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膠州市洋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膠州市洋河鎮,隸屬於山東省膠州市,位於膠州市西南部,距膠州市政府19公里。東北臨九龍辦事處,西南靠里岔鎮,東南臨黃島區,北與膠西辦事處接壤。東西13.9公里,南北15.3公里,總面積129.55平方公里。[1]

今洋河鎮清代屬濟實鄉。宣統三年(1911年)到民國初期屬寶華區。1958年9月成立先鋒公社,1959年更名為洋河公社,1984年改為冷家村鄉,1993年1月改為洋河鎮。2001年,洋河鎮與董城鄉合併為洋河鎮。共有84個行政村,人口5.8萬,總面積128.7平方公里。

2020年5月26日,洋河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中文名:洋河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膠州市

面 積:129.55 km²

人口數量:56455人(2017)

森林覆蓋率:31.5%

鎮轄概況

洋河鎮位於膠州市西南部。膠朱、杜河、張王等公路穿境而過。名勝有古膠州八景之一「石耳爭奇」。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59年更名洋河公社)、艾山公社。1984年分別改為冷家村鄉、河西郭鄉。1993年9月,撤銷冷家村鄉,設立洋河鎮;河西郭鄉更名為董城鄉,鄉政府駐地由河西郭村遷至董城村。

1997年洋河鎮面積68.8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朱季、山洲、神山西、神山後、牛欄溝、市買、芍藥窪、臨洋、橫溝、鄧家山、山寺、窩洛、大莊、冷家村、曲家爐、趙家莊、仉官寨、相溝、泊子、戰家村、李子行、張家村、香甸、小堯、十畝田、匡家莊、前澄海、後澄海、黃墩後、周村、寺東、大村、小王邑、昭文、黑土嶺、油坊、位家莊、於家莊、賓賢、姜戈莊、南坦城、北坦城、山子43個村委會;董城鄉面積58.7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袁家小莊、挪莊、袁家墳、董城、集後辛莊、郭家小莊、山相家、鍾家辛莊、曹家莊、黑山前、西王莊、冷家墳、高家塋、張家塋、裴家、李家莊、秦家莊、宋家、山相家、大王家、小王家、東王家莊、仉村、孤山泊、房家、李家屯、石門子、南官莊、姜馬莊、石溝、窯窪、仲家莊、神山屯、石前莊、前夼、河西范、後夼、東小夼、河西李、河西郭、崔家小莊41個村委會。2001年2月,撤銷董城鄉、洋河鎮,設立新的洋河鎮。2004年底,面積128.7平方千米,轄84個行政村,人口5.8萬人。

區位優勢

東鄰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北接膠州灣高新技術加工區,是進入青島的咽喉要地。204國道、311省道、瀋海高速青蘭高速橫穿境內,瀋海高速公路在境內南北有兩個出入口。距膠州火車站24公里、青島流亭國際機場40公里、青島前灣港24公里、環膠州灣高速公路出口2公里。

基礎設施完備,工業發展迅速鎮駐地集中供水站已投入運營,占地9.6平方公里的項目聚集區和占地1平方公里的洋河民營經濟園實現了「六通一平三化」,具備承載各種大中型項目的能力。農業基礎雄厚,畜牧業發達,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主要有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無公害雞蛋生產基地、無公害花生生產基地、無公害特色地瓜生產基地。成為山東省最大的良種羊繁育基地。

自然資源

洋河鎮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是膠州市有名的「糧囤子」,各種農作物面積大,產量高。境內主要有螢石、膨潤土、珍珠岩、料石等礦產資源。久負盛名的大相家粉條、董城牛羊肉、山雞蛋、山雞等「艾山」牌農牧產品,戰家村的春谷,李子行的芋頭,姜馬莊村的地瓜,張家村的蔥在當地暢銷不衰。

風景如畫。境內山水相連,林茂草豐,風景秀麗,森林覆蓋率達31.5%,膠州古八景之一的「石耳爭奇」,就位於著名的國家A級風景區--艾山風景區內。

項目聚集區內電力供應充足,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供排水系統完備,通訊設施優良,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安全文明鄉、青島和膠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洋河鎮下轄北坦城、賓賢、泊子、曹家莊、崔家小莊、大村、大王家、大相家、大莊、鄧家莊、東王家莊、東小夼、董城、房家、高家營村、孤山泊、郭家小莊、河西范、河西郭、河西李、黑山前、黑土嶺、橫溝、後澄海、後夼、黃墩、集後辛莊、姜戈莊、姜馬莊、匡家莊、冷家村、冷家墳、李高莊、李家屯、李子行、臨洋、南官莊、南坦城、牛欄溝、挪莊、裴家、前澄海、前夼、秦家莊、曲家爐、山寺、大相家村、山相家、山洲、山子、芍藥窪、神山後、神山屯、神山西、十畝田、石溝、石門子、石前莊、市買、寺東、宋家、魏家莊、窩絡、西王家莊、相溝、香甸、小王家、小王邑、小堯、堯窪、油坊、於家莊、袁家墳、袁家小莊、戰家村、張家村、張家營、仉村、仉官寨、昭文、趙家莊、鍾家辛莊、仲家莊、周村、朱季84個行政村

人口數據

引(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4519 男17433 女17086家庭戶戶數10900家庭戶總人口(總)34470 家庭戶男17409家庭戶女170610-14歲(總)66950-14歲男35160-14歲女317915-64歲(總)2385815-64歲男1211615-64歲女1174265歲及以上(總)396665歲及以上男180165歲及以上女216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3385

農業發展

2020年5月26日,洋河鎮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艾山風景區

鎮內艾山是膠州市唯一高山。《膠州志》記載:「艾山……雙峰聳秀,黛色慾滴,西巔有碧霞宮,東阿有大王殿,殿前銀杏十圍。山東西兩峰起立,名東西『石耳』」。突兀的石耳,分列艾山主峰東西兩側,石質石色均與山異,故曰「爭奇」,又稱「獻奇」。清代譽為「石耳爭奇」,時為「膠州八景」之一。當地民間廣為流傳一段有關艾山的神話傳說。當年二郎擔山填海時,路經此地,放下擔子,少憩道旁,扁擔正好壓在山尖上。二郎稱道:「好一個艾(礙)山!」於是為山留名。今艾山山峰一分為二,傳說就是二郎擔山留下的扁擔痕跡,而東、西石耳,則是擔子漏下的石渣。「西石」昔有廟宇,名天德庵,青瓦綠樹,幽靜異常,古樸石梯,直抵山下。尤其是掩映鐘樓的古梨樹,老乾合圍,純花如雪。可惜建築與樹木失於維護,今僅存石鑿鐘樓四壁及峭壁上的懸空磚砌神龕。昔日鑿在石頂陡崖上供攀登用的腳窩(當地群眾稱為「閻王鼻子」),雖經長期風雨剝蝕,仍可辨認。

艾山形成於中生代白堊紀,具有一億兩千萬年的地質史,是火山岩石的典型分布區。東石、西石為流紋火山角礫岩,系出露的火山管頸出露存留物,是中國少有的地質現象和標準剖面,被稱為「國寶」。2001年,被山東省批准為「地質遺蹟省級自然保護區」。 艾山還是膠州一帶道教重要傳教地。自古以來,艾山廟宇神像眾多,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艾山附近的群位於膠州市洋河鎮的艾山東石眾自發到廟中燒香拜佛,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今廟會規模逐年增加,有時還有茂腔和秧歌表演,吸引許多附近村民和外地遊客前來觀賞。

視頻

見證青島 | 膠州市洋河鎮:文旅項目多點開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