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肯尼亞基督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全景視覺網 的圖片

肯尼亞基督教肯尼亞基督教各派的統稱。肯尼亞總人口約3008萬(2000年),基督徒約2365.5萬,約占總人口78.64%。其中新教有宗派71個,約862.2萬人,獨立宗派有341個,約688.2萬人,聖公會有宗派1個,約270萬人,天主教有宗派1個,約680萬人,東正教有宗派2個,約58.4萬人,新興宗派有13個,約6.4萬人。有16種語言的足本《聖經》譯本,6種語言的《新約聖經》譯本,9種語言的非足本《聖經》譯本。新教教會有:非洲內地會、長老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五旬節派神召會、神召會、救世軍、循道會、非洲神的教會、貴格會等;獨立宗派教會有:非洲獨立五旬節派、非洲弟兄會。

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1](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較小教派。

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聖經為藍本,核心思想是福音[2],即上帝耶穌基督的救恩,充分彰顯了上帝對全人類和整個宇宙舍己無私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發展歷程

19世紀中期,英、法等國派遣傳教士進入肯尼亞。1844年聖公會傳入;1866年,在蒙巴薩以西約30千米的拉拜建立首座新教傳教站,並創辦東非地區首所教會學校。1875年,英國傳教士斯圖亞·瓦特進入吉庫尤人聚居地傳教。1955年,首位當地人聖公會主教祝聖。1960年,肯尼亞聖公會獲自治權。1970年,聖公會肯尼亞教省成立。

在聖公會傳教期間,長老會和衛理公會亦先後傳入,獲較大發展。此外,1895年非洲內地會成立,1902年公誼會傳入,1905年上帝教會傳入,1906年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傳入,1910年神召會傳入,1921年救世軍傳入,1938年國際五旬節傳入,1942年埃林傳教會傳入。1963年,全非基督教協進會(AACC)成立,其總部後來設在內羅畢。肯尼亞首都成為非洲新教的重鎮,並且有世界性影響。

1975年11—12月,世界基督教教會聯合會第五次大會即在內羅畢召開,來自285個教會組織的676名代表出席會議。現任世基聯總幹事亦由肯尼亞新教牧師科比亞(Sam Kobia)擔任。1963年獨立後,本土教會獲得迅速發展。20世紀60年代實現「非洲本色化」,形成「非洲兄弟會」等眾多本土獨立教會。15世紀末期,葡萄牙殖民者在肯尼亞港口城市蒙巴薩等地傳教,後葡萄牙殖民者減少,天主教的影響逐漸消逝。1890年,法國的白衣神父會深入肯尼亞內地傳教。後又有其他天主教團來到肯尼亞。1927年,首位當地神父被祝聖。1953年,天主教肯尼亞教省成立,設有內羅畢總主教區,以及基蘇木、梅魯和涅里主教區。1957年,首位當地主教獲祝聖。1963年擺脫英國獨立,實行宗教自由政策。

肯尼亞是非洲大陸上僅次於扎伊爾的第二天主教大國。至1974年,內羅畢總主教和一批教區主教均由當地非洲人擔任。1978年,有156名神學院學生。內羅畢設有天主教大主教區。1980年5月6—8日,教宗約翰-保羅二世訪問肯尼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