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勝日探訪盧敖洞(王建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勝日探訪盧敖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勝日探訪盧敖洞》中國當代作家王建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勝日探訪盧敖洞

盧敖洞又叫扁鵲洞,是戰國時期名醫扁鵲和秦時代博士盧敖先後居住過的山洞,位於盧氏縣城東五公里處的伏虎山腰,凸兀的山形如虎的鼻子,當地人稱「老虎鼻子」。盧敖洞正在老虎鼻子下面。

在春風拂柳山花爛漫的一天中午,拋開所有的羈絆和雜念,專程去瞻仰叩拜近在咫尺而又感覺十分渺遠的盧敖洞。

走下公路即上坡,不遠處,一塊台地上聳立前幾年新立的石碑,正面是「盧敖洞」,背面是盧敖的生平和功績,簡略看過碑文後,沿着蜿蜒小徑攀援而上。依稀可辨的路徑鮮有人踩踏,草合藤封,坡面極陡,且有碎小礫石,若不用心費力,是很難爬上去的。只有扯拽着路邊的小草或小樹枝,攀藤捫葛才不至於滑倒或栽歪。

我想,如此陡峭,如此蜿蜒小徑,兩位仙人承前啟後在此修煉,採藥熬湯,撲滅瘟疫,周濟眾生,其艱難困苦程度是難以想象的,他們的至愛無疆、普度眾生的信念是難以體悟的,他們大醫精誠的精神光耀着後人,承啟着聖醫大道。

終於站在洞口前,並排側斜着三個洞口和兩個石坎土窯。

洞頂上方是十幾米的峭壁,由土層和礫岩構成,這就是「老虎鼻子」。在老虎鼻子上方有幾處翠柏,雖無虬枝盤結,龍形鶴姿,但在春雨的濯洗下顯得潤碧濕翠,瘦骨臨風。柏樹和其他雜樹都不大,顯然都是近幾十年才長起來的,與我臆想中的林煙濃深、茂林森秀、蒼蒼交疊相距甚遠。

先進入西側一個土洞。周圍全是僵土坢的牆壁,洞高不到兩米,寬兩米左右,洞壁薄透,一孔洞開,僅容一人投地匍匐而過。顯然是兩個土洞洞穿,通風透光,可能是年代久遠,雨水沿縫隙瀉刷造成的。當時定不會只開個小洞口爬出爬入的,極不便利。況且另一個洞口也緊緊相鄰,兩洞的延伸方向形成夾角,兩洞通透在所難免,處於安全考慮兩洞之間不會不留牆壁,洞內面積過大,山上礫岩重壓,勢必危及安全。

洞內未見遺蹟星列,但洞壁有刻畫的痕跡,一道道,一豎豎,長短不一,布滿了洞內的土壁,遺風猶存。洞內有拐窯,都不深,大的可容三四人睡臥。從兩處洞口外眺,西邊的盧氏山城映入眼底。

西側土洞與東邊大洞之間有一土坎,不深,可容三四人品茗邀月。同樣,在大洞東邊也有一個石坎,僅容兩個人對弈歡娛。

東邊的大洞是盧敖(扁鵲)洞的主體。洞高約四米,寬五米左右,深五至六米,面積二十多個平方米。洞內既無千佛躍動,也無香火燭光。四周皆是僵土坢牆壁,穹頂則是砂礫岩層,繞壁而立,從殘壁的斷面看,都曾粉飾彩繪過。這絕不是當時的境況,以當時秋戰國時期和先秦時代,一些顏料和技藝不可能達到,既是成就,兩千多年了,風蝕雨剝,早已光華無存了。洞中的粉飾和彩繪究竟起於何時,毀於何時,無從得知。

十分注意「盧敖洞」碑文中記載的清泉,四處睃巡,未見任何蹤跡。仰看洞頂,礫石夾雜,鵝卵相擁,形成天然穹蓋。裂隙縱橫,這時我忽然明白:所謂的清泉極有可能是從岩石縫隙中滴滲而來,根本不可能從土層中湧出清泉。

望着土層和礫岩所組成的岩洞,除過感嘆仙人們的枕月沐風、風餐露宿的簡樸外,真弄不明白,土層上面的礫岩層是怎樣形成的?形成於新世紀的深厚土層怎麼會被壓在河道礫石層下面呢?這「飛來峰」岩層與周圍的大地質環境格格不入呀。可是,細想扁鵲、盧敖兩位仙人不正像「飛來峰」一樣為莘川大地平添了一抹啟迪醫道、周濟天下的光芒嗎?

