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加西亞的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致加西亞的信

《致加西亞的信》 是10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阿爾伯特·哈伯德與家人喝茶時受兒子的啟發,創作了一篇名為《致加西亞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雜誌上,雜誌很快就告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為止,《致加西亞的信》的發行量高達40000000冊。創造了一個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圖書銷售量的歷史記錄。其後的80餘年,該書被翻譯成許多的文字,許多政府、軍隊和企業都將此書贈送給士兵和職員,作為培養士兵、職員敬業守則的必讀書。

基本內容

書名:致加西亞的信

原版名稱:A message to Garcia

作者:阿爾伯特-哈伯德 Elbert Hubbard

銷售量:40,000,000冊

內容簡介

有兩種人永遠落後於別人:一種是只做被要求的工作,另一種是做不好被要求的工作。

有一種精神人們賦予它盛大的褒獎,那就是自動自發的精神。擁有自動自發精神的人就是在無人告知的情況下能夠主動積極完成工作的人,也就是指那些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文明,就是殷切地尋找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才的一個漫長的過程。

致加西亞的信

在所有與古巴有關的事情中,有一個人常常令我無法忘懷。

美西戰爭爆發以後,美國必須馬上與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加西亞將軍隱藏在古巴遼闊的崇山峻岭中——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因而無法送信給他。但是,美國總統必須儘快地與他建立合作關係。怎麼辦呢?

有人對總統推薦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亞將軍,那個人一定就是他。」

於是,他們將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寫給加西亞的信。關於那個名叫羅文的人,如何拿了信,將它裝進一個油紙袋裡,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個星期之後,徒步穿越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將信交到加西亞手上——這些細節都不是我想說明的,我要強調的重點是:

美國總統將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交給了羅文,羅文接過信後,並沒有問:「他在哪裡?」

像羅文這樣的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裡。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教誨,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將軍已不在人世,但還有其他的「加西亞」。沒有人能經營好這樣的企業——雖然需要眾多人手,但是令人吃驚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碌碌無為,他們要麼沒有能力,要麼根本不用心。

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工作態度,對於許多人來說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強迫他們做事,或者,請上帝創造奇蹟,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則,這些人什麼也做不了。

不信的話我們來做個試驗:

此刻你正坐在辦公室里——有6名職員在等待安排任務。你將其中一位叫過來,吩咐他說:「請幫我查一查百科全書,把克里吉奧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會靜靜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後立即去執行嗎?

我敢說他絕對不會,他會用滿臉狐疑的神色盯着你,提出一個或數個問題:

他是誰呀?

他去世了嗎?

哪套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放在哪兒?

這是我的工作嗎?

為什麼不叫喬治去做呢?

急不急?

你為什麼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賭注跟你打賭,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問題,解釋了如何去查那些資料,以及為什麼要查的理由之後,那個職員會走開,去吩咐另外一個職員幫助他查某某的資料,然後回來告訴你,根本就沒有這個人。當然,我也許會輸掉賭注,但是根據平均率法則,我相信自己不會輸。

真的,如果你很聰明,就不應該對你的「助理」解釋,克里吉奧編在什麼類,而不是什麼類,你會面帶笑容地說:「算啦。」然後自己去查。

這種被動的行為,這種道德的愚行,這種意志的脆弱,這種姑息的作風,有可能將這個社會帶到「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危險境界。

如果人們都不能為了自己而自動自發,你又怎麼能期待他們為別人服務呢?

乍看起來,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以分擔工作的人選,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你登廣告徵求一名速記員,應徵者中,十有八九不會拼也不會寫,他們甚至認為這些都無所謂。

這種人能把信帶給加西亞嗎?

「你看那個職員。」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對我說。

「看到了,怎麼樣?」

「他是個不錯的會計,但是,如果我派他到城裡去辦個小差事,他也許能夠完成任務,但也可能中途走進一家酒吧。而到了鬧市區,他甚至可能完全忘記自己來幹什麼的。」

這種人你能派他送信給加西亞嗎?我們經常聽到許多人對那些「收入微薄而毫無出頭之日」以及「但求溫飽卻無家可歸」的人表示同情,同時將那些僱主罵得體無完膚。

但是,從沒有人提到,有些老闆如何一直到白髮蒼蒼,都無法使那些不求上進的懶蟲勤奮起來;也沒有人談及,有些僱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動那些當他一轉身就投機取巧、敷衍了事的員工,使他們能振作起來。

