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行別袁水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自從行別袁水部》 |
作品名稱: 《自從行別袁水部》 創作年代:明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 者:袁宏道 |
《自從行別袁水部》明代文學家,"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的詩。[1]
袁宏道[2] 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牘280餘封,篇幅長的1000多字,短的只二、三十餘字。如《致聶化南》一札:"敗卻鐵網,打破銅枷,走出刀山劍樹,跳入清涼佛土,快活不可言,不可言!投冠數日,愈覺無官之妙。
他的詩及多數散文,僅限於抒發個人情趣,不能充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意義有限。當時一些公安派文風仿效者,則更發展了這一傾向,走上了邪路。所以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創作,瑕瑜互見,功過並存。總的來看,作為晚明的一次文學改良運動,其功績還是主要的。[3]
詩詞正文
“ | <自從龍門稱千里,天下風流屬袁氏。
以茲仙郎復檀名,依然彈冠粉署里。 我見行館沙市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章華繞路幽蘭笑,巫峽趨門玉練長。 主人經年忽回首,父老相贈一卮酒。 游今爭勒羊公碑,商婦共挽遺愛柳。 龍洲江上一片石,髣髴留君向君揖。 甲帳開時雲不流,錦帆過處香猶襲。 傲然一舸下江浦,直到潯陽九折處。 湘娥綠粉掃晴煙,小孤雲鬟逗秋雨。 三湘九江昔所悲,長沙曾此別東籬。 我今與子忝同譜,別意悠悠誰與吐。 君不見四世五公聲名極,青眼望君君努力。 > |
” |
— <《自從行別袁水部》>,<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袁宏道出生1568年12月23日,逝世日期1610年10月20日[4]明代文學家,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漢族,荊州公安(今屬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合稱「公安三袁」。[5]
明代文學流派。代表人物為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其籍貫為湖廣公安(今屬湖北),故世稱「公安派」。其重要成員還有江盈科、陶望齡、黃輝、雷思霈等人。公安派成員主要生活在萬曆時期。明代自弘治以來,文壇即為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貞、李攀龍為首的「後七子」所把持。他們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大曆以後書勿讀」的復古論調,影響極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明史·李夢陽傳》)。其間雖有歸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爭,但不足以矯正其流弊。萬曆間李贄針鋒相對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時勢先後論也」的觀點,振聾發聵,他和焦、徐渭等實際上成為公安派的先導。公安派的文學主張發端於袁宗道,袁宏道實為中堅,是實際上的領導人物,袁中道則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影響。
公安派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袁宏道曾自敘以《打棗竿》等民歌時調為詩,使他「詩眼大開,詩腸大闊,詩集大饒」,認為當時閭里婦孺所唱的《擘破玉》《打棗竿》之類,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又讚揚《水滸傳》比《史記》更為奇變,相形之下便覺得「六經非至文,馬遷失組練」(《聽朱生說水滸傳》)。這是和他們的文學發展觀與創新論相聯繫的,對提高那一時期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有一定作用。
視頻
.
.
參考資料
- ↑ 《自從行別袁水部》 詩詞名句網
- ↑ 從袁宏道辭縣令看為官之道:當官是條不歸路,入行前請慎重 文史控;發布時間;2019-05-20
- ↑ 袁宏道《感事》閱讀答案及賞析 海博學習網;發布時間; 2015-01-06
- ↑ 「袁宏道簡介 古詩文網
- ↑ 公安三袁 公安三袁網;發布時間;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