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能源流轉統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能源流轉統計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能源流轉統計是通過購進量、銷售量、庫存量等以實物和價值量指標反映能源離開生產領域後,在流通領域中的運動過程;能源銷售和供應的規模、構成等變化情況;能源供求之間、產銷之間的經濟聯繫等。對編制計劃、加強能源流通領域的經濟管理、綜合分析市場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提供依據。

能源流轉,是指能源生產企業和從事能源銷售的批發零售貿易業,把煤炭、石油、天然氣、煤氣、電力、熱力等能源產品作為商品,從生產領域轉送到消費領域的轉移過程。這種轉移,是通過商品買賣行為,即商品貨幣的交換形式來實現的,是中轉形式的能源流通,它是能源生產與需要之間的橋樑。

能源流轉統計的構成指標

能源流轉統計由能源進貨量(或收入量)、能源銷售量(或撥出量)、能源庫存量等指標和價值量指標構成。從能源流轉過程來看,能源的每一次變換活動都涉及到兩個方面,即供方與需方。從供方來看,形成了銷售量;從需方來看,形成了進貨量。銷售與進貨是同一流通過程的兩個方面。同時,不論是供方還是需方都需保有一定數量的合理庫存。因此,能源的進貨量、銷售量、庫存量是三個相互密切聯繫和互相制約的指標。

能源流轉過程分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流轉活動都形成了不同統計指標涵義。在能源生產企業中,能源作為產品,主要採取直達供貨方式,形成了能源銷售量及成品庫存量;在批發零售貿易企業中,能源作為商品,採取中轉銷售方式,形成了能源購進量,能源銷售量及商品庫存量;在能源消費企業中,能源作為原材料、燃料、動力使刷,形成了能源收入量、能源撥出量及使用單位庫存量。

能源流轉統計的相關指標解釋

需用單位能源收入量:又稱進貨量或到貨量,是指需用單位在報告期內實際收入的各種能源數量。需用單位收入能源標誌着能源在產需之間,能源經過各種渠道的流轉已經結束,能源已從生產領域進入到消費領域,也標誌着需用單位內部供應過程的開始。

能源收入量,反映了需用單位在報告期內新增加的能源數量,是隨時可以供應生產建設需用的資源。

能源收入量按「誰收入,誰統計」的原則,應以經驗收合格辦理入庫手續為準。收入量包括以下各項:

1、國家合同直達到貨及從外貿部門直接調入的國外進口能源。

2、上級機關調入,不論是計劃內或計劃外應計入能源收入量中。

3、自產自用收入量,即生產能源的工業企業,將部分產品作為燃料、動力在本企業自用的能源。如煤礦的自用煤、電廠的自用電等。

4、外購的能源,即本單位在國家計劃和地方計劃以外,自行向外單位採購的能源。

5.由上級機關組織企業之間互相調劑餘缺的能源。

6、由企業之間自行調劑串換的能源。

7、由於生產急需,從外單位借人的能源。

8、已運到本單位,尚未辦妥入庫手續之前,由於急需而動用的能源。

能源產品銷售量:指煤礦、油田、氣田、洗煤廠、煉油廠、煉焦廠、熱電廠等生產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實際銷售的各種能源產品數量。包括按國家指令性分配計劃的產品銷售;國家間接計劃調節的產品銷售;企業自行銷售。產品銷售量的核算原則是:

1、採用送貨制銷售的產品,委託專業運輸部門發送的,應以運輸部門辦好託運手續後算銷售,以承運單上的日期和數量統計銷售量。若由本企業的運輸車輛直接將產品運送給需用單位,則以產品出庫單上的日期和數量統計銷售量。

2、採用提貨制銷售的產品,應以需方辦妥貨款結算手續並開出提貨單算銷售,以提貨單上的日期和數量統計銷售量。

產品銷售的統計範圍主要包括以下各項:

1、按合同向需用單位的供貨量,包括交本期合同、補交上期和預付下期合同。

2、在國家合同外按照市場需求,企業自行銷售的產品。

3、售予批發零售貿易業的產品。

4、售予外貿部門供出口或企業自行出口的產品。

5、供給國家儲備的產品。

6、訂貨者來料生產的產品交貨量。

產品銷售量不包括產品尚未生產出來,但已預收貨款或預開提貨單的數量。

能源庫存量:指企業能源庫存量,它是企業在報告期的某時間點所擁有的各種能源數量。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性質,企業庫存量分為生產企業產成品庫存、經銷企業(批發、零售企業)用於經營銷售的庫存、使用企業用於消費的庫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