在每家商店和工廠,都有一些常規性的調整過程。公司負責人經常送走那些無法對公司有所貢獻的員工,同時也吸納新的成員。無論業務如何繁忙,這種整頓一直在進行着。只有當經濟不景氣,就業機會不多的時候,這種整頓才會有明顯的效果——那些無法勝任工作、缺乏才幹的人,都被擯棄在工廠的大門之外,只有那些最能幹的人,才會被留下來。為了自己的利益,每個老闆只會留住那些最優秀的職員——那些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我認識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是卻缺乏自己獨立創業的能力,對他人來說也沒有絲毫價值,因為他總是偏執地懷疑自己的老闆在壓榨他,或者有壓榨他的意圖。他既沒有能力指揮他人,也沒有勇氣接受他人的指揮。如果你讓他「送封信給加西亞」,他的回答極有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我知道,與那些四肢殘缺的人相比,這種思想不健全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相反,我們應該對那些用畢生精力去經營一家大企業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們不會因為下班的鈴聲而放下工作。他們因為努力去使那些漫不經心、拖拖拉拉、被動偷懶、不知感恩的員工有一份工作而日增白髮。許多員工不願意想一想,如果沒有老闆們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他們將挨餓和無家可歸。

我是否說得太嚴重了?不過,即使整個世界變成一座貧民窟,我也要為成功者說幾句公道話——他們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導引眾人的力量,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們從成功中又得到了什麼呢?一片空虛,除了食物和衣服以外,一無所有。

我曾為了一日三餐而為他人工作,也曾當過老闆,我深知兩方面的種種酸甜苦辣。貧窮是不好的,貧苦是不值得讚美的,衣衫襤縷更不值得驕傲;但並非所有的老闆都是貪婪者、專橫者,就像並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樣。

我欽佩那些無論老闆是否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他們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任何愚笨的問題,更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將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僱,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尋找這種人才的一段長久過程。

這種人無論有什麼樣的願望都能夠實現。在每個城市、村莊、鄉鎮,以及每個辦公室、商店、工廠,他們都會受到歡迎。世界上極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

誰將把信送給加西亞?!

你屬於哪類人

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以下熟悉的話語:

「現在是午餐時間,你3點以後再打來吧。」

「那不是我的工作。」

「我太忙了。」

「那是漢曼的工作。」

「我不知道該如何幫你。」

「你去圖書館試過嗎?」

「這件事我們現在辦不了。」

「你還可以多補充一些,對嗎?」

我到一家百貨商店去購買東西,到一個自己認為要找的櫃檯,可是店員卻把我帶到了別的地方。你知道嗎,在我找到那件東西之前,我被帶到了店裡的四個地方。如果有人能在這裡貼出一張杜魯門總統的座右銘:「責任到此,不能再推!」那該是多麼振奮人心啊!

但是,在這些司空見慣的話語和令人困惑的事情之外,我們也看到了另外一些與之相反的事例。

斯拉在一家大公司辦公室從事打字工作。一天,同事們出去吃飯了,這時,一個董事經過他們部門時停了下來,想找一些信件。這並不是斯拉分內的工作,她回答道:「對於此信我一無所知,但是,達斯先生,讓我來幫助您處理這件事情吧!我會儘快把它找到並會把它放在你的辦公室里。」當她將他要找的東西放在他面前的時候,董事顯得格外高興。

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四個星期後她被提升到了一個更重要的部門工作,並且薪水提高了30%。猜猜是誰推薦她的?就是那位董事。在她提供了幫助之後,他記下了她的名字,在一次公司管理會上,他推薦她擔任一個更高職位的工作空缺。

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從細微之處卻體現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致加西亞的信》一書中所彰顯的敬業精神。正如作者所言:「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僅僅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指導,而是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託付,立即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帶給加西亞』。」

與身邊其他人一樣,從十幾歲開始一直到大學,我就到社會上做各種工作——從修理自行車到挨家挨戶推銷詞典,有一年我甚至為一場選美比賽工作整整一個夏天,任務是回收那些已經征訂卻未付款的票。這些票大多數是一些中年人被天花亂墜的宣傳所迷惑而訂購的,卻無意去觀看。此外,我還在一些家庭做數學家教,擔任商店的收銀員、出納以及夏令營童子軍教練。為了完成大學學業,我替人打掃、整理房間。

這些工作大部分都很低俗而且收入不高,我自己也認為它沒有價值。

但是最終我知道自己是錯的。這些工作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給予我珍貴的教誨和機會,無論什麼樣的工作環境,無論層次高低,都能學到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以我在商店做收銀員的工作為例。相當長一段時間,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好雇員,做了自己分內的事——收款。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這種看法。

