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自然裁彎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目錄

名詞解釋

水流切割河環彎頸形成新河道的現象。彎曲型河道在演變過程中,曲率增加、河線伸長,同一側相鄰兩彎之間的距離縮短,終至形成很大的河環。洪水漫灘時,由於河環的彎頸間的距離短,此兩點之間的水面髙差劇增,常在此處沖開並發展成新河。

特性

裁彎以後,新河由於比降、流速和水流挾沙力大,同時緊接上一彎道凹岸,表層含沙量小的水流進得多,將發生強烈的沖刷,河床斷而迅速增大。老河的淤積主要集中在進口以下的上遊河段,尾部由於受到新河出口水流的頂托倒灌,以及回流和異重流的作用,也有較嚴重淤積,逐漸使上下兩端與新河隔離,河曲裁彎後廢棄的彎道形成牛軛湖。當老河完全斷流以後,新河就成為能通過全河流量的單一河道。中國長江荊江河段曾發生過多次自然裁彎。

裁彎後,上遊河道水位降低,比降增大,會發生沖刷。如果新河進口位置與上游彎道銜接不好,也可能會改變上遊河勢。新河出口的水流如與下遊河道銜接不順,也將改變進入下遊河道的水流動力軸線位置,影響下遊河勢。在新河沖刷時期,有大量泥沙帶到下遊河道,易使下遊河道淤淺。

河流發生自然裁彎以後,如不採取人工防護措施,新河又會逐漸向彎曲發展,若干年後又可能再次發生自然裁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