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胴甲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胴甲魚antiarch,亦稱反弓魚。 盾皮魚綱(Placodermi, 已經絕滅的、主要生活於淡水的有齶魚類)胴甲魚目的動物,盛產於泥盆紀中期和後期,代表屬為溝鱗魚屬(Bothriolepis)和兵魚屬(Pterichthys)。體小,齶弱,兩眼相距甚近,位於頭頂,體前部覆以盾甲,從肩部伸被甲和分節的附肢。溝鱗魚屬體後部裸露,而兵魚屬後部被有鱗片。胴甲魚類可能為底棲,以小動物及植物為食,用胸附肢拖著身體到處活動。體內有成對側囊,這意味著肺的出現比過去認為的要早。 胴甲類在中國發現得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區僅限於中、晚泥盆世,而中、晚泥盆紀的胴甲魚,不僅肩帶和胸鰭高度特化,更在胸鰭和肩帶之間形成一個精巧、複雜的肩關節,因此,胴甲類的起源和演化,一向是古魚類學者感興趣和有分歧的問題之一。 [1] 中國最先發現的盾皮類化石是湖南、雲南中泥盆世的胴甲類溝鱗魚,50年代在四川發現了節甲類的江油魚。近20多年,在中國西南、西北各省區,發現了大量胴甲魚化石,特別是在早泥盆世地層發現了世界其他地區未曾發現的原始胴甲魚類──雲南魚類 (Yunnanolepiformes)和始突魚類(Procondylolepiformes),這些原始胴甲魚的一般外形輪廓與中、晚泥盆世的胴甲魚基本一致,但肩關節的結構十分簡單,雲南魚僅有一個漏斗狀的腋窩,完全沒有一般胴甲魚所特有的肢突,說明其處於胴甲類發展演化的最低級階段;始突魚的肩關節,剛剛出現肢突,發育很不完善,顯示其處於從無肢突到全肢突的中間階段。

中國原始胴甲魚的發現和研究,基本揭示出胴甲類發展演化的全過程,為了解胴甲魚的起源和彼此間的系統關係提供了重要依據。80年代以來,在雲南的志留紀地層和其他化石一起也發現了胴甲魚化石,這是世界已知最低的層位,胴甲魚類起源於東亞已獲公認。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