有一天,我正與同事閒聊時,經理走了進來。他四處看了看,然後示意讓我跟隨着他。他一言不發走到櫃檯前,動手整理那些訂出的商品。然後,他又走到食物區,將購物車清空。

看着經理的一舉一動,我備感震驚,突然頓悟了。我之所以驚訝,並不是因為要跟着做這項新任務,而是因為以往沒有人告訴我要這樣做。

從這件小事上,我學到了一個令我受益終身的經驗,它不僅使我成為一名更優秀的雇員,而且教會了我如何從每一項細小的工作中獲得更多的東西。

不僅要對自己分內的工作盡職盡責,而且要更上一層樓,做到更主動,更卓越。

有了這次教益,以前自己認為低俗的工作開始變得高尚起來。我越是專注自己的工作,學會的東西就越多,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後來,我離開那家商店上了大學,而這個階段的經歷對我的人生、事業影響頗為深遠。我從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旁觀者變成了有責任感的人。它使我的大學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兼職和實習成為探索未來發展的機會。

畢業後,當我成為一名經理,一位管理者時,我依然在努力發現那些需要做的事情,不斷超越他人——不僅讓自己的僱主與眾不同,也使自己能出人頭地。

在職業生涯中,我們常常能聽到主動性這個詞。什麼是主動性呢?主動就是沒有人要求你、強迫你,自覺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其次,當他人告訴你一次,不需要監督,你就能圓滿完成任務。也就是說,能毫無幫助地把信送給加西亞,送信的人能得到很高的榮譽。

再次,有這樣一種人,他們需要人反覆強調後才採取行動。這類人既得不到榮譽也得不到金錢。

另外有一類人,只有當他們窮困潦倒時才會去做事。這類人永遠處於貧困的邊緣,他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盼望幸運之神降臨到自己身上。

然而,還有一種人比上述幾類人更惡劣,即使有人走到他們面前,告訴他們如何做,並且停下來督促他們,也仍然無法將事情做好。這種人總是不停地失業,到處遭遇蔑視的眼光。

你屬於哪一類呢?

堅持或者放棄(1)

即使林肯的所有信件和演講資料全部失傳,但只要那封寫給胡克將軍的信存留下來,我們就能洞悉這個鐵路「劈木工」崇高的思想境界。

通過這封信,我們不僅可以了解林肯的自製精神,同時也能看到他是如何駕馭別人的。這封信給人們展現了一個率直、慈愛、智慧、老練、天才外交和胸襟寬大的林肯。

在此之前,胡克將軍曾經粗魯地攻擊自己的總司令——林肯總統,言辭有失公允,與此同時,他還羞辱自己的上司伯恩賽德。但是,林肯並沒有耿耿於懷,他相信胡克的軍事才能,並且充分發揮其優點,提拔他取代了伯恩賽德。換言之,被誤解的人提拔了誤解自己的人,使之取代了自己的摯友。

林肯顧全大局,將自己的個人恩怨置之度外。當然,應該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被提拔的人了解真相併且有能力控制事物。林肯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給胡克寫信,理智地消除自己和胡克間的紛爭。

我們最好將這封信的全文抄錄如下

胡克少將:

我任命你為波托馬克軍司令。我之所以如此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我希望你最好能了解,我對你的某些做法並不太滿意。

作為一名勇敢善戰的軍人,對此,我十分欣賞你。

不會將自己的職業與政治混為一談,對此,我充分信任你。在你堅守自己的軍人職責方面,我認為你是正確的。

你十分自信。這種品質即使不是必不可少,但是至少是有價值的。

你雄心勃勃。如果能控制在恰當的範圍內,將利大於弊。但是,我認為在伯恩賽德領導軍隊期間,你的雄心成為一種障礙。在這一點上,你犯了一個大錯誤,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這位戰功卓著、值得尊敬的將軍。

最近,我耳聞你發表這樣的觀點:軍隊和政府都需要一位獨裁者。我相信這種傳言是真的。我委以重任,雖然有這方面的因素,但不僅僅如此,更重要的是因為在我看來,只有建功立業的將軍才可能成為獨裁者。現在,我要求你取得軍事勝利——冒着失去統治權的危險。政府將全力以赴支持你,不會比以往多也不會比以往少,對於所有的將軍都一視同仁。對自己的上司指手劃腳,影響他的情緒,我擔心這種由你助長起來的風氣會應驗在你的身上。我會儘自己所能幫助你抑制它。如果放任自流,即使是拿破崙再生,都無能為力。

現在,克服這種輕率浮躁,勇往直前,去爭取勝利吧!

