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曾國藩帥軍)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1]。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修身篇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

目錄

譯文

沅弟左右:

弟弟讀邵子詩,領會到他詩的恬淡沖融的趣味,這是你襟懷有了長進。自古以來,聖賢豪傑,文人才士,他們的志趣雖不同,而他們豁達光明的胸懷,大體都一樣。以詩來說,一定要先有豁達光明的見識,然後才能有恬淡沖融的趣味。李白、韓退之、杜牧之,豁達的地方多一些;陶淵明孟浩然、白香山,沖淡的地方多一些。杜、蘇二公,無美不備,而杜公的五言律詩最沖淡;蘇公的七言古詩最豁達。邵堯夫雖然不是詩的正宗,但豁達沖淡,兩者兼而有之。我喜歡讀《莊子》,其中的豁達能夠使人的胸襟更加廣闊。去年我說「生而美好的,好像知道好像不知道,好像聽到好像沒有聽到」那一段,最為豁達。推而廣之,舜、禹的有「天下而不在乎」,也是這樣的襟懷。

我們現在處理軍務,是身處功利場中,應該時刻勤勞,像農夫努力耕作,像商賈追求利潤,像船工背纖走上灘,沒日沒夜,求的是有一個好結果。工作辛勞之餘,便有一種豁達沖融的氣象,兩方面同時前進,那麼,勤勞的事情,會處置得恬淡,最有意味。我之所以叫人刻一顆「勞謙君子」的印章給弟弟,就是這個意思。

無所作為的叛賊在十九日圍撲廬江後,便沒有消息了。春霆二十日還在泥汊,不久便得令支援廬江去了。

少荃已經克復太倉州,如果再攻克崑山,那麼蘇州克復指日可待。我能保住沿江最重要的城市和關隘,那麼大局就一定會一天天好起來。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2]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軍 相關視頻

《曾國藩家書》
念念不忘:郎永淳讀曾國藩家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