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脾陰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脾陰虛

來自鶴小廚的圖片

脾陰虛,病證名。指脾精不足。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各部的濡養,有賴脾氣散精輸布。若胃陰虛,或脾虛不運,陽損及陰,或飲食營養不足,均可使脾氣散精無源而致本證。臨床表現多有胃陰虛症狀,並見飢不欲食,肌肉消瘦,體倦乏力等。多見於各類營養不良證。本證多由勞倦內傷,思慮過度,溫熱病的恢復期,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後期等,耗傷脾臟之陰血及津液所致,進而陰虛火旺,形成本證。臨床常見不思飲食,食後腹脹,脘腹灼痛,口唇乾燥,乾嘔呃逆,大便乾結,形體消瘦,舌紅苔剝,脈細或細數。治宜育陰增液。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脾陰虛

病因; 飲食不節,過食辛辣,濕郁化熱,損傷胃陰

臨床表現; 飢不欲食,食不知味,口渴欲飲,乾嘔呃逆等

飲食療法; 蜂蜜、小麻油等份,拌合服用

鑑別診斷; 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特徵

名詞解釋; 脾陰虛 ,病證名。指脾精不足。脾胃為後天之本,人體各部的濡養,有賴脾氣散精輸布。若胃陰虛,或脾虛不運,陽損及陰,或飲食營養不足,均可使脾氣散精無源而致本證。

臨床表現

多有胃陰虛症狀,並見飢不欲食,肌肉消瘦,體倦乏力等。多見於各類營養不良證。

病因

若飲食不節,過食辛辣,恣食肥甘,濕郁化熱,損傷胃陰;或肺津不足,癆瘵陰虧,子盜母氣,耗傷脾陰;或汗吐大泄,醫者誤治,耗傷脾胃陰津。

鑑別診斷

胃陰虛證與脾陰虛證區別:胃陰虛多為陽熱之病所傷,以納化功能失常為主,臨床以飢不欲食,食不知味,口渴欲飲,乾嘔呃逆,或胃中灼熱,或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脈細數等為特徵。

摺疊編輯本段​中醫治療 1.證候

「脾陰虛,手足煩熱,口乾不欲飲,煩滿,不思食。」治療當以滋養脾陰,養陰和營為主,藥選山藥、黃精、芡實、白芍、石斛、甘草等甘平濡潤之品。

2.治則

滋養脾陰,養陰和營。

3.主方

沙參麥門冬湯加減。

4.方藥

沙參、麥冬、玉竹、白芍、天花粉、生扁豆、烏梅、佛手、甘草、五味子。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溫服,分2~3次服用,每日1劑。若兼呃逆,聲急促而不連續,可加枇杷葉、石斛、柿蒂等降逆止嘔;若時作乾嘔,可加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降逆止嘔;若大便乾結者,可加瓜蔞仁、生首烏、火麻仁以清熱潤腸通便而不傷正。

飲食療法

1.黑麻仁

黑芝麻、胡桃仁、松子仁等份,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適量拌服用,能潤腸通便。

2.蜂蜜麻油

蜂蜜、小麻油等份,拌合服用,每次一匙,能潤腸通便。

3.薯蕷粥

用生懷山藥1斤軋細過籮,每次將山藥粉20~30克用涼開水調和入鍋內置火上,用筷不停攪之,2、3沸即成粥,不拘時食用。[1]

參考文獻

  1. 脾陽虛和脾陰虛區別 , 有來醫生 ,2021-09-13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