此致

敬禮

林肯

於華盛頓

1863年1月26日

信中有一點值得我們深思,它暗示了一種情況,那就是從一片有毒的土壤里會生長出類似龍葵的致命物質。在這裡,我指的是那種對於位居我們之上的人加以嘲笑、吹毛求疵、抱怨和批判的習慣。

無論是誰,想做一點事情,肯定會受到批評、中傷和誤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磨難是成功的必由之路。當然,傑出無須證明。證明自己傑出的最有力證據是能夠自我克制。林肯做到了,他知道每一個生命都必定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他也讓胡克意識到,自己種下惡的種子時,必會自食其果。「如果放任自流,即使是拿破崙再生,都無能為力。」胡克的錯誤危害了自己,別人也深受其害,但受害最多的還是胡克自己。

不久前,我遇到一名放假回家的耶魯大學學生,我敢說他根本代表不了真正的耶魯精神。這名學生對學校的制度滿腹牢騷,言辭中充滿了批評和抱怨。校長也沒有逃脫他的指責,他列舉一系列的事實和數據,附帶時間和地點,描述得繪聲繪色。

但是,很快我就發現問題所在,毛病並不出在耶魯,而出在那個年輕人身上。在精神上他與自己的學校如此格格不入,以致使自己無法從中真正受益。耶魯也許並不是一所完美的大學,我想這一點哈德利校長和其他的耶魯人都會接受這個觀點。但耶魯的確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而這些優勢是否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則取決於學生。

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有所施才有所獲——衷心地給予學校同情和忠誠才能有所收穫。以自己的學校為驕傲,與老師站在一起——他們正在盡職盡責。如果說學校依然有很多缺陷,那麼應該做的是每天努力學習,給他人樹立榜樣,齊心協力將學校辦好,做好自己的事!

如果你就職的公司運作不正常,老闆刻薄古怪,那麼最好的方法是走到老闆面前,自信地、心平氣和地告訴他:你是一個刻薄古怪的人,你的管理方法是不合理和荒謬的,並且提出自己的改革意見。你甚至可以自告奮勇去幫助他清除那些不為人知的管理漏洞。

立即行動!如果由於種種原因使你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在堅持和放棄之間作出選擇。你只能二者擇其一——現在就選擇吧!

如果你為一個人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干!

如果他付給你薪水,解決你的溫飽,那就努力地為他工作——稱讚他,支持他,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機構一邊。

我想,如果我為一個人工作,那麼我就會心甘情願地為他而努力。我不會時而支持他,時而反對他。如果不能全心全意、持之以恆,就乾脆什麼都不做。

堅持或者放棄(2)

如果能捏起來,一盎司忠誠等於一磅智慧。

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不去中傷、非難和輕視他人,為什麼不辭職,然後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心靈?但我還是請求你,身在其中時,就不要誹謗它,貶損它。事實上,當你貶損它時,就等於在貶損自己。更重要的是,當你慢慢鬆開自己和這些機構的紐帶時,一股強風就會隨之而來,你會被連根拔起落入暴風雨中——你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原因。

到處都能看到許多失業者。和他們交談時,你能發現他們充滿了抱怨、痛苦和誹謗。這就是問題所在——吹毛求疵的性格使他們搖擺不定,也使自已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他們與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對他人毫無價值,最終只好被迫離開。每個僱主總是不斷地在尋找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時也在發現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對公司發展形成阻礙的人都要被拿掉。

不要吹毛求疵,這就是商業法則,是建立在自然法則的基礎上的。獎賞只會給那些有用的人。想對公司有所幫助,就必須保持同情心。

以一種溫和的態度來告訴自己的老闆,他是一個刻薄的人,他的管理存在很多弊端,而沒有必要激起他的不滿,更沒有必要使他與你到爭吵的地步。

如果你對其他人說自己的老闆是個刻薄的,那麼也就表明你自己也是;如果你對他人說自己公司的制度無可救藥,那麼也就說明你也同樣無可救藥。

儘管胡克有種種缺點,但他依然得到了提拔。然而,你的僱主可能沒有林肯那樣寬容大度的胸襟。但即使是林肯也無法永遠保護胡克。如果胡克戰敗了,林肯不得不再用其他人取而代之——一個更沉着冷靜,一個從不妄加評論、從不抱怨他人(甚至敵人)的人。

這個人恰如其分地控制着自己的心靈,他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以絕對的忠誠、完美的自信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做着前人沒有做過的事。

放棄是為了獲得(1)

