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一段歷經十年,終見彩虹的夢想旅程…
一個以旅行為生的「狂徒」日記…
一名網絡時代成就的新文藝青年….
一部夢想擁有者的青春讀本….
中國版的凱魯雅克,中國版的《在路上》
讓讀者看到自己曾經的夢想
勵志:關於夢想與成長,自由與堅持
現在人人都喜歡旅行,可不是沒錢就是沒時間。背包十年的作者在10年前也跟所有人一樣既沒錢也沒時間,可他就是憑着對旅行的熱愛對世界的好奇,讓他從一個純業餘的背包客變成了如今的職業旅行者。現在他的旅行不僅不用花錢(有各種贊助),還能賺到錢(賣遊記和照片),他的10年背包生涯關於夢想、成長與堅持。是一本現代社會勵志的心靈雞湯。你是否也想複製他的成功之路?
與市面上的國別體遊記不同,這本書是編年體結構。不是描述景點,而是描述一種成長,描述一個青年最絢爛的10年光陰,像朝陽一樣,照亮每個心中還有夢想的人。
美國有一個旅行家俱樂部,把世界分成318個國家和地區,但全世界只有9個人走完這全部所有。作者之前的理想就是想成為世界第10人,中國第一人。但現在他對理想進行了微調,就是通過努力,讓更多人喜歡旅行熱愛旅行。他從三毛、格瓦拉身上獲得關於旅行的夢想,他的使命就是把這種夢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傳遞。
"全書分三個部分,用100個故事串聯起10年旅途
故事後會有點評,描述當時的心路歷程
並配有大量在旅途中拍攝的精美圖片
第一章:背包行天下(2001-2004)
以第一次自助背包旅行起,以第一本書的出版結。描述自由自在的旅途生活。
第二章:艱難的旅行路(2005-2007)
描述在旅途中的顛沛流離,父母的不支持,人生中的最低谷;在黑暗中摸索一條可以把旅行良性循環的道路,因為沒有前人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
第三章:看見自己的彩虹(2007-2010)
在一次破釜沉舟的旅行之後,終於柳暗花明。現在我的生活就是旅行,寫字,拍照,再次旅行,而且旅行有各種贊助,不再為錢發愁;也終於獲得家人的認可。
【小鵬語錄】——摘自《背包十年》
天堂,不過是靈魂自由的人來來往往。
他告訴我世俗的眼光不重要,自己內心的聲音才重要;他教會我要去細緻觀察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視角。謝謝你,文森特•梵高。
我們要相信,自己在某個領域是塊真金,這是我們戰勝生活磨難的底牌。
無論是否有信仰,只要能夠日日自持,控制欲望,善良而不貪婪,怎樣將都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們來麗江,就是為了能好好地哭一場或者醉一場。哭過醉過之後,一切都可以重來。
對我來說,簡單與自由同義。大多數人,一直在做加法,積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時,發現自己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經沒有力氣。而我因為沒有負擔,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
在媽媽心中一定有一張世界地圖。那地圖上沒有國家,沒有城市,只有我走過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擔心。
旅行者和街頭藝人之間有着相通的本質。街頭藝人粉墨登場,對他們來說,處處是舞台。而旅行者雖然素麵朝天,可在我看來,處處都是人生。
我喜歡和有天賦的人一起旅行,那是在路途之外,另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界。
風箏能否高飛,夢想能否實現,關鍵不在於線有多長風有多大或者有多少外力的支持與幫助,而在於我們自己的態度。是否樂觀,是否堅定,是否專注。
如果把英語比作基本武器,把淺嘗輒止地突擊學習其他語言比作秘密武器,那自助旅行者打通語言關的終極武器就是微笑了。
相同的地方,相同的人,相同的事情,但是對不同人施加的影響截然不同。這是別人的旅行無法被複製的原因,也是旅行的魅力所在。
加爾各答修道院裡的義工身份多樣,有法國來的學生,有加拿大的司機,來自荷蘭的銀行家。大家朗聲言笑。給某個相熟修女起個無傷大雅的外號,抱怨加爾各答出租車宰客的無良,討論着兩周後即將開始的非洲旅行。大家來這裡工作,不但沒有任何報酬,還要搭上機票、伙食費、住宿等各項開支。但仍義無反顧地來了,因為大家都明確地知道,幫助別人即是幫助自己,愛別人即是愛自己。
原來,每一個旅行者真的只是一顆孤獨行星。原來,孤獨是自由的另外一個名字。
我曾經做過八份各種各樣的工作,原來我最喜歡最擅長的卻只是旅行,然後把旅行記錄,再和朋友分享。如果這算一種職業,我能做得比任何人都要敬業和出色。
原來鳳凰提供了這樣一個地方,讓人把遺忘的時光重新品嘗。
他用他的舞步,他的歌聲,他的極致,他的獨行,把自己的傳說變成傳奇,把傳奇變成神話。其實MJ永遠都不會走,在愛他的人心中。
旅行應該是美學建築學歷史學,而絕對不應該是經濟學。如果把在巴黎轉機就算去過法國,那我繞地球一圈,哪用的了3000美元?
