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婷詩歌《秋夜送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原文

  第一次被你的才華所觸動

  是在迷迷濛蒙的春雨中

  今夜相別,難再相逢

  桑枝間嗚咽的

  已是深秋遲滯的風

  你總把自己比作

  雷擊之後的老松

  一生都治不好燎傷的苦痛

  不像那揚花飄絮的岸柳

  年年春天換一次姿容

  我常願自己像

  南來北去的飛鴻

  將道路鋪在蒼茫的天空

  不學那顧影自戀的鸚鵡

  朝朝暮暮離不開金絲籠

  這是我們各自的不幸

  也是我們共同的苦衷

  因為我們對生活想得太多

  我們的心呵

  我們的心才時時這麼沉重

  什麼時候老樁發新芽

  搖落枯枝換來一樹蔥蘢

  什麼時候大地春常在

  安撫睏倦的靈魂

  無須再來去匆匆

賞析

  本詩詩句溫柔,意景絕妙,例如「第一次你被的才華所觸動,是在朦朦朧朧的煙雨中」,是多麼 讓人嚮往。「今夜相別,難在相逢。桑枝間嗚咽的,已是深秋遲滯的風」與知己的依依惜別,連無情之物、淒涼哀婉的象徵—遲滯的秋風也為他們哭泣。舒婷的朋友自喻為堅韌的老松,經歷過了大災難,雖然落下了疤痕,但是意志、身體沒有倒下。與此同時,還與岸柳做比較,突出老松。而舒婷卻希望自己是一隻自由的飛鴻,在天空中翱翔。因此,他們不能在一起,她很痛苦。

  詩中的語句美、意境美,以及抒情達到高潮時的內心的無奈、掙扎、痛苦,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引起了讀者的同情。

  但我們可以從另一方面去品讀,本詩誰為一首情詩,但是我覺得它所變現出來的並不單純是愛情。因為造成舒婷和她的男友分別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的志向不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而舒婷並沒有因此把自己的理想拋開。在愛情與理想的掙扎後,舒婷卻選擇了理想,體現了舒婷不同於其他的女人,她具有獨特的精神魅力。

  我們應該向舒婷學習,學習她在重要關頭,拋下兒女私情,選擇了自己應走的路。當然,雖然很痛苦,但是痛苦的正確的抉擇,給你一生的騰達路。[1]

舒婷簡介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