一些年輕人,當他們走出校園時,總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認為自己一開始工作就應該得到重用,就應該得到相當豐厚的報酬。他們在工資上喜歡相互攀比,似乎工資成了他們衡量一切的標準。但事實上,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缺乏工作經驗,是無法委以重任的,薪水自然也不可能很高,於是他們就有了許多怨言。

也許是親眼目睹或者耳聞父輩和他人被老闆無情解僱的事實,現在的年輕人往往將社會看得比上一代人更冷酷、更嚴峻,因而也就更加現實。在他們看來,我為公司幹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僅此而已。他們看不到工資以外的東西,曾經在校園中編織的美麗夢想也逐漸破滅了。沒有了信心,沒有了熱情,工作時總是採取一種應付的態度,能少做就少做,能躲避就躲避,敷衍了事,以報復他們的僱主。他們只想對得起自己掙的工資,從未想過是否對得起自己的前途,是否對得起家人和朋友的期待。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在於人們對於薪水缺乏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大多數人因為自己目前所得的薪水太微薄,而將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也放棄了,實在太可惜。

一個以薪水為個人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從來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雖然工資應該成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從工作中能真正獲得的更多的東西卻不是裝在信封中的鈔票。

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金錢在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誘人了。即使你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但如果你忠於自我,就會發現金錢只不過是許多種報酬中的一種。試着請教那些事業成功的人士,他們在沒有優厚的金錢回報下是否還繼續從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絕對是!我不會有絲毫改變,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階,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選擇一項即使酬勞不多也願意做下去的工作。當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時,金錢就會尾隨而至。你也將成為人們競相聘請的對象,並且會獲得更豐厚的酬勞。

工作的質量決定生活的質量。無論薪水高低,工作中盡心盡力、積極進取,能使自己得到內心的平安,這往往是事業成功者與失敗者的不同之處。工作過分輕鬆隨意的人,無論從事什麼領域的工作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成功。將工作僅僅當做賺錢謀生的工具,這種想法本身就會讓人蔑視。

為薪水而工作,看起來目的明確,但是往往被短期利益蒙蔽了心智,使我們看不清未來發展的道路,結果使得我們即便日後奮起直追,振作努力,也無法超越。

那些不滿於薪水低而敷衍了事工作的人,固然對老闆是一種損害,但是長此以往,無異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將自己的希望斷送,一生只能做一個庸庸碌碌、心胸狹隘的懦夫。他們埋沒了自己的才能,湮滅了自己的創造力。

因此,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如果你有機會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並非始終高居事業的頂峰。在他們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頂峰又墜落谷底,雖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種東西永遠伴隨着他們,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幫助他們重返巔峰,俯瞰人生。

不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給予你的要比你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進步,你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沒有污點的人生記錄,使你在公司甚至整個行業擁有一個好名聲,良好的聲譽將陪伴你一生。

有許多人上班時總喜歡「忙裡偷閒」,他們要麼上班遲到、早退,要麼在辦公室與人閒聊,要麼借出差之名遊山玩水……這些人也許並沒有因此被開除或扣減工資,但他們會落得一個不好的名聲,也就很難有晉升的機會。如果他們想轉換門庭,也不會有其他人對他們感興趣。

一個人如果總是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而大傷腦筋的話,他又怎麼能看到工資背後可能獲得的成長機會呢?他又怎麼能意識到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的未來將會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呢?這樣的人只會無形中將自己困在裝着工資的信封里,永遠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有所施,定有所獲。如果工作時能全力以赴,不敷衍了事,不偷懶混日,即使現在的薪水微薄,未來一定有所獲。

首先,我們要相信大多數老闆都是明智的,都希望能吸引更多富有才幹的員工,並且會根據每個人的努力程度和業績來晉升、加薪。那些在工作中能盡職盡責、堅持不懈的人,終會有晉升的一天,薪水自然會隨之提高。

但是,聰明而睿智的老闆們在鼓勵員工時並不會說:「好好干,我會給你加薪的。」而是說:「好好干吧,將你的全部本領展現出來,有更多的重擔在等着你呢!」與重擔而來的自然是薪水的提高。

不要擔心自己的努力會被忽視,當你全心全意工作時,相信你的老闆同樣也注意到了。在你冥思苦想該如何多賺一些錢之前,試着想想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這樣一來,你就根本不需要為錢而擔憂了。別絞盡腦汁說服老闆,讓你的老闆接受你加薪的理由。好好地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在每一份工作中竭盡所能,你的薪資報酬自然會得到提升。

放棄是為了獲得(2)

