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背包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背包客
原圖鏈接

背包客(Backpacker),又稱驢友,是指三五成群或者單槍匹馬四處遊逛的人,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長途自助旅行的人,現主要是以群體登山、徒步、探險等尋找刺激的人為主,目的在於通過遊歷認識世界,認識自我,挑戰極限等。[1]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錢,走最遠的路,看別人難以看到的風景。

驢友一般喜結伴出行,有的準備有帳篷、睡袋,露宿在山間曠野。另一種說法是,取自"旅友"的諧音,即旅行之友的意思。台灣多稱呼他們為自助旅行玩家或自助旅遊者,香港則稱為背囊友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錢,走最遠的路,看別人難以看到的風景。實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是貫穿於旅行全程的,一開始的時候,只知道一個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尋找資料,計劃線路,置辦裝備,估算行程時間,盤算着手裡不多的錢,算計明日又將花費幾許等等。背包客出去旅行,不僅僅是去某個地方看風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體驗。火車汽車毛驢車,賓館旅社大車店,清山綠水大漠孤煙,荒郊野嶺繁華都市,古道西風高速公路,醉酒高歌風餐露宿,等等等等旅行的苦與樂都是冷暖自知。「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首詩反映了多少旅人的複雜思緒。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背包客                   主要人群           喜歡旅遊、好登山、徒步、探險的人為主
                   外文名           Backpacker                   釋 義            指三五成群或者單槍匹馬四處遊逛的人
                   別 稱           驢友                   宗旨           花最少的錢,走最遠的路,看別人難以看到的風景


起源

Lonely Planet的創始人托尼·惠勒(Tony Wheeler)遠道而來,講述他與MINI不得不說的故事,與Countryman由來已久的淵源。Lonely Planet 是當今全球上千萬旅友去往世界各地最重要的參考工具之一,在LP早期成長中的那個自助旅行剛剛萌芽的年代,Lonely Planet的名字便成了衡量旅行信息準確可靠與否的標準。說幾件事,你便可以認識到他的知名度:1996年,《紐約時報》文稱托尼為「全世界背包客和探險旅行者的帶頭人」、改變世界旅行方式的「先鋒」人物之一; 當比爾·蓋茨造訪澳大利亞時,他只想求見兩個人:政府總理和托尼·惠勒; 2002年度英國旅遊作家協會授予惠勒終生成就獎。如果你熱愛旅遊,想必對Lonely Planet會略知一二,但是LP誕生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只有創始人自己娓娓道來,才是最動人的。當晚的另一大亮點就是惠勒先生將在現場發布一本Lonely Planet新書,專為MINI COUNTRYMAN量身定製,且限量發行。 背包客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種文化風格,就像是美國西部牛仔一樣,背包客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風格。社會上也逐漸出現了許多與背包客相關的產業,有的是承繼背包客精神,有的是延續一種文化,例如2011年12月份,雅蘭仕以背包客為題材,吸取背包客敢於挑戰的冒險精神,發布了銳意背包客系列便攜音箱

中國驢友

英國倫敦的《孤獨星球》出版社新聞官路易斯.麥克唐納女士介紹,他們一直很關注中國人的旅遊習慣,但 到上世紀中後期,獨立旅遊活動已經成為西方人的一種生活習慣時,還只有非常少的中國人涉足這個領域。但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他們認為今天的中國獨立旅遊者正在逐漸顯露出自己勇敢達觀的精神,而這一點對於一個面臨不可預知行程的背包客來說非常重要。但遺憾的是,很多西方國家的背包客年齡跨度非常大,從白髮蒼蒼的老人到十幾歲的孩子都有,而中國背包客更多地集中在已經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一些中青年人身上。 根據世貿組織統計,到2020年,中國會有超過1億的境外旅遊者出現。如果真是這樣,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境外旅遊國。實際上在今天的中國,每天都有新的獨立旅遊愛好者誕生。因為這些自助旅遊者通常都是背着個大背包,裡面裝滿各類旅途所需用品,就像驢子馱着東西一樣,因此他們經常自嘲自己「累得像驢一樣」。與之相關的,他們的圈子叫「驢圈」,他們的論壇叫「驢壇」,他們的出遊叫「驢行」。


