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臂 - 漢語文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臂 - 漢語文字

1.臂,中國漢字,多音字:

(1)bì,如"膀臂""臂助"。

(2)bei,如"胳臂"。

2.臂,即"下膊"。現代稱為前臂部。

指肘以下、腕部以上的部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臂

筆畫; 17畫

造字法; 形聲字。從肉,辟聲

本義; 胳膊

部首; 月

部外筆畫; 13

五筆; NKUE

倉頡; SJB

鄭碼; XMSQ

四角號碼; 70227

結構; 上下結構

統一碼; 81C2

部件拆解; 辟、月

注音; ㄅㄧˋ

字級; 一級(3434)

字源演變

bì 幫紐、錫部; 幫紐、寘韻、卑義切。

形聲字。《說文》:"臂,手上也。

從肉,辟聲。" 《廣雅·釋親》:"肱謂之臂。"今謂之"胳臂"。引申之,動物的前肢也稱"臂"。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乎螳蜋乎? 怒其臂以當車轍。

"又器械上似臂的部分也稱"臂"。《墨子·雜守》:"梯兩臂長三尺。"

漢字"臂"的演化

詳細釋義

字義解釋

①胳膊:右~,手~。

②人體解剖學上多指上臂。

臂 [bì]

〈名〉

(形聲。從肉,辟聲。本義:胳膊)

從肩到手腕的部分:~力。~腕。~肘。左膀右~。助你一~之力。

胳臂

臂,手上也。--《說文》

肱謂之臂。--《廣雅·釋親》

肩臂。--《儀禮·少牢禮》。注:"肱骨。"

奮袖出臂。--《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又如:臂縛(古時縛在兩臂以抵禦兵刃的鎧甲。也稱"臂手");臂紗(纏手臂的紗布)

動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山海經·北山經》。注:"前腳也。"

以汝為蟲臂乎?--《莊子·大宗師》

又如:長臂猿;螳臂當車;臂臑(牲畜前體的中下部)

器械伸長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幫等。

如:懸臂,弩臂;支持牆架的金屬臂

一個較大地區的狹長地帶。

如:銀河的旋臂

〈動〉

放在胳膊上 。

如:臂鷹(使鷹停在手臂上。即架鷹。引申為打獵)

另見 bei

[ bei ]

〔胳~〕見"胳"。

臂 [bei]

--見"胳臂"(gē bei)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臂【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集韻》《韻會》義切,音嬖。《說文》手上也。《廣韻》肱也。《增韻》腕也。《正字通》今謂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釋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經》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長臂國,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又牲之肩腳亦謂臂。《禮·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個。《疏》臂臑,謂肩腳也。

說文解字

臂【卷四】【肉部】

手上也。從肉辟聲。卑義切

說文解字注

(臂)手上也。又部曰。厷、臂上也。此皆析言之。亦下雲人之臂亦。渾言之也。渾言則厷臂互偁。從肉。辟聲。卑義切。十六部。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pi˥˧; pei˥˧ 唐代讀音 biɛ̀日語讀音 HIJI韓語羅馬 PI現代韓語

客家話 [沙頭角腔] bi3 [陸豐腔] bi3 pi6 [海陸腔] bi3 [東莞腔] bi5 [台灣四縣腔] bi3 [客英字典] bi3 [梅縣腔] bi3 [客語拼音字彙] bi4 [寶安腔] bi3粵語 bei3潮州話 bi3[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