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臺南景福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臺南景福祠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文化部iCulture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別稱    佛頭港土地公廟

公告日期  74年11月27日

登錄類別  寺廟

地理位置  臺南市中西區普濟街44號

建成年代  大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臺南景福祠該廟主祀福德正神,為臺南市唯一被列為古蹟的土地公廟[1]。位於臺南市中西區,又稱佛頭港景福祠,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11月27日公告為三級古蹟[2][3]

資產簡介

  • 該地過去是臺灣府城西定坊的五條港之一的佛頭港[4],而佛頭港港道會在這裡分成「王宮港」、「媽祖港」與「關帝港」三條港道延伸進府城中的大天后宮開基武廟一帶[5],亦即是景福祠為佛頭港上游的匯合處[1]
  • 現在港道雖已不存,但該廟所在地形成的永樂市場依然十分熱鬧。

歷史沿革

  • 景福祠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興建,當時只有拜亭與正殿,格局顯得狹窄[4]。到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時,該廟信徒購置店屋出租,將租金作為該廟的香火[4]
  • 當時該廟頗受重視,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立的「佛頭港福德祠碑記」便明文規定廟前的店屋不可以高過此廟[5]。然而到了嘉慶十二年(1807年),該廟發生火災,於三年後集資大修[4],留下了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重建景福祠碑記」和廟中「萬物資生」匾作為此事見證[5]
  • 之後該廟有150年未曾大修,只有小規模的修補[4]
  • 二次大戰後,該廟在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整建,而七十年(1981年)時再修,而成今貌[1]

建築特色

  • 該廟的建築只由正殿與拜亭組成,而在正殿兩側的山牆有人物泥塑,裡頭空間不大[1]
  • 廟前左側立有清朝石碑兩座與民國七十年重修時的石碑一座,外面有玻璃保護著。
  • 廟中掛著的嘉慶古匾「萬物資生」則為該廟最重要的古匾[1]

君子之爭

  • 佛頭港昔日運送的貨物以從福州來的杉木為大宗,有很多杉行在此[1],因此景福祠前的普濟街古名為「杉行街」[註 1][5]
  • 而當時在碼頭有「大崙蔡」與「前埔蔡」兩個苦力集團,時常因搶著搬運貨物而發生衝突,再加上兩邊剛好同姓,而有了「蔡堵蔡,神主摃摃破」的俗諺[5]
  • 除此之外由於佛頭港的水道較為寬長,昔日船夫與碼頭苦力會在這裡賽龍舟,為臺灣府城的一大盛事[5]

註釋

  1. 杉行街在二次大戰後是先改名為「人和街」,再改名為今天的「普濟街」[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1.6 傅朝卿. 台南市古蹟與歷史建築總覽. 台南市: 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2001年11月: 95頁. ISBN 957-30880-4-5. 
  2. 臺南景福祠.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3. 臺南景福祠,94i旅遊,2016-02-28
  4. 4.0 4.1 4.2 4.3 4.4 石萬壽. 樂君甲子集.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04年3月: 239頁. ISBN 957-01-6745-9. 
  5. 5.0 5.1 5.2 5.3 5.4 5.5 遠流台灣館. 台南歷史深度旅遊. 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2003-02-01: 238頁. ISBN 957-308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