花香拋在悸動的長街

  黑暗彌合來又滲開去

  記憶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疊

  也許一切都不曾發生

  不過是舊路引起我的錯覺

  即使一切都已發生過

  我也習慣了不再流淚

[賞析]

  張清華這樣評價本詩:這時代最好的愛情詩,可謂不着一字卻盡得風流。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的複合體,即主觀情意與外在物象的結合。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因而形象模糊的掛圖,算式清晰但無解的代數題,琴聲如同房檐淅瀝的雨滴、撥動的念珠,有槳有櫓卻達不到河的彼岸,讓人想到感情美好但又虛幻,綿綿不斷但又無奈。思念,本來是一種無形的心緒,詩人卻藉助意象和意象的組合,把它化作可聞、可見、可觸的具象。本詩運用了電影的切入手段,使意象畫面快速轉換,以傳達瞬間產生的複合感覺,情感完全滲透在意象之中。第一段同一句式排列的四句詩是四個意象,意象的組合和疊加,充分表現了「思念」的真摯和痛苦。第二段承接第一段,敘寫「思念」時時縈繞於心,無所不在。「蓓蕾」含苞待放,要「默默地等待」;但如是為時不多的「夕陽」,就只能「遙遙地注目」了。情感之深切就像重洋大海。結尾兩句,強調「思念」「在心的遠景里,在靈魂的深處」。唯其如此,思念之情才刻骨銘心。

  詩中的感覺是錯覺、幻覺的複合,過去時空與現在時空交錯,從而立體化地表現了在特定情況下內在的感覺。「自行車的鈴聲懸浮在空間」「鈴聲把碎碎的花香拋在悸動的長街」,前一句聽覺鈴聲轉化成為視覺懸浮,後一句聽覺嗅覺與心理感覺交織轉換,溝通組合,從而形成了一個非常奇妙的境界,鈴聲能浮,鈴聲拋花香,使讀者不禁為詩人的豐富想像而拍案叫絕。即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幾種意象溝通起來,互為轉化,從而獲得一種新奇的藝術感覺。從而使我們從藝術的視角感悟到了這首詩獨具的審美情趣,使我們感到詩人內在的精神與詩的意象的一致性。[1]

舒婷簡介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