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若芒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背若芒刺(拼音:bèi ruò máng c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 「背若芒刺」的原義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比喻因畏忌而極度不安;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賓語。[1]
成語用法
成文用法 「背若芒刺」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因畏懼而極度不安。 運用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回:「不意[曹操]專國弄權,擅作威福。朕每見之,背若芒刺。」
成語出處
宣帝始立,謁見高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東漢·班固《漢書·霍光傳》) 後人據此提煉為成語「背若芒刺」。
成語典故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後,年僅八歲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史稱漢昭帝。按照武帝的遺詔,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輔政,掌握朝廷軍政大權。 霍光忠於漢皇室,曾採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漢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但他又利用手中的權力,排斥與自已意見不同的人,把桑弘羊等處死,甚至威逼反對他的一些皇親國戚自殺,從而使他威名大震。 昭帝的壽命不長,二十一歲就死了。他沒有兒子,於是霍光把武帝的孫子劉賀立為皇帝。後來,霍光發現劉賀生活放蕩不堪,整天尋歡作樂,經與大臣們商量,把劉賀廢掉,另立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這就是漢宣帝。劉詢的祖父劉據,是武帝的太子,後來涉及到一個事件,連同全家被殺。當時劉詢還是嬰兒,由於一個獄吏的營救,才倖免於難,後寄養在民間外祖母家。劉詢因為從小在民間生活,所以懂得一些生活的艱難。 不過劉詢也非常清楚,霍光的權勢很大,自己的生死存廢完全取決於他,因此對他很害怕。劉詢即位後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去謁見祖廟。到了那一天,宣帝乘坐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霍光就坐在馬車一側陪侍。皇帝見霍光身材高大,臉容嚴峻,不由自主地覺得非常畏懼,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樣難受。 此後,宣帝見到霍光,總是小心翼翼。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乘車時再也沒有他來陪侍,宣帝才感到無拘無束,行動自由了。
成語寓意
霍光開始做侍郎時,小心謹慎,等大權獨攬之後,廢掉了劉賀,迎立劉詢劉詢對霍光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霍光功高震主,霍氏一門驕奢放縱,最後落得被滿門抄斬。可見,功高震主是作臣子的大忌。當人的權力範圍超出常規的認可後,就會引起他人的敵視,這時就要視自身的能力考慮,是要謹慎地進取還是放棄。而人在遇到困難時,不應惶恐不安,而是應該鎮定自若地對待,要知道事情總會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