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樟原橋遊憩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舊樟原橋遊憩區位於台灣台東縣[長濱鄉]]。舊樟原橋位於台11線77.5公里,下方是「長濱大圳」的主要入水口,也是「水母丁溪流域」,處處可見成蔭的老樟樹,在一級古蹟八仙洞的北側,橋樑四週擁有絕美的山澗溪景,且溪中有各式各樣巨石,還有專為魚群所做的魚梯,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特地設置了休憩區是過往遊客觀賞休憩的好去處, 再加上橋下的水母丁溪流域動植物自然生態豐富,是溯溪之旅的理想地點。其中,沿著溪邊還可觀賞多種的兩棲生物,巍峨突起的山峰,形成一條景致天成的迷人峽谷,溯溪盡頭是兩座聳峙的高山,景色相當迷人,山頭之間直瀉而下的瀑布,水質清澈而又甘甜[1]。 而舊樟原橋遊憩區,該區共有老、中、新三座橋,三橋並立於「姑仔律溪」景觀,平行排列橫跨在水母丁溪上,因為地勢高低不一,形成特殊的景觀; 而三座不同時期興建的公路橋,也見證了東海岸公路發展史,呈現出各自的美學觀點與工程技術。遊客可佇足在新橋上,眺望卵石砌成的舊橋,圓拱型橋身橫跨著溪谷,搭配周遭的景觀而形成絕佳的視野享受。建議旅人若有前往樟原村時亦可前往一探究竟[2]
而舊樟原橋遊憩區所在的樟原村是位於台東最北端的一個村落,在台11線75公里處,部落鄰近太平洋,當地居民以阿美族群居多,也是臺東境內唯一噶瑪蘭族聚集的部落,多數以務農、雜工、捕魚為業,與鄰近的花蓮僅僅一步之遙。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是當地最為人所熟知的旅遊指標,當年在1980年受到颱風侵襲損壞後,由部落民眾主動奉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設計和建造完成。如今這個陸上的諾亞方舟已經成為樟原的地標,不僅是一般遊客會來此拍照留影,連國外許多教會團體都會特地組團來此參觀。
有別於阿美族的豐年祭,噶瑪蘭族最盛大的祭典是海祭,海祭主要的目的是要祭拜祖靈,同時感謝大海豐富的賜予,也乞求來年一樣可以豐收。而大峰峰部落的海祭在每年七月上旬舉行,確切時間需要當時部落耆老們討論決定;而這裡的阿美族一樣會在七月舉辦傳統的豐年祭,所以只要時間挑的對,來到這裡就可能可以同時欣賞阿美族和噶瑪蘭族兩個不同族群的祭儀活動。[3]
景點介紹
樟原舊稱姑仔律,是臺東縣海岸最北端的一個村落,日治時期為開發東部的樟腦資源,於1937年在橫跨姑仔律溪上興建第一座樟原橋,歷經4年施工後通車,外觀以卵石砌成,有三個拱形橋墩,展現古樸天成的自然風韻。後來配合東海岸道路拓寬,於1986年在樟原橋上方另建新橋,1998年時再配合東部海岸公路(台11線)公路截彎取直興建第三座橋樑,三橋並立於姑仔律溪,不僅相當獨特,見證了東海岸公路發展史,其中舊樟原橋所擁有的珍貴價值已被列歷史建築的文化資產。也因此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置舊樟原橋遊憩區,讓旅人可前往參觀遊覽。其中,舊樟原橋的下方是長濱大圳的主要入水口,也是水母丁溪流域,處處可見成蔭的老樟樹,其中水母丁溪谷內擁有巨大的火山集塊岩,包括紫玉、黃碧玉、白玉髓等諸多種類玉石,令人歎為觀止,而大量的集塊岩大約是數百萬年前海底火山噴發時所形成,也造就了水母丁溪壯闊秀麗的溪景。[4]該區不僅巨石遍布且生態種類多樣,加上絕美變化的峽谷風光,令旅人嘆為觀止。[5]
結合周遭景點形成帶狀觀光區
樟原橋建於1937年(昭和12年),外觀以卵石砌成,以三個拱形橋墩架在水母丁溪中巨石上,橋寬4.1公尺,長51公尺,造型優雅展現古樸天成的自然風韻的拱形橋;1986年東海岸省道台11線改善,同年5月在樟原橋東方另建雙向二線道新橋;1998年省道臺11線拓寬,同年8月在東方再建雙向四線道新橋,交通被新橋取代,舊橋仍作為景觀橋。目前三橋並立於水母丁溪上,是罕見的三代同堂。由新橋頭看中、老兩座舊橋,可說是台灣橋樑史的縮影。走上老樟原橋,水母丁溪流向太平洋,看盡老中青三代風華的巨岩,休憩區橋頭有兩座涼亭,若遇山風徐徐吹來,外加多樣變化的峽谷風光在前, [6]是遊客觀賞動植物、自然生態與溯溪尋幽的遊憩去處;而因溪流四周高山環繞,不僅蘊含瀑布直瀉而下且泉水清澈,外加景緻迷人,是當地人口耳相傳的最佳消暑勝地。[7]更是兼具樟原部落遺址與自然生態的新原鄉的代表。
若旅人前來長濱鄉旅遊除了可前往舊樟原橋遊憩區一遊之外,周遭其他景點如忠勇社區自行車道[8]、長濱國小校園內的水岸生態池[9]、樟原基督教長老教會[10]及樟原村「樟原橋休息區」][11]等地,亦適合前往安排造訪。相信會讓旅人有不同的旅遊體驗。
視頻
【樟原部落 台東 空拍 HD 【台灣,你好!】環島系列】
【2019年2月6日 Koradot樟原部落巡禮--台東縣長濱鄉樟原村】
【[隨身導覽]三代同堂樟原橋】
【東海岸樟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