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自然通風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自然通風是指利用建築物內外空氣的密度差引起的熱壓或室外大氣運動引起的風壓來引進室外新鮮空氣達到通風換氣作用的一種通風方式。它不消耗機械動力,同時,在適宜的條件下又能獲得巨大的通風換氣量,是一種經濟的通風方式。自然通風在一般的居住建築,普通辦公樓、工業廠房(尤其是高溫車間)中有廣泛的應用,能經濟有效的滿足室內人員的空氣品質要求和生產工藝的一般要求。

特點

降低能耗;提高空間利用率;提高舒適度;經濟且無設備噪音;依靠自然力;受室外空氣品質制約。

作用

自然通風是一項古老的技術,與複雜、耗能的空調技術相比,自然通風是能夠適應氣候的一項廉價而成熟的技術措施。通常認為自然通風有三大主要作用:

(1)提供新鮮空氣;

(2)生理降溫(舒適自然通風);

(3)釋放建築結構中蓄存的熱量。

技術原理

風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

當風吹向建築時,因受到建築的阻擋,會在建築的迎風面產生正壓力。同時,氣流繞過建築的各個側面及背面,會在相應位置產生負壓力。風壓通風就是利用建築的迎風面和背風面之間的壓力差實現空氣的流通。

影響風壓通風的氣候因素包括:空氣溫度、相對濕度、空氣流速。影響風壓通風效果的有建築物進出風口的面積、開口位置以及風向和開口的夾角。

熱壓作用下的自然通風

熱壓是室內外空氣的溫度差引起的。由於溫度差的存在,室內外密度差產生,沿着建築物牆面的垂直方向出現壓力梯度。如果室內溫度高於室外,建築物的上部將會有較高的壓力,而下部存在較低的壓力。當這些位置存在孔口時,空氣通過較低的開口進入,從上部流出。如果室內溫度低於室外溫度,氣流方向相反。即利用室內外空氣溫差所導致的空氣密度和進出風口的高度差來實現通風。

風壓和熱壓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風

在實際建築中的自然通風,是風壓和熱壓共同作用的結果,兩種作用,有時相互加強,有時相互抵消。由於風壓受到天氣、室外風向、建築物形狀、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風壓與熱壓共同作用時,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

現行規範要求

利用自然通風的建築在設計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利用穿堂風進行自然通風的建築,其迎風面與夏季最多風向宜成60°~90°角,且不應小於45°,同時應考慮可利用的春秋季風向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風。

(2)建築群平面布置應重視有利自然通風因素,如優先考慮錯列式、斜列式等布置形式。

(3)自然通風應採用阻力係數小、噪聲低、易於操作和維修的進排風口或窗扇。嚴寒寒冷地區的進排風口還應考慮保溫措施。

(4)採用自然通風的建築,自然通風量的計算應同時考慮熱壓及風壓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