那些職位低下、薪水微薄的人,忽然間被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看起來似乎有些莫名其妙,常常遭受人們的質疑。但實際上,在他們拿着微薄的薪水時,始終沒有放棄努力,始終保持一種盡善盡美的工作態度,滿懷希望和熱情地朝着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因而獲得了豐富的經驗,而這些正是他們晉升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做每一件工作都是那麼熱忱、友善,不計報酬,那麼你就將自己與那些花費大部分時間關心休息、福利、薪水和下班時間的人區分開來了。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老闆並不是一個睿智的人,並沒有注意到我們所付出的努力,也沒有給予相應的回報,那麼也不要懊喪,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現在的努力並不是為了現在的回報,而是為了未來。我們投身於職場是為了自己,是在為自己而工作。人生並不是只有現在,而有更長遠的未來。固然,薪水要努力多掙,但那只是個短期的小問題,最重要的是獲得不斷晉升的機會,為未來獲得更多的收入奠定基礎。更何況生存問題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眼光只盯着溫飽,得到的永遠只有溫飽。

手工業時代,男孩子為了學一門手藝常常拜師學藝多年,卻無法拿到一分錢的工資,但他們毫無怨言。現在的年輕人在學本事的同時還可以拿工資,卻抱怨不已。

究其原因在於兩者對於薪水看法不同。在手工業時代的男孩和家長看來,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技能和知識的機會是十分難得的,他們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未來能開辦自己的作坊和店鋪。而現代年輕人則更注重現實利益,賺錢的目的是為了消費和享受。

許多商界名人開始工作時收入都不高,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將眼光局限於此,而是始終不渝地努力工作。在他們看來,缺少的不是金錢,而是能力、經驗和機會。當他們功成名就之時,又如何衡量他們的收入是多少呢!

也許你的老闆可以控制你的工資,可是他卻無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學習。換句話說,他無法阻止你為將來所做的努力,也無法剝奪你因此而得到的回報。

也許我們無法命令老闆做什麼,但是我們卻可以讓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也許老闆不是很有風度,但是我們應該要求自己做事要有原則。你不應該因為老闆的缺點而不努力工作,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華,毀了自己的未來。總之,不論你的老闆有多吝嗇、多苛刻,你都不能以此為由放棄努力。

試比較兩個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輕人:一個熱情主動、積極進取,對自己的工作總是精益求精,總是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另一個總喜歡投機取巧,總嫌自己的薪水太低,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是老闆,你會雇用誰,或者說你會給誰更多的發展和晉升的機會呢?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在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不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眾生,也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滿懷感激之情(1)

我曾經為他人工作,現在則為自己工作。以前總是認為老闆太苛刻,現在卻覺得員工太懶惰,太缺乏主動性。其實,什麼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看待問題的方式。

成功守則中最偉大的一條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當你是一名雇員時,應該多考慮老闆的難處,給老闆多一些同情和理解;當自己成為一名老闆時,則需要多考慮雇員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這條黃金定律不僅僅是一種道德法則,它還是一種動力,推動整個工作環境的改善。當你試着待人如己,多替老闆着想時,你身上就會散發出一種善意,影響和感染包括老闆在內的周圍的人。這種善意最終會回饋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從老闆那裡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與人相處時遵守這條黃金定律所產生的連鎖反應。

為什麼人們能夠輕而易舉地原諒一個陌生人的過失,卻對自己的老闆和上司耿耿於懷呢?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彼此之間有長期的利益衝突。當老闆的行為與雇員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所有的同情和理解都會化為烏有。

經營管理一家公司是件複雜的工作,會面臨種種繁瑣的問題。來自客戶和公司內部巨大的壓力,隨時隨地都會影響老闆的情緒。要知道老闆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為老闆,並不是因為完美,而是因為有某種他人所不具備的天賦和才能。因此,首先我們需要用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對待老闆,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同情那些努力去經營一個大企業的人,他們不會因為下班的鈴聲而放下工作。

許多年輕人將自己不能獲得提升的原因歸咎於老闆的不公平,認為老闆任人惟親、嫉賢妒能,不喜歡比自己聰明的雇員,甚至認為老闆會阻礙有抱負的人獲得成功。事實上,對於大多數老闆而言,再也沒有什麼比缺乏合適的人才更讓他苦惱的了,也沒有什麼比讓他尋找合適的人選更焦心的了。

