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本語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腳本語言 |
腳本語言又被稱為擴建的語言,或者動態語言,是一種編程語言,用來控制軟件應用程序,腳本通常以文本(如ASCII)保存,只在被調用時進行解釋或編譯。
簡介
腳本語言(Script languages,scripting programming languages,scripting languages)是為了縮短傳統的編寫-編譯-鏈接-運行(edit-compile-link-run)過程而創建的計算機編程語言。雖然許多腳本語言都超越了計算機簡單任務自動化的領域,成熟到可以編寫精巧的程序,但仍然還是被稱為腳本。幾乎所有計算機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有一種腳本語言。包括操作系統層,如計算機遊戲,網絡應用程序,文字處理文檔,網絡軟件等。在許多方面,高級編程語言和腳本語言之間互相交叉,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一個腳本可以使得本來要用鍵盤進行的相互式操作自動化。一個Shell腳本主要由原本需要在命令行輸入的命令組成,或在一個文本編輯器中,用戶可以使用腳本來把一些常用的操作組合成一組序列。主要用來書寫這種腳本的語言叫做腳本語言。很多腳本語言實際上已經超過簡單的用戶命令序列的指令,還可以編寫更複雜的程序。
評價
相對於編譯型計算機編程語言:用腳本語言開發的程序在執行時,由其所對應的解釋器(或稱虛擬機)解釋執行。系統程序設計語言是被預先編譯成機器語言而執行的。腳本語言的主要特徵是:程序代碼即是腳本程序,亦是最終可執行文件。腳本語言可分為獨立型和嵌入型,獨立型腳本語言在其執行時完全依賴於解釋器,而嵌入型腳本語言通常在編程語言中(如C,C++,VB,Java等)被嵌入使用和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相比:不同是腳本語言是被解釋而系統程序設計語言是被編譯。被解釋的語言由於沒有編譯時間而提供快速的轉換,通過允許用戶運行時編寫應用程序,而不需要耗時的編譯/打包過程。解釋器使應用程序更加靈活,腳本語言的代碼能夠被實時生成和執行。腳本語言通常都有簡單、易學、易用的特性,目的就是希望能讓程序設計師快速完成程序的編寫工作腳本技術得益於計算機硬件的加速發展。某些情況下甚至系統程序設計語言也不夠有效,因此不得不用匯編編寫應用程序。而今的機器比1980年的快100~500倍,且仍在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計算機性能快速提高,使計算機程序越來越複雜。因此,開發時間已遠比運行時間緊迫。這時,腳本語言作為系統程序設計語言的補充,開始被主要的計算機平台所同時提供。編程語言已經由性能低下的硬件與執行效率之間的矛盾,轉變為快速變化的市場需要與低效的開發工具之間的矛盾,所以腳本語言的發展在軟件開發中有着必然的趨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