據年邁人士說,大洞中有兩尊塑像,上首為扁鵲,左側為盧敖。這兩位仙人間隔幾十年後在此洞中相遇,先後為莘川百姓謀福祉,沉雄氣韻,感喟(kui)蒼茫。誠如宋代蘇軾《盧山五詠·盧敖洞》所詠:「上界足官府,飛升亦何益。還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識。」

睃巡洞中的一切,睇視良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幅幅畫面嵌入我的腦海。

扁鵲(公元前407年至前310年),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mao)(今河北任丘)人。扁鵲是他的綽號,古人就有「靈鵲兆喜」的說法。因他是郎中、大夫,以治病救人為天職,走到哪裡就給人們帶來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一樣,飛到哪裡就給人們帶來喜訊。故而,人們便把醫術高明的郎中、大夫稱為「扁鵲」。現在許多老中醫的家裡門店都掛有「扁鵲再世」之類的錦旗或匾額,彰顯仁德高尚,醫術精湛。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醫學家,精通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方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他創立的望、聞、問、切中醫四診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礎。

初識扁鵲是在學生時代的課堂上。如:魏文王求教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通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文王又問:「為什麼?」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能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這一點,治未病,重預防是否為當代人所尊崇呢?

「起死回生」的典故就發生在我們這裡。扁鵲遊歷路過虢國,恰遇虢國太子在行宮避暑,突然昏死過去,虢國百姓都在祈禱。扁鵲問明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的「屍絕症」,便去察看診治。經過針穴、熨藥,昏死半天的太子竟然坐了起來,與常人無異。——~-這一典故的地址就在現在盧氏縣城北邊的「虢台廟」。

「諱疾忌醫」的典故着實讓人好笑,也給當代人諱醫忌藥,自以為是的人是個警示。扁鵲來到蔡國,桓公知道他的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扁鵲見到桓公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信也很不高興。十天後,扁鵲再見桓公,說:「大王的病已到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更不高興。又過了十天,扁鵲又對桓公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十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派人去追問,扁鵲說道:「病在肌膚之間時,可以用熨藥治癒;在血脈時,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可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五天後桓公病重,不治而亡。

歲往星馳,振羽作聲,弦歌不輟。

盧敖(公元前275年至前195年),字雍熙,范陽(今河北定興)人,燕齊方士。曾為秦始皇尋求長生仙藥,賜賞進為博士。當時戰亂,秦博士盧敖獨身一人逃出咸陽,進入商洛山中,又經小道越過鐵鎖關、青石關,來到燕王墓(盧氏潘河黃葉)前,進行叩拜,感嘆家破國亡,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腹語發誓不再入仕為官,意在山水之間和採藥煉丹,拯救百姓。

楚漢相爭期間,盧敖南渡洛河,入住伏虎山腰的扁鵲洞,簞食瓢飲,誦通詩經,修身養性,琢磨鑽研化仙飛升之道。不久,莘川流行瘟疫,因缺醫少藥,百姓痛苦不堪。盧敖見此情景,遂上山採藥,熬湯施民。《三門峽史跡》載:「盧敖煉丹處即盧氏縣文峪鄉澗西村伏虎山北懸崖上的扁鵲洞。洞內有扁鵲、盧敖塑像各一尊,洞頂部彩繪有龍形圖案。石洞幽深莫測,內有清泉捐捐(涓涓)流出,據說盧敖曾用此水來煉丹,後人也多取此水治病。」