年輕人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這個「己」是一個自私的、狹隘的,也就是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實上,從每一個員工第一天上班開始,老闆就用心地對他進行考察。他們會仔細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習慣、人際關係、性情等等,只有當他認為一個年輕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言行舉止(包括認為老闆無知)時,他才會認為這個年輕人沒有前途。畢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經營才發展起來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偏見而毀了整個事業。

因此,做員工的應該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給予老闆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許就能重新贏得老闆的欣賞和器重。

也許老闆並不是一個領情的人,但我們依然要設身處地地為老闆着想。因為同情和寬容是一種美德,在一個老闆那裡沒有作用,並不意味着在所有老闆那裡都沒有效果。退一步來說,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思考問題的習慣,我們起碼能夠做到內心寬慰。

許多成功人士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歷時,往往過分強調個人因素。事實上,每個登峰造極的人,都獲得過別人的許多幫助。一旦你訂出成功目標並且付諸行動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獲得許多意料之外的支持。你應該時刻感謝這些幫助你的人,感謝上天的眷顧。

生而為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國家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大眾的恩惠;沒有父母養育,沒有師長教誨,沒有國家愛護,沒有大眾助益,我們何能存於天地之間?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

今日的年輕人,自從來到塵世間,都是受父母的呵護,受師長的指導。他們對世界未有一絲貢獻,卻牢騷滿懷,抱怨不已,看這不對,看那不好,視恩義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饋,足見其內心的貧乏。

現代中年人,雖有國家的栽培,老闆的提攜,自己尚未能發揮所長,貢獻於社會,卻也不滿現實,有諸多委屈,好像別人都對他不起,憤憤不平。因此,在家庭里,難以成為善良的家長;在社會上,難以成為稱職的員工。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說明動物尚且感恩,何況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們教導子弟,從小就要他知道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應知物力維艱」,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然而,人們可以為一個陌路人點滴幫助而感激不盡,卻無視朝夕相處的老闆的種種恩惠。將一切視之為理所當然,視之為純粹的商業交換關係,這是許多公司老闆和員工之間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的確,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種契約關係,但是在這種契約關係背後,難道就沒有一點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嗎?老闆和員工之間並非是對立的,從商業的角度,也許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從情感的角度,也許有一份親情和友誼。

你是否曾經想過,寫一張字條給上司,告訴他你是多麼熱愛自己的工作,多麼感謝工作中獲得的機會。這種深具創意的感謝方式,一定會讓他注意到你——甚至可能提拔你。感恩是會傳染的,老闆也同樣會以具體的方式來表達他的謝意,感謝你所提供的服務。

滿懷感激之情(2)

不要忘了感謝你周遭的人——你的老闆和同事。因為他們了解你、支持你。大聲說出你的感謝,讓他們知道你感激他們的信任和幫助。請注意,一定要說出來,並且要經常說!這樣可以增強公司的凝聚力。

永遠都需要感謝。推銷員遭到拒絕時,應該感謝顧客耐心聽完自己的解說。這樣才有下一次惠顧的機會!老闆批評你時,應該感謝他給予的種種教誨。感恩不花一分錢,卻是一項重大的投資,對於未來極有助益。

真正的感恩應該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激,而不是為了某種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現出的虛情假意。與溜須拍馬不同,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回報的。一些人從內心深處感激自己的老闆,但是由於懼怕流言蜚語,而將感激之情隱藏在心中,甚至刻意地疏離老闆,以表自己的清白。這種想法是何等幼稚啊!如果我們能從內心深處意識到,正是因為老闆費盡心機的工作,公司才有今天的發展,正是因為老闆的諄諄教誨,我們才有所進步,才會心中坦蕩,又何必去擔心他人的流言蜚語呢。

感恩並不僅僅有利於公司和老闆。對於個人來說,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能。感恩也像其他受人歡迎的特質一樣,是一種習慣和態度。

感恩和慈悲是近親。時常懷有感恩的心情,你會變得更謙和、可敬且高尚。每天都用幾分鐘時間,為自己能有幸成為公司的一員而感恩,為自己能遇到這樣一位老闆而感恩。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不論你遭遇多麼惡劣的情況。

「謝謝你」,「我很感激你」,這些話應該經常掛在嘴邊。以特別的方式表達你的感謝之意,付出你的時間和心力,為公司為老闆更加勤奮地工作,比物質的禮物更可貴。

當你的努力和感恩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當你準備辭職調換一份工作時,同樣也要心懷感激之情。每一份工作、每一個老闆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在辭職前仔細想一想,自己曾經從事過的每一份工作,多少都存在着許多寶貴的經驗與資源。失敗的沮喪、自我成長的喜悅、嚴厲的老闆、溫馨的工作夥伴、值得感謝的客戶……這些都是人生中值得學習的經驗。如果你每天能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相信工作時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積極的。

