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寬尾鳳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臺灣寬尾鳳蝶
學 名 :Papilio maraho,為鳳蝶科寬尾鳳蝶屬的一種大型鳳蝶。
別 名 : 有寬尾鳳蝶、闊尾鳳蝶、八百圓蝶、大燕尾蝶、夢幻之蝶等。
分布地理 : 目前全世界寬尾鳳蝶屬的分布地僅侷限於東亞地區,西起中國四川、貴州,東至台灣一帶。
台灣分布 : 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觀霧與宜蘭縣太平山、明池一帶。東至花蓮玉里、富源一帶,往南以高雄藤枝為其分布南限,垂直分布於海拔1000-2000公尺間。
台灣珍稀物種 : 是台灣特有的珍稀保育類蝴蝶。
保護級別 :
1995年,行政院農委會在將其公告為保育類野生動物第一類「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1996年,IUCN紅皮書將本種列為保育類動物。
2001年,農委會更進一步將苗栗縣泰安鄉觀霧地區公告為寬尾鳳蝶重要棲息地,成為台灣第一個以昆蟲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目錄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總科: 鳳蝶總科 Papilionoidea
科: 鳳蝶科 Papilionidae
屬: 鳳蝶屬 Papiliomaraho
特有蝶種初發現
1930年代以前,台灣尚未有發現寬尾鳳蝶的記載時,當時學術界普遍認為寬尾鳳蝶屬可能僅分布於中國大陸。
1932年7月,宜蘭縣大同鄉獨立山附近,宜蘭農林學校(今國立宜蘭大學)的日籍教師鈴木利一首次採集到寬尾鳳蝶,揭露了台灣寬尾鳳蝶的行蹤,並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及各種爭議。在此之前,人們以為這種蝴蝶是中國特有的蝶種。到底台灣的寬尾鳳蝶從何而來?
引起了當時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教授素木得一的興趣,當他初次見到鈴木利一採集的標本時大感驚訝,曾表示台灣居然也有過去只被認為中國特有的蝶種,真是難以置信。
冰河消退回不了家
美洲鳳蝶亞屬一員 冰河消退回不了家。
最近這個問題終於獲得解答,在台灣幾個研究團隊共同合作下,完成了寬尾鳳蝶的譜系關係與生物地理研究,顯示寬尾鳳蝶和東亞的蝴蝶完全沒有血緣關係,而是在約1,800萬年前的第三紀中新世,由北美洲祖先經白令海地峽播遷到亞洲的後代。[1]
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解開台灣國蝶──台灣寬尾鳳蝶世紀之謎。
蝴蝶中的頭目
林務局表示,在全球超過550種的鳳蝶中,特產於東亞的寬尾鳳蝶只有兩種,分別為1889年在長江流域被發現的中華寬尾鳳蝶(Agehana elwesi),以及1932年在宜蘭大同鄉首次採獲的台灣寬尾鳳蝶(Agehana maraho);這兩種皆有後翅尾狀突起且兩條翅脈貫穿的獨特形態外觀。
而此特徵,也讓日本生物學者松村松年,1936年建立「寬尾鳳蝶屬(Agehana)」的新屬。
外型特徵
台灣寬尾鳳蝶與中華寬尾鳳蝶,在外型上最大不同是後翅外緣紅色弦月紋相鄰距離較短,另外台灣寬尾鳳蝶與白斑型中華寬尾鳳蝶後翅中室都具有白色斑紋,黑色型中華寬尾鳳蝶則沒有。
2009年,林務局與相關研究團隊發表台灣寬尾鳳蝶的粒線體DNA序列研究,確認了台灣寬尾鳳蝶與中華寬尾鳳蝶有明顯之遺傳區別。
是目前全世界寬尾鳳蝶屬下僅有2物種,一種為台灣特有且瀕危的台灣寬尾鳳蝶(學名:Agehana maraho),另一種為廣泛分布於中國大陸南方的中華寬尾鳳蝶(黑色型)(學名:Agehana elwesi elwesi )及白斑型(學名:Agehana elwesi cavalerei )。
卵型態
寬尾鳳蝶雌蝶剛產下的卵為翠綠色,隨著受精卵成熟,顏色會逐漸變黃、變深,最後孵化成幼蟲。卵的外觀呈圓球形,表面光滑,底部扁平,中央有一個不明顯的精孔,卵高約1.15毫米,直徑約為1.65毫米,因此台灣寬尾鳳蝶的卵比另一種台灣鳳蝶——青鳳蝶的卵為大,過去曾有部分書籍或文獻中將台灣青鳳蝶卵圖片誤植為台灣寬尾鳳蝶的卵。[2]
幼蟲型態
幼蟲以台灣檫樹葉片為食,食性單一,剛破殼時,會以蛋殼為食物來補充體力,幼蟲共分為五齡,前四齡幼蟲外觀似鳥糞。
一齡幼蟲
體長0.3公分,頭部為俱光澤之黑褐色,身體左右有明顯刺狀物突出,胸部體色為黑色,腹部為深褐色,另外幼蟲胸部第三節氣門線與腹部一、二、三節氣門線到亞背線為止有斜白帶現象。
二到四齡幼蟲
體色漸淡,漸轉為污白色,且原身體左右刺狀物消失,終齡幼蟲體色為翠綠色,身長4.7公分,蟲體後胸左右各有一個巨大眠狀紋,其中間體為黑色並以淺咖啡色環繞,腹部兩側有一對環形紋,顏色會隨成長而加深,最後會轉為深紫色,終齡幼蟲化蛹前體色會變為灰白色。
蛹型態
蛹的顏色為褐色,蛹長平均為3.7公分,寬度平均為1.25公分。
=成蟲
寬尾鳳蝶成蟲展翅9.5-10公分,為大型鳳蝶;前翅底色為黑褐色,後翅中室及周邊有一片白色斑紋,外緣各有七個成排的紅色弦月紋;雌雄外型斑紋相同,但雌蝶體型較大;寬尾鳳蝶與其他鳳蝶最大的差異是尾狀突起特別寬大,內部由兩條紅色的第三、四翅脈貫穿,故因此得名。
生態習性
棲息在有寄主植物生長的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合林中。
成蝶發生期在三月至九月,成蝶有訪花習性,雄蝶會至溼地吸水。
雌蝶產卵於成熟葉片葉表,幼蟲孵化後取食樟科(Lauraceae)台灣檫樹(Sassafras randaiense)的葉片。部分個體以蛹越冬,世代數不固定:非休眠的蛹在年內即可羽化,休眠的蛹則越年才會羽化。(資料提供:林務局)
寄主植物
台灣寬尾鳳蝶食性單一,到目前為止僅發現一種寄主植物(臺灣檫樹)。
但另一種寬尾鳳蝶屬近親中華寬尾鳳蝶食性卻多樣化,除了樟科的檫樹以外,尚有木蘭科植物:
白玉蘭(學名:Magnolia denudata)
木蘭(學名:Magnolia liliiflora)
黃山木蘭(學名:Magnolia cylindrica)
馬掛木(學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厚朴(學名:Magnolia officinalis)
凹葉厚朴(學名:Magnolia biloba)
天女花(學名:Magnolia sieboldii)
深山含笑(學名:Magnolia maudiae)等。
視頻
來自幽谷的傳奇-寬尾鳳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