天下太平之後,盧敖來到洛河北岸東沙河西側一高地古柏處建起茅庵,棲身作化,得道升天。莘川百姓為了紀念盧敖,在其茅舍處建造了「成德觀」(人稱「東觀」),每月初一、十五焚香祭拜。清光緒時《盧氏縣誌》載有盧敖「隱居於盧,升仙於東觀茅草庵中」之說。盧氏縣名因盧敖命名是其說之一。

扁鵲、盧敖兩位仙人都素有拯救黎民志向,且躬身力行造福一方,他們的形象都被神話了,並且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發現許多扁鵲墓和盧敖洞等遺蹟,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心中有民眾的聖賢的懷念和崇敬。

在盧氏,兩位仙人雖不在一個時期,但他們為民請命,在盧敖(扁鵲)洞相遇,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履行自己的神聖職責。他們升天后,盧氏人民洞達本心,也是「龍場悟道」,在「成德觀」(東觀)原址上建起了「盧仙廟」和「盧醫廟」,崇樓華堂專以紀念盧敖和扁鵲,獻酒上香,使他們生住一洞穴,死祀一廟堂,精魂永在,昭彰醫德,輝耀後人。

李時珍曾說:「大醫精誠何所為?為利益百姓。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親之想。」這就是「壽國以壽萬民,壽萬民以壽國」的崇高境界啊!

扁鵲、盧敖的大醫精誠精神必將環成永恆。

「伏虎山下覓仙蹤,古洞悠悠水清清。

扁鵲立說傳醫道,盧敖煉丹濟民生。

羽化升天傳奇聞,萬古千秋留美名。

於今何不臨下界,一覽盧邑新面容。」

在盧敖洞前高立俯覽,納風入懷,曙色暖溢。夕陽西照,一抹緋雲掛在天際,霞光斜射。熊耳、崤山聳峙南北,遠山如黛,橫無際涯,極盡翠色。腳下的山坡連翹花巧笑嫣然,爍於枝頭。碧透的洛河蜿蜒瀠洄,兩岸煙汀,碧樹翠幄。盧氏縣城峨峨樓宇倒映洛河,雲影浮現。連翹公園端倪初現,萬千花童,清影娟娟。

伏虎山腳處,一排排廠房聳立,那是樂氏同仁製藥公司、中康飲片公司、玉皇山製藥公司。盧氏素有「天然藥庫」之稱和「一步三藥」的美譽,境內有各類中藥材1200餘種,進入商品流通領域的有300餘種。其中,具有殺菌解毒、清熱潤心的盧氏連翹因有色正、瓣大、殼厚、有效成分多、藥用價值高等特點,被國家認定為原產地保護品種和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

正是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吸引了兩位仙人先後涉足鍾靈毓秀、物華天寶的盧氏山川,背簍尋藥,採藥制丸,熬湯成液,切根為片,鼎爐煉丹,譜寫了一曲曲聖醫大愛的精神讚歌。

如今,連翹產業園內,浙江大學、河南農科院、河南農大等一批院校紛紛來盧建立科研機構。廣藥集團、春風藥業、福森藥業、以嶺藥業、太龍藥業、宛西製藥、羚銳製藥等醫藥龍頭企業在盧建立基地,秉承了聖醫大德的品格,化道地藥材優勢為群眾謀福祉,使大醫精誠恩澤流廣,惠及海內外。

我想,連翹朵並不大,滿枝金黃,她不但給人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同時,也為人民群眾增強免疫力、消除病毒體現了自身生命價值。無論是在扁鵲熬製的藥劑湯里、還是在盧敖炮製的靈丹妙藥里,一定會配伍有這一珍貴佳藥,澤被萬眾。如今,盧氏的連翹連山接嶺,花海潮湧,似乎在向芬芳仙化的二位仙人點頭致意。隨風搖曳的枝條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幸不辱命,黃金承繼,萬眾一心,一定能戰勝新冠疫情。

承襲先賢,踏出跫音,流光浩蕩。這既是聖人之教,也是聖人之慰。

「千步連翹不染塵,降香懶畫蛾眉春。虔心只把靈仙祝,醫回遊盪遠志人。」[1]

作者簡介

王建民,男,中共黨員,大專文化。二O一八年八月退休,現為盧氏縣內某國有公司法人代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