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膿痂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有關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膿痂疹,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兩者引起的皮膚感染。好發生於幼小兒的頭、臉、四肢等,尤其是嘴巴、鼻孔周圍等部位,並且常常容易破裂,流下滲出物和黃色痂皮並造成感染。[1]

引起的原因

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及乙型出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i)感染。而癤、癰、單純膿瘍可以由單一或多重菌種感染所造成,而超過一半以上都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他尚包含有鏈球菌綠膿桿菌等。[2]

臨床症狀

非水泡性膿痂疹

出現短暫的膿皰或水皰,快速破潰,造成傷口糜爛及黃色痂皮。

水泡性膿痂疹

可形成大小不一的水皰,內含澄清或混濁的黃色液體,水皰破後會形成表淺潮濕的糜爛面, 常發生在身體、臉部、手部、關節處,常發生於幼小兒,其傳播性相當強。[3]

治療與預防

治療上是需要給予外用消炎藥膏,而嚴重時則需要使用抗生素及抗阻織胺治療;預防的方式是時常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爽,手指甲要剪短以避免抓破皮膚,造成傷口的感染。[4]

參考資料

  1. 林昭庚.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PDF). 台灣: 中國醫藥研究所. 2004/12/01: 2252 [2020.05.30]. ISBN 9789570192735 (中文). 
  2. 邱偉嘉; 蘇世斌; 黃建元. 常見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皮膚感染症.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2009, 24 (4): 144–148. 
  3. 林昭庚. 中西醫病名大辭典 (PDF). 台灣: 中國醫藥研究所. 2004/12/01: 2252 [2020.05.30]. ISBN 9789570192735 (中文). 
  4. 好癢!濕熱天小朋友皮膚抓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