一般

背上行囊,就是把夢想、新奇、辛苦、歡欣一起放到了裡面,腳下是崎嶇的野徑,頂酷暑或冒嚴寒,夜晚則住帳篷、鑽睡袋,隨遇而安,但你卻樂在其中。

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錢,走最遠的路,看別人難以看到的風景。

身着樸實衣着、背負大背包、攝影包。

入鄉隨俗地乘坐牛車、拖拉機、貨車。

隨遇而安地住宿10~20元的小旅館。

低調地與當地人打交道,能獲得更多非金錢獲得的感受。

買不到票,住不上賓館,前方道路坍方,臨時改變線路及行程,或者山洪暴發被迫流落在旅途中某個小鎮,啃冷饃喝涼水,都可能是旅行的一個重要部分。

旅行結束後,他們又是以獨特的視角把沿途記錄的所見所聞,用照片、文字等方式展現在大家面前,通過這些載體,你能感受到她/他不同的心靈和人生感悟。

文化

許多美國人認為,這種與大規模商業化旅行反其道行之的旅行方式對於主流文化是一種衝擊。而在西方的社會學家眼裡,背包客文化具有一些後現代文化的特徵:高流動性、強調不連貫的社會關係;背包客則是帶有後現代風格的一群人,他們是一些「無根的」個體,有着強烈的證明自我存在的願望。

北京大學張頤武教授也曾說過,背包客注重的是環保、與他人的溝通、跨文化的交流。隨着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發展,無論經濟條件還是技術條件都給人們提供了做背包客進行自助旅行的基礎。如便攜式全球定位系統的使用、通訊技術的進步等都使得這種自助性質的旅行不再危險,也不必付出太大的個人代價。此上,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越來越安定和平穩,這反而使人們產生脫離一般生活軌道,體驗浪漫、冒險和不同凡響生活的心理需求。背包客主張體驗自然和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對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向更平衡、開放與和諧發展有好處,相信背包客文化在中國年輕人中間會越來越流行。

不同類別

相同的生態旅行精神,不同的旅行方式,才會有喜好、目的、表現各不相同的背包客。對照下面,看看你是哪種背包客。

閒散型背包客

喜歡花一段時間待在一個地方,即便是小的村莊也會待半個月以上,極少數人在旅行過程中行色匆匆。這些背包客的玩法通常休閒,沒有人趕着去看景點,也沒有人每天都趕路,他們就是把旅行當做生活常態,有張有弛。

漫遊型背包客

這是完全沒有目的沒有計劃只有時間限制的背包客。「準備去哪裡?」「坐什麼車?」「去玩什麼?」這些問題在這些背包客中通通得不到答案。他們推崇的旅行理念是:像風一樣,刮到哪兒是哪兒。

經濟型背包客

這種背包客旅行半徑相對小,很多背包客在某一條航線範圍內旅行,或者哪條航線打折就去哪裡,畢竟旅行中交通費占了很大部分。這種類型的背包客以花最少錢旅行為榮,旅行節約,自己做飯,選擇便宜的交通工具,住青年旅館,但有美食也不會放過,有性價比高的小旅館也會住住體驗。

結伴型背包客

喜歡結伴旅行是中國背包客的特點,這種背包客總覺得獨自行走非常危險,喜歡找朋友一起旅行,如果朋友都沒時間,就網絡約伴。

獨孤型背包客

年輕的中國背包客和老外背包客基本都是這個類型,旅途中相逢,相聚甚歡,幾天後,還是各自單獨上路,並不貪圖結伴一起走的熱鬧,因為結伴會造成很多方面不好協調。獨自行走雖然孤單,卻更自由、更純粹。

攻略型背包客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有些背包客喜歡打印一疊「攻略」旅行,追尋前人走過的路。「攻略」指的是背包客將本人旅行過程和當地旅行信息,寫到各個論壇,作為分享。「攻略」個人觀點很強,除非你跟作者的喜好完全相同,否則沒必要去複製別人的漫漫旅行。旅途中沒有意外發生就是一次無聊的旅行了,當然旅遊信息可以分享。

主題型背包客

相對於「攻略」旅行,這種背包客的旅行具有強烈的個性化特點。攝影主題的旅行在中國越來越盛行。

裝備型背包客

「裝備」指的是戶外用品。很多初級背包客總是諮詢要買什麼樣的「裝備」,其實準備一個好的背包就夠了。沒有徒步和登山這些專業活動時,對戶外服裝用品的要求是零。除非是專業攝影人,記錄旅途過程卡片機已經可以滿足,不然帶個單反機的結果是累了自己。但如果有自駕、徒步、沙漠穿行等旅程,相應的專業裝備是必帶品。

外部鏈接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