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婷詩歌《在詩歌的十字架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原文

  —— 獻給我北方的媽媽

  我釘在

  我的詩歌的十字架上

  為了完成一篇寓言

  為了服從一個理想

  天空、河流與山巒

  選擇了我,要我承擔

  我所不能勝任的犧牲

  於是,我把心

  高高舉在手中

  那被痛苦和幸福

  千百次洞穿的心啊

  那因憤怒與渴望

  無限地擴張又縮緊的心啊

  我的心

  在各種角度的目光的投射下

  發出了虹一樣的光芒

  可是我累了,媽媽

  把你的手

  擱在我燃燒的額上

  我獻出了

  我的憂傷的花朵

  儘管它被輕蔑,踩成一片泥濘

  我獻出了

  我最初的天真

  雖然它被褻瀆,罩着懷疑的陰雲

  我純潔而又靦腆地伸出雙手

  懇求所有離去的人

  都迴轉過身

  我不掩飾我的軟弱

  就連我的黑髮的擺動

  也成了世界的一部分

  紅房子,老榕樹,海灣上的漁燈

  在我的眼睛裡變成文字

  文字產生了聲音

  波浪般向四周涌去

  為了感動

  至今尚未感動的心靈

  可是我累了,媽媽

  把你的手

  擱在我燃燒的額上

  陽光愛撫我

  流瀉在我瘦削的肩膀

  風雨剝蝕我

  改變我稚拙的臉龐

  我釘在

  我的詩歌的十字架上

  任合唱似的歡呼

  星雨一般落在我的身旁

  任天譴似的神鷹

  天天啄食我的五臟

  我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

  那篇寓言

  那個理想

  即使就這樣

  我成了一尊化石

  那被我的歌聲

  所祝福過的生命

  將叩開一扇一扇緊閉的百葉窗

  蔦蘿花依然攀援

  開放

  雖然我累了,媽媽

  幫助我

  立在戰線的最前方

賞析

  《在詩歌的十字架上》表達了這位女詩人虔誠的心愿。僅僅為了無可逃避的心靈的使命,她承擔了她稱為的「我所不能勝任的犧牲」。但路已經開始延伸,除了把自己釘上十字架,她別無選擇。[1]

舒婷簡介

舒婷(1952- ),原名龔佩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1982)、《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2)、《會唱歌的鳶尾花》(1986)、《始祖鳥》(1992)、《舒婷的詩》(1994)。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情感的複雜、豐富性常常通過假設、讓步等特殊句式表現得曲折盡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