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背影(王國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背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背影中國當代作家王國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背影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朱自清在《背影》中描述父親的句子,其中最傳神的是兩腳上縮、身子向左微傾的動作,隔着文字我們也能感覺到父親攀爬的艱難。要知道,《背影》是朱自清先生隔了兩年後寫下的回憶文章,可是父親攀爬月台的一系列動作卻歷歷在目,好像昨天剛剛發生的樣子。

《背影》之所以能成為名篇,不在於文采,而在於真情。這份真情是在兒子對於父親背影的注視下一點點爆發出來的。身為子女,總有那麼一刻,你近乎憐憫地注視過父母的臉龐或者背影,從他們一些細微的表情或動作中,你讀懂了父母的不易,讀到了人生的悲歡。

我的父親留給我最後的背影是悲涼。那時的他爬樓梯已經顯得吃力,抓着扶手往上爬,爬一段,得歇一歇。那個能挑水擔柴、能挑稻穀、能扛石頭的父親已經不見了,他依然走在我前面,只是走得步履蹣跚,不能再教我生活的道理;我也依然跟在他身後,只是不能再從他身上獲取生活的力量,而是換做我默默地守護着他,生怕他走着走着就翻下身來。父親的背影瘦弱而輕飄,人生的無奈、無助、無望都寫在上面。

電影《你好,李煥英》中有一個母女雪地告別的鏡頭:李煥英在送走女兒後,偷偷退掉了汽車票,選擇了徒步回家。剛剛還歡天喜地與女兒話別的母親,一轉身就全是孤獨,全是落寞,但是,她又走得無比堅定。那場冰天雪地里的行走,導演給的是長長的一個鏡頭,母親的脆弱和堅強在那個長鏡頭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就憑這個鏡頭,我知道賈玲是真的懂得她母親的。

我記憶中母親的背影不像電影中李煥英那麼堅定,母親送別我的背影是踟躕的——確切地說,每次離鄉我看到的都不是母親的背影,而是她正面的身影。站在村口送別,她想轉身回家卻又不甘,似乎堅持再多看幾眼,她的兒子就會轉身回來。她就那樣欲走不走地躑躅在村口,直至她的身影在我的視線中慢慢變得模糊。母親的身影如今再不會出現在我的汽車後視鏡中了,而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母親的身影,不是她年輕時的樣子,而是她生命中最後兩年曆經風霜的容顏。

年輕時,我們很難讀懂父母的背影。從這點上來講,我想,初中生讀《背影》也許太早了點。

也不是說所有的少年都讀不懂父母的背影。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韋一航是一個患癌男孩,敏感、孤僻、冷漠。為了減輕孩子的焦慮感,父母儘量在孩子面前表現得輕鬆愉快。父親明明下班後兼職開專車,卻硬要裝作公司高管在加班開會。有一天兒子發現了這個秘密。他沒有揭穿謊言,而是燒了一碗麵等父親回家,謊稱這碗面本來是給他自己燒的,剛燒完就沒有胃口了,留給父親吃。飢腸轆轆的父親也沒有多想,拿起筷子就吃。兒子走出廚房,倚在門上默默地看了會兒父親,他看到的正是坐在飯桌上狼吞虎咽的父親的背影。這個場景導演給的也是長鏡頭,鏡頭中父親的背影堅強而辛酸。這個長鏡頭抵得上一段最精彩的獨白,那目光中有對父親的憐憫、疼愛,也有拖累父母的愧疚。父親的背影寫滿了人生的各種滋味,觀眾也從兒子深情的注視中看到了兩個字:懂了。

每一個父母的背影都可能隱藏着一段感人肺腑的告白,每一次子女的注視都可能是一次醍醐灌頂的領悟。人世間的親情並沒有那麼複雜,子女對父母的諒解也沒那麼複雜,很多時候,就是一個背影、一段目光。[1]

作者簡介

王國棟,文字愛好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