所謂堅強,不是在災難面前不哭,而是要笑着面對以後。
真正的奢華並不僅是指硬件設施的品牌與造價,更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服務態度。後者雖然看不見,卻能讓人感受得到。
攝影應該像寫作一樣,是對一瞬間所見所感的記錄,是對一個人成長的記錄,永遠不要追求被大多數人認可。當一個人自信力足夠強大,強大到可以建立自己的審美體系和價值標準的時候,還有誰會在意別人怎麼說怎麼評價?而在這樣的時候,你的信念你的堅持已足以把別人感動。
To dream,為了在年華老去的時候不鄙視自己。
作者簡介
他是新旅行作家,將美景與體驗塞入背包,將感動與分享凝結成冊,著有 《我把歐洲塞進背包》、《蓮花之上》
他,亦是網絡名博,擁躉千萬網友熱議,成為新媒體時代跨媒體的影響力人物,感召年輕人為夢想燃燒
小鵬, 同樣有着旅行專欄作家的身份 以出色的旅遊攻略,主題設計,表達方式,在各大時尚類、文化類、旅遊類、人文類知名雜誌中刊載專欄或是專題。與讀者分享旅遊中的人文情懷與獨到見地。其優美真誠的行文風範與細緻到位的微觀刻畫,往往被「驢友」和背包客們的奉為絕佳攻略,在年輕讀者群中,有着廣泛的影響力。
履歷:
2001 年 畢業於中國南開大學
2001 年 辭去固定工作,開始個人背包
2001 年 至 2004 年先後背包走過荷蘭、英國、法國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
2004 年 出版第一本個人旅遊文學著作《我把歐洲塞進背包》
2005 年 至 2007 年繼續行走於世界各地,足跡踏遍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行走中思考,在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摸索出一條職業旅行者的道路。
2007 年 出版印度行游書 《蓮花之上》
2009 年 新浪新銳博客 開播,並廣受網友關注,瀏覽量突破千萬
2010 年 背包十年的小鵬簽約泛海星空文化傳播公司即將推出力作《背包十年》
原文摘錄
我知道,在媽媽心中一定有一張世界地圖。那地圖上沒有國家,沒有城市,只有我走過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着她的擔心。 旅行和電影,一直是我僅有的兩個愛好。旅行,讓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電影,告訴我世界有無限可能。
書評
每天在豆瓣上看着各類學術人才就各種奇異話題長篇大論,在目不暇接之餘,發現了一個規律:那些最能吸引我一口氣讀下去的文章,往往並不是最牛最深邃的,而是最適合我的認知水平和審美情趣的。其實對於大眾讀者而言,當說起哪位作家好或者不好,倒不如說是在評價作家風格與讀者認知方式之間的距離。
遊記作為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書寫形式,讀起來就尤其如此。小鵬的文字比想象中精緻,但談不上驚艷;照片拍得動人,但仍比不過「流年」之類的狂帖;旅行的情懷熱切真摯,但也並沒有革命性的視角突破。可那些雲淡風輕的小隨筆,看着看着卻總是讓我淚濕了眼眶。比起石田裕輔的寡言硬朗樸實無華,比起陳丹燕的陽春白雪清雅素淡,小鵬卻是somehow扣住了我命門的那一個。
這本書關於旅行,也關於夢想。
夢想從來不是一個被我掛在嘴邊的詞。「要什麼」才是我長久以來的核心謎題。小鵬則剛好相反,大大的夢絢爛升騰,怎樣追逐都嫌不夠。但是真正打動我的,不是他做夢的狂野,也不是他追夢的勇氣,而是善感的心背後、高飛的夢想底下,那一條條看不見的線拉扯着現實。
