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至愛親情(楊德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至愛親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至愛親情中國當代作家楊德勝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至愛親情

生命中,雖不生我養我,卻同樣如太陽月亮照耀我的,是岳父岳母。可比父母之恩的是,他們傾全部身心養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並選定我做他們的女婿。兒子是樹,可做房梁。女兒是竹,可歇陰涼。選女婿比選兒子難,父母選兒子,屬於別無選擇,也不用考察,沒有參照。而選女婿不一樣,至少有幾年的考察期。要把女兒的一生託付給我,也是他們一生作出的重大決定之一。雖然,他們看着我出生、上學、長大,知道我出身貧寒農家,如果憑家境,他們家比我家高出幾個等次,所以,他們不是讓女兒追求門當戶對、榮華富貴,只投着,起碼他們的寶貝千金下嫁給我,不能挨餓受凍,希望能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不至於回娘屋拿米拿布。同時,也體現在了天底下最大的信任,也是對我天恩地情。自從有千里挑一的姑娘踏進我低矮的家門,命運之神開始垂青於我。脫離父母的胎殼,有了獨立的門戶。我家如旭日東升,皓月普照,蓬蓽生輝。

岳父母都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六七歲時,迎來新中國,趕上好時代,上夜校,上文化補習班。岳父自幼好學上進,品學兼優,上過中學。那時的初中,相當於現在的專科學歷,他成為生產隊百里挑一的知識分子。畢業後,參加農業社勞動,耕田耙地、栽秧割谷、背柴挑糞、打牆砌坎,樣樣做得精巧。勞動之餘,跟師學醫。十八歲當上公社衛生院醫生,他切脈看病,內科外科、針灸推拿都嫻熟。可在一九五九年至六一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鬧饑荒,加之爺爺奶奶、父母年邁,家裡沒有強勞力,日子過得兮荒。他權衡利弊,還是盡孝為重,於是果斷辭去公職,回家照顧老人。可辭職,沒辭醫術,回家來給社員(村民)看病,比在公社衛生院還忙。那年月,農村缺醫少藥,生病後,依靠土醫土藥土單方,大樹掛紅,廟裡上香,老爺面前磕頭,觀音土當藥。如治不好,大多是拖,拖不好,就看生命的造化。

大醫若神,小醫若佛。岳父算得上是第一代赤腳醫生,方圓幾十里,無論男女老少,大病小疾,都服他開出的靈丹草藥。傷風感冒,發熱咳漱,跌打骨損,外敷內飲,溫湯祛疾,清熱解毒。大山是藥房,百草是藥引,堂屋是診所,鼎鍋是藥罐,隨手采幾味草藥,用砂罐、鼎鍋煮汁,病人喝了就好。他不僅分文不取,還貼茶水,貼工日。一有病人,家裡的事總是丟在一邊。生產勞動,重活累活,他從不誤工,有時累得渾身無二兩力,有病家來請,他空着肚子,丟下鋤頭,提起藥箱就往病人家跑。他想着,都是在一個寨子地里刨食的鄉親,有難能不幫,有病能不搶救?治病如救火救命,來不得有半點怠慢和遲疑。

岳父才思敏捷,能說會道,精於策劃,會打算盤,字寫的周正,成為生產隊當然的支客師(指紅白事主事的人),有砌屋開工、上樑、結婚、打喜(指生育兒女)、白事(喪事)都要請他規劃,到現場安排。有鄰里糾紛、婆媳矛盾、兄弟分家、爭地界屋角,請他調解,要找到他拿脈決斷,發句話,才有底氣。他成了多面手、萬金油、救火隊員,藝多不養家,可少了他,一個村寨,就會停止運轉。

岳母賢淑聰慧,不僅會一手精湛的針線活,家務農活也是全能選手。屋裡,雖然家具不多,但一塵不染,三和泥(石灰、河沙、土)地板,也擦得發亮發光。屋外果木蔥蘢,桃李杏梨,百花爭春;盛夏,紅果壓枝;入秋,柑柚獻金,井然有序。她是有名的局匠(廚師),土家十碗八扣,火鍋煨湯,葷素搭配,滿席溢香,打豆腐,蒸肉糕,做米酒,漓苕粉,磨橡子豆腐、魔芋豆腐,門門精通,都是原生版獨創技能,都是風味獨特的非物資文化產品。

爺爺的絕活是下平洛河網魚,每次撒網,魚兒相約往他網裡鑽,收穫半笆簍回來,岳母用清油煎酥,放蔥蒜薑末、藿香葉,文火煮幾分鐘,氣蒸醇香,從灶屋瀰漫出門,瓦縫飄逸,經風傳訊,香醉一個村寨,讓人羨慕得流出饞涎。每次烹魚,孩子們饞貓一樣,圍着鍋台站着,不時從鍋里叼個魚安慰肚裡的饞蟲,齒香舌醉,待一木甑金包銀飯噴出橫氣,一家八口人圍桌而坐,品嘗岳母獨創的藿香魚,嚼骨喝湯,享受人間美食,提升着一家人的幸福指數。

每年栽秧、割谷季,生產隊要安排吃集體飯,全生產隊男女老少來會餐。隊長就安排岳母做飯,隊裡出米出油,借地借灶借鍋,實際是借她的烹飪專利。岳母大秀廚藝,全隊的二百多人吃了個鍋碗缽底朝天,個個脹得嗝吔吔聲,有的脹得挪不動步。社員問:您,做的米湯洋芋片,讓我吃得捨不得放碗,真脹得死人!岳母說:一顆米做無數樣的飯。好吃(饞嘴)包,總是別家的飯好吃。

與妻子結婚後,我還穿過岳母做的布鞋。納布鞋,是岳母在忙碌之餘的拿手活,晚上把家人安頓好後,她就蘸着月光、油燈,開始飛針走線,如春蠶吐絲織繭,全布料鋪鞋底,線索鎖邊,底板上,用白麻索絞出中國結吉福圖案,針窩均勻,如秧如苗排矩布陣,鞋幫用白布作襯裡,外面用黑色燈芯絨,捧在手上,厚重,沉甸,精緻乖巧,堪稱完美的工藝品。穿在腳上,如母親用手心熨着,溫潤棉實。那年月,有一雙布鞋,就是我最大的一筆家當。我只穿了幾次,就一直放在箱裡留作念想。以後,無論穿皮鞋,還是旅遊鞋、休閒鞋、布鞋,都比不上岳母做的千層底慰貼,也穿不出那般親情味道。

三十多年後,岳父岳母都近八十高齡,每次去,他們把最好的做給我們吃,時常捎來肉糕、洋芋泡、稀廣椒、榨廣椒、魔芋豆腐、橡子豆腐、米酒、豆腐乳,都是他們親手做的,還是三十多年前的原味。這些食物,是土家美食的經典,好多已經失傳,是現代城市生活的珍稀物、奢侈品,勾起我們對美好歲月的回味。

在岳父岳母心目中,我們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願一生有他們寵着愛着,直到地老天荒……[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