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微管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蘿蔔微管蚜 學名:Semiaphis heraclei (Takahashi) 類屬:同翅目 蚜科
形態特徵
有翅蚜 體長1.5—1.8mm,寬0.6~0.8mm。活體黃綠色,有薄粉。頭、胸黑色,腹部淡色。第二至第六腹節均有黑色緣斑,第五、六節緣斑甚小,第七、八節有橫貫全節的橫帶。觸角黑色,但第3節基部l/5淡色。腿節端部4/5黑色。中額瘤突起,額瘤突起不高於中額瘤。觸角第3節很長,大於第4、5節與第6節基部之和。觸角第3節有稍隆起的小圓形至卵形感覺圈26~40個,第4節6~10個,第5節0~3個。翅脈正常。腹管短,彎曲,無瓦紋,無緣突,不及尾片的l/2。尾片圓錐形,尾板末端圓形。無上尾片。無翅蚜體長2.1mm,寬1.1mm。活時黃綠至土黃色,有薄粉。頭部灰黑色,胸、腹部淡色。前胸中斑與側斑合為中斷橫帶,有時與緣斑 相接。第7、8腹節有背中橫帶。觸角、足近灰黑色,觸角第3、4節淡色,第5、6節及脛節端部1/6和跗節黑色。腹管黑色,尾片、尾板灰黑色。前胸背有皺紋,第7、8腹節有橫網紋。緣瘤不顯。背毛尖銳。中額瘤及額瘤平,微隆。觸角有瓦紋。腹管光滑,短,彎曲,無緣突和切跡,為尾片的1/2。其他特徵與有翅蚜相似。[1]
發生規律
年生10一20代,以卵在忍冬屬植物金銀花等枝條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4月至5月間嚴重為害芹菜和忍冬屬植物,5—7月間遷移至傘形花科蔬菜和中草藥如當歸、防風、白芷等植物上嚴重為害。10月間產生有翅性蚜和雄蚜由傘形花科植物向忍冬屬植物上遷飛。10一11月雌、雄蚜交配,產卵越冬。[2]
分布與危害
分布在陝西、寧夏、河北、北京、吉林、遼寧、山東、河南、四川、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廣東、雲南等地。寄主為忍冬、白芷、當歸、防風、茴香等傘形科藥用植物。在河北還為害北沙參。成、若蚜刺吸莖、葉、花的汁液,致葉片捲縮,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或枯萎死亡,一般減產20%一40%。
防治方法
(1)早春可在越冬蚜蟲較多的越冬芹菜或附近其他蔬菜上施藥,防止有翅蚜遷飛擴散。
(2) 蚜蟲繁殖快,世代多,用藥易產生抗性。選藥時建議用復配藥劑或輪換用藥,可用50%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如國光斃克)1000倍液,40%啶蟲.毒乳油(如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維鹽乳油(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噴霧均可針對性防治 ,防治時建議在常規用藥基礎上縮短用藥間隔期,連用2-3次。
(3)棚室栽培的藥材發生蚜蟲時可用煙霧劑4號每667m2 350g熏治,省工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