小鵬不是天生的孤臣孽子。他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未必比我強盛,對溫情和感動的渴望也未必就比我淡漠。我們卻做着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在夢想與現實連成的軸線上各執一端、各懷心事。
總是覺得,小鵬的成功終歸是種偶然,有一千種可能讓他現在仍然是個讓父母擔心的異類,過着朝不保夕的動盪生活,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一萬個同樣熱愛旅行的青年艱難積蓄又艱苦旅行,卻終將一輩子默默無聞,或堅持流浪或回歸庸常,無論那種,人生恐怕都算不得輝煌。
總是覺得,如果小鵬四十歲了仍然過着赤貧的生活,打幾個月零工攢錢然後旅行,如此往復,他是否真的可以安享那樣的生活?他會不會在心底寫下不得要領的挫敗和沒有出口的落寞?那麼五十歲呢?六十歲呢?
被這本書牽動了心緒,是因為我看到小鵬那麼多年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苦苦掙扎,看到他並非一個能夠真正出世的逍遙神仙,看到他即使飛得再高心情也並非明媚到沒有暗影。像小鵬說的,面對如今的成功他問心無愧,因為他得到的和失去的一樣多,因為沒有什麼事情完美無缺,他為了夢想放棄安逸,代價之大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如此選擇。
終於,當小鵬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寬,把旅行變成了一種職業,可以拿着高薪和贊助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住五星酒店吃豐盛大餐,我為這夢想與現實的完美結合不勝欣喜。只不過,小鵬的成功是否能夠作為年輕人堅持所愛的旗幟,我仍然心存疑惑。畢竟,每座方尖碑背後總會有成千上萬的無名墓碑。
當小鵬的博客上掛滿阿曼酒店的奢華寫照,留言簿上冷言冷語甚至惡意中傷隨之而來其實何足為奇?看到如此夢想現實雙豐收的神仙日子,但凡正常人類,生出羨慕嫉妒恨諸般情緒,實在正常不過。而我,看着那色彩明麗的最後幾章,也不由得因為這過分的和諧美滿而意興闌珊起來。
無論如何,小鵬和我一樣,生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讀過名牌大學,崇尚奮鬥精神與英雄主義情懷,再怎麼離經叛道,也決計做不成 Into the Wild 的主角。也許,旅行的意義不過是在我們這一代心裡種下更多的可能性。我們的世界越遼闊,下一代也才會有更寬廣的未來。有時候,希望在他們的世界裡,夢想與現實之間可以少一點劍拔弩張。有時候,卻又分不清這是種進步還是退步。
關於夢想,我依然迷惑不解。
而關於夢想的文字,在我心裡仍然沒有什麼能超越悟空傳里那見仁見智、我卻從來只看得出英氣勃發的幾行字。
我要這天 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這地 再埋不了我心
要那眾生 都明白我意
要那諸佛 都煙消雲散
