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胃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胃腺

胃腺,胃粘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腺體及其分泌的消化液。粘膜表面許多小凹就是胃腺開口,胃腺分泌的胃液由此進入胃腔。

固有層內有緊密排列的大量胃腺。根據其所在部位與結構的不同,分為胃底腺、賁門腺和幽門腺。胃腺之間及胃凹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其纖維成分以網狀纖維為主,細胞成分中除成纖維細胞外,還有較多淋巴細胞及一些漿細胞、肥大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等。

此外,尚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以及由粘膜肌伸入的分散的平滑肌纖維。胃腺是散布於胃壁上的微小腺體,能分泌胃液,胃液分泌過少,會出現消化不良。分泌過多,會出現反酸、胃痛等現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胃腺 [1]

外文名 Gastric gland

存在 固有層 [2]

分類 胃底腺、賁門腺和幽門腺

含有 結締組織

種類

固有層內有緊密排列的大量胃腺。根據其所在部位與結構的不同,分為胃底腺、賁門腺和幽門腺。胃腺之間及胃凹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其纖維成分以網狀纖維為主,細胞成分中除成纖維細胞外,還有較多淋巴細胞及一些漿細胞、肥大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等。此外,尚有豐富的毛細血管以及由粘膜肌伸入的分散的平滑肌纖維。胃腺是散布於胃壁上的微小腺體,能分泌胃液,胃液分泌過少,會出現消化不良。分泌過多,會出現反酸、胃痛等現象。

胃底腺

(fundic gland):分布於胃底和胃體部,約有1500萬個,是數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胃腺。腺呈分支管狀,可分為頸、體與底部。頸部短而細,與胃小凹銜接;體部較長;底部略膨大,伸至粘膜肌層。胃底腺由主細胞、壁細胞、頸粘液細胞及內分泌細胞組成。

主細胞

主細胞(chief cell):又稱胃酶細胞(zymogenic cell),數量最多,主要分布於腺的體、底部。主細胞具有典型的蛋白質分泌細胞的結構特點。細胞呈柱狀,核圓形,位於基部;胞質基部呈強嗜鹼性,頂部充滿酶原顆粒,但在普通固定染色的標本上,此顆粒多溶失,使該部位呈泡沫狀。電鏡下,核周有大量粗面內質網與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頂部有許多圓形酶原顆粒。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壁細胞

壁細胞(parietal cell):又稱泌酸細胞(oxyntic cell),在腺的頸、體部較多。此細胞較大,多呈圓錐形。核圓而深染,居中,可有雙核;胞質呈均質而明顯的嗜酸性。電鏡下,壁細胞胞質中有迂曲分支的細胞內分泌小管(intracellular secretory canaliculus),管壁與細胞頂面質膜相連,並都有微絨毛。分泌小管周圍有表面光滑的小管和小泡,稱微管泡系統(tubulovesicular system),其膜結構與細胞頂面及分泌小管相同。壁細胞的此種特異性結構於細胞的不同分泌時相而呈顯著差異。在非分泌時相,分泌小管多不與胃底腺腔相通,小管與細胞頂面的微絨毛短而稀疏,微管泡系統卻極發達;在分泌時相,分泌小管開放,微絨毛增多並變長,充填在分泌小管管腔內,使細胞游離面擴大約5倍,而微管泡系統的管泡數量則劇減。這表明微管泡系統實為分泌小管的膜之儲備形式。壁細胞還有大量線粒體,其它細胞器則較少。

壁細胞能分泌鹽酸,其過程是:細胞從血液攝取的或代謝產生的CO2在碳酸酐酶作用下與H2O結合形成H2CO3;H2CO3解離為H和HCO3,H被主動運輸至分泌小管,而HCO3與血液中的CL次換;CL也被運輸入分泌小管,與H結合成鹽酸(圖12-11)。鹽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成為胃蛋白酶,對蛋白質進行初步分解;鹽酸還有殺菌作用。人的壁細胞還分泌內因子(intrinsic factor),這種糖蛋白在胃腔內與食物中的維生素B12結合成複合物,使 B12在腸管內不被酶分解,並能促進迴腸吸收B12入血,供紅細胞生成所需。如內因子缺乏,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可導致惡性貧血。

頸粘液細胞

頸粘液細胞(nedk mucous cell):數量很少,位於腺頸部,多呈楔形夾於其它細胞間。核多呈扁平形,居細胞基底,核上方有很多粘原顆粒,HE染色淺淡,故常不易與主細胞相區分,其分泌物為含酸性粘多糖的可溶性粘液。

內分泌細胞

未分化細胞:在胃小凹與腺頸部的交界處,可見有絲分裂的未分化細胞。未分化細胞的胞核較大有顯著的核仁。胞質由基質、大量的游離核糖體和多聚核糖體組成,還可見微絲,內質網相對的少,高爾基複合體多位於核上方或核旁,線粒體亦相對少,呈卵圓或杆狀,基質透亮,嵴數少。可以有中心體和溶酶體樣結構,然而和成熟的主細胞及壁細胞相比,它的溶酶體數目較少。剛分裂後的未分化細胞,不含粘液顆粒;而稍後些的未分化細胞,常可見少數粘液顆粒。未分化細胞可能是多潛能的幹細胞、頸粘液細胞、主細胞、壁細胞和內分泌細胞等。

主細胞和壁細胞的壽命為200餘天,衰老的細胞在胃底腺底部脫落,新增殖的細胞從頸部向底部緩慢遷移。由於在頸部尚未發現典型的未分化細胞,故目前一般認為頸粘液細胞可分化為其它胃底腺細胞;主細胞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分裂能力。

賁門腺、幽門腺

(cardiac gland):分布於近賁門處寬5~30mm的狹窄區域,為分支管狀的粘液腺,可有少量壁細胞。

(pyloric gland):分布於幽門部寬4~5cm的區域,此區胃小凹甚深。幽門腺為分支較多而彎曲的管狀粘液腺,內有較多內分泌細胞。

胃液的成分

胃液的性狀:胃液是無色而呈酸性的液體,PH約為0.9-1.5,正常人每日分泌量為1.5-2.5升。

胃液由胃蛋白酶原、鹽酸、粘液和內因子等組成。

胃蛋白酶 原分子量為42500,沒有生物活性,不會消化胃自身組織。

鹽酸 當人吃進蛋白質食物後,在神經一體液調節下,鹽酸分泌加多,鹽酸使胃蛋白酶原變成有生物活性的胃蛋白酶(分子量35000),可把蛋白質分解成腖和。

粘液 保護胃壁組織,中和胃酸,減弱胃蛋白酶的作用,防止破壞胃粘膜。

內因子 胃液中還有一種糖蛋白,它由胃腺壁細胞所分泌,稱為內因子,與維生素B12的吸收有關,缺乏內因子,會引起惡性貧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