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仁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胡仁宇
性別
出生 1931年7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浙江江山
民族
母校 交通大學數學系
職業 物理學家

胡仁宇[1] [2] [3]


  • 物理學家。1931年7月生於上海,籍貫浙江江山。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曾任該院副院長、院長。
  • 一直從事於集體性很強的國防大科學研究任務,主要做核物理實驗研究及核測試技術工作。根據不同時期任務需要,和同事們一起組織並領導了多個物理實驗室。負責完成任務中遇到的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測量、強脈衝輻射測量等方面的工作。1980年後,參與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身居北京中南海菊香書屋的毛澤東主席用少有激動的語氣說:「有了這『兩彈』,我們的腰杆子就硬起來了!」
  • 在參與「兩彈」研製的王淦昌、彭桓武和鄧稼先等著名核科學家的行列中,有一位衢籍人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核物理學家胡仁宇。


教育背景

  • 15歲時,在浙江的杭州高級中學讀書。
  • 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
  • 1956年8月赴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攻讀研究生。

工作經歷

  • 1956年7月,胡仁宇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1958年,以研製核武器為主要任務的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九局成立,胡仁宇奉時任國家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長錢三強之命調回國,到二機部九局工作。
  • 1959年6月,蘇聯拒絕向我國提供原子彈研製的技術資料,不久又撕毀合同、撤走專家。胡仁宇所在的國家二機部等相關單位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
  • 1963年,遷往青海的金銀灘核試驗基地。研發第一顆原子彈核爆試驗,被任命為實驗部副主任。
  • 1981年,國防科工委組織了「核爆近區物理測試專業組」,他被任命為兩召集人之一。
  • 1983年6月,胡仁宇被提拔為副院長,協助九院院長、「兩彈元勛」鄧稼先領導全院的科研工作。
  • 1985年7月,正式擔任九院院。
  • 1986年當選為四川省核學會第三屆理事長。
  •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後稱院士)。改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高級科學顧問。

研究方向及領域

長期從事核物理實驗、核試驗診斷、慣性約束聚變和核安全研究,領導籌建了多個核物理實驗室,在聚合爆轟熱核反應研究、核試驗近區物理測量等方面解決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問題;承擔有關中子物理、放射性核素測量和其他核測試工作;開展了強脈衝混合輻射場的各種特性的測量工作;70年代末以後,參加組建慣性約束聚變實驗室,使其初具規模並取得了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擔任院長期間,組織領導核武器設計、試驗、定型和生產,制定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高技術跟蹤、人才培養、開發民用技術和科研新基地建設等重要規劃。對發揮全院整體綜合科技優勢,打下了的基礎。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科研成果

  •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核爆試驗成功後,胡仁宇和同事們又投入到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工作中。由於他的表現出色,組織上任命他為實驗部副主任。在當時部主任一級的負責人中,胡仁宇是最年輕的一位。
  • 1967年6月17日上午7時,中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
  • 1981年,國防科工委組織了「核爆近區物理測試專業組」,他被任命為兩召集人之一。他領導測試人員積極創新,運用新的測試方法和原理,使快速脈衝輻射場的測試技術和實際運用水平顯著提高,為我國中子彈和核武器的小型化研製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要獎項及榮譽

  •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部委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 1999年,他又受到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
  • 1984年,1988年兩次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198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1989年,獲國家科技特等獎。

學術成就及著作

主要論文有《激光產生的高溫高密度等離子體診斷技術》等。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

[1] 「兩彈」功臣胡仁宇 CNKI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