十年只是一個記號;在途中,他磕首問路,傳夢為生; 一直覺得,有些人可以旅行,而有些人則必須旅行,小鵬就是。只有在途中,才能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讓生命的旅程繼續下去。 對於小鵬並不陌生,多年前,當我還在象牙塔的時候,讀過他的第一本書《我把歐洲塞進背包》,老實說,那本書很稚嫩,與其說是遊記,不如說是一個男孩的旅行隨筆。我是在學校的圖書館,邊曬太陽邊看這本書的,裡面那張歷程80天的箭頭路線,充滿了一個大男孩征服了小小世界後自豪並帶點小炫耀的意味,加上封底他那張青澀的臉和招牌式的微笑,只能讓我這個讀者心生羨慕,卻談不上崇拜。 但就是這樣一本稚嫩的書,卻還是有着不一般的魔力,直到後來我才逐漸明白這種魔力並非來自書本身的文字或者圖片,而是來源於這個作者。Everyone has only one life,there must be something you have never seen,somewhere you have never been,just go for it.我也深深地記得,當我大學近尾聲的某一天晚上,我又想起這句話,然後我對室友說,我不想念書也不想工作,我只想去環遊世界!這個想法之後也纏繞了我好久,而當時的我包括目前的我都不可能擺脫一切去流浪,我也很慶幸那時我沒有衝動妄為,如今我也一直在行走一直沒有放棄我的夢想,用最適合我自己的方式去繼續旅行這件事情。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那本書里,最後作者埋下一個關於愛情的浮筆,他走遍歐洲還是最想回到心愛的女孩身邊,看完書後我也聯想過或許這個男孩就從此脫下背包,過回一個白領朝九晚五的生活,精緻但是黑白。 後來一次偶爾的機會,我看到了小鵬的博客,很驚訝的發現他一直都在行走,頭像多了好幾分滄桑的味道。他拍攝的照片視角更為開闊寧靜恬淡,文字也更加細膩莊重並且深入。同時也由那個大男孩蛻變為一個堅強的旅行者,從這個時候起我定期瀏覽他的博客並視他為偶像,精神領袖。 很高興看到《背包十年》這本書問世,本以為我可以花一個或兩個晚上就把這本書讀完,但是拿到書後一翻開我就知道我錯了。它不再是一本遊記,一本隨筆或者一本旅行攻略,它是一段莊重的心路歷程,關於旅行也關於捍衛夢想。旅行是一件很莊重的事情,不僅困難在決定出發,更在於在途中永不迷失自己,不斷傳遞愛傳遞夢想,然後回到原點,整頓並計劃下一次的旅行。 同時這本書也是一本近乎嚴謹的編年式記載體,沒有不必要的插圖也沒有過多的旅行照片,只有平實而真摯文字,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十年來文字和心靈上的蛻變。這是一本小鵬寫給自己的書,十年只是一個記號,旅行還是會繼續,用十年的時間他捍衛了自己夢想並且會永不停歇;也是寫給所有同樣熱愛旅行的年輕人的書,讓我們可以追隨他的態度或者他的腳步,去尋找並完成我們的旅行夢想。 剛剛我有看到一個評論者評價這本書「感覺是內容空洞,徒有虛名」,我想他肯定沒有深入地品味這本書或者根本就是一個從內心鄙視旅行的人。這本書的魅力同樣不僅僅在於文字的本身,第一章節的大數分文字在《我把歐洲塞進背包》已經紀錄過,唯一多的謎底就是那個女孩子吧,呵呵,原來那場美好的愛情並未有完美的結局,也或者因為這樣才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精彩的小鵬。後面的章節在小鵬的博客里也有過一些記錄,但是當所有的途中文字和後旅行時期的心中所想串連在一起並成為十年的跨度後,就變成了一部莊重的文本。 幾乎每看一兩個章節我就要停頓下來想一想或什麼也不想只是停頓下來,旅行是一次位移,捍衛夢想是一種態度,看完之後,既得到心靈的震撼,又會有許多的迷惘與困惑,這些迷惘與困惑一直縈繞在心,使我陷入不可自拔的思考,而思考越深,對旅行的艱難性就理解越深,再想到這些年我自己的旅行,認識也就越深刻了。 最後要謝謝小鵬,謝謝你用十年的堅持讓我看到捍衛夢想的力量,好讓我也熱淚盈眶地也去繼續我的旅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