創作背景

美西戰爭發生後,美國必須立即跟古巴的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加西亞將軍在古巴叢林裡——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給他。但美國總統必須儘快地獲得他的合作。怎麼辦呢?有人對總統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能找到。」

他們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寫給加西亞的信。關於那個名叫羅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裝在一個油布制的口袋裡,封好,吊在胸口,劃着一艘小船,四天之後的一個夜裡在古巴上岸,消逝於叢林中,接着在三個星期之後,從古巴島那一邊出來,已徒步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他送的不僅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堅的命運,整個民族的希望。

這個送信的傳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主要在於它倡導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忠誠、敬業、勤奮,正是人性中光輝的一面。

在有史以來在世界最暢銷書排行榜中列第6名的《致加西亞的信》,顯然比《誰動了我的奶酪?》更有暢銷的悠久歷史。它被引入了中國。這是一本關於敬業、忠誠、勤奮的管理書。加西亞的故事最早發表於1899年。這篇文章,幾乎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把它翻譯出來。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薄薄的小冊子,也許這是一本不合時宜的書。但是,一百多年來此文所推崇的關於敬業、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卻已經在全球的許多地方產生了深遠影響。希望讀者對這個送信的故事及其意義能作更進一步的思考。

不少公司的總裁、CXO們,他們對實幹家情有獨鍾,堅持不懈地尋找能夠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指那種不問緣由只知道忠實執行任務的能人),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村莊、鄉鎮-每個辦公室、公司、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世界上急需這種人才,這種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致加西亞的信》這篇文章被印成億萬份,廣為傳頌,表明人類敬仰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崇尚他那恪守信義、不辱使命的精神品格。這本2000年被美國《哈德森年鑑》和《出版商周刊》,評為有史以來世界最暢銷書第6名的奇書。

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安德魯·薩默斯.羅文介紹:在美國陸軍史上,安德魯·薩默斯.羅文上校創造了一個可歌可泣的奇蹟--送給加西亞。

安德魯·薩默斯.羅文,弗吉尼亞人,1881年畢業於西點軍校。作為一個軍人,他與陸軍情報局一道完成了一項重要的軍事任務-將信送給加西亞,被授予傑出軍人勳章。

立功之後,他曾服役於菲律賓,因作戰勇敢而受到嘉獎,從軍隊退役後,他在舊金山度過了他的餘生,於1943年1月10日逝世,終年85歲。

羅文的事跡通過《致加西亞的信》一本小冊子傳遍了全世界,並成為敬業、服從、勤奮的象徵。《致加西亞的信》百年出版傳奇史:100多年前的一個傍晚,出版家艾爾伯特·哈伯德與家人喝茶時,討論起了美西戰爭。大家都為古巴起義軍首領加西亞喝彩,而哈伯德的兒子伯特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戰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亞將軍,而是羅文中尉,那個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受此啟發,一篇名為《致加西亞的信》的文章誕生了,它刊登在一本《菲士利人》的雜誌上。因為這篇文章雜誌開始暢銷。

紐約中心鐵路局的喬治·丹尼爾一次要求訂購10萬冊以書籍方式印刷的《致加西亞的信》在車站發放。本書也引起了俄羅斯鐵道部長西拉克夫親王濃厚的興趣,回國後,他讓人把此書譯成了俄文,發給俄羅斯鐵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冊。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人在每個俄羅斯士兵的屍體上都發現了這本小冊子,他們斷定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價值的東西,於是,就有了日文版。

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員、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冊《致加西亞的信》。

到1915年作者逝世為止,《致加西亞的信》的印數高達四千萬冊。創造了一個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圖書銷售量的歷史記錄。

其後的80餘年,該書被翻譯成所有的文字,關於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故事,在全世界範圍上廣為流傳。送信變成了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變成了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和榮譽的象徵。許多政府、軍隊和企業都將此書贈送給士兵和職員,作為培養士兵、職員敬業守則的必讀書。美國西點軍校長期以來將此書作為講授自立和主動性課程的教材;美國總統布什在任州長時,曾在這本小硬皮書里簽名,把它贈送給所有的部屬;而許多跨國大公司要求所有員工人手一冊的情況更是不勝枚舉。

本書各種版本累計銷售量近8億冊。2000年被美國《哈得森年鑑》和《出版商周刊》評為有史以來世界最暢銷圖書第6。[1]

參考文獻

  1. 致加西亞的信豆丁網,201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