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亦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胡亦常(1743年-1773年),字同謙,號豸浦。廣東順德均安豸浦人。
父胡杰為雍正進士,官至翰林。胡亦常生乾隆八年,事母至孝。[1]有詩才,工於五言詩。與張錦芳、馮敏昌並稱嶺南三子。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中舉。乾隆三十七年會試落第,與戴震同舟南歸,胡氏在船上抄録戴震著述,攜回廣東,準備刊行。因盛暑中鈔書,「以多噉瓜糶解渴,得胃寒疾」,其疾纏綿,至隔年三月,竟一病不起。[2]錢大昕為其撰墓誌銘,村民立牌坊紀念之,上題「豸浦」二字,並以為村名。著有《賜書樓集》。
爭議事件
天才詩人胡亦常死因探秘
胡亦常,字同謙,一字豸浦,廣東順德均安人。生於乾隆年間,在當時馳名華夏詩壇。幼年早慧,10多歲才名已傾動遐邇,但因不喜八股制藝,直到28歲才考中舉人,著名文學家紀曉嵐和錢大昕對他的詩文深為器重。著作有《賜書樓詩草》等,與順德張錦芳、廣西欽州馮敏昌被時人稱為「嶺南三子」。
他不僅是個詩書畫全能奇才,更是個至情至性、關心民瘼的不可多得青年俊傑。不是嗎?因為他的父親胡杰就是當朝大名鼎鼎的翰林。
胡亦常下第南歸時,恰與戴震同舟,朝夕相處一段時間後,領略到戴氏學說的宗旨和精華,便詳細抄錄戴氏所著的天文律曆書稿,以便回家深入鑽研,豈料時值天熱,因途中多吃了瓜果而罹病,最終死于歸途,年僅30歲。鄉親為永久紀念他,把他生前所在的艾步村,仿照潮州人紀念韓愈而呼韓山韓水之古籍,改為——豸浦村,一直到現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