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肥鄉區是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東經114º37′~115º01′、北緯36º29′~36º40′之間。東與廣平縣交界,南與成安縣相連,西與邯鄲市邯山區接壤,北與邯鄲市永年區、曲周縣毗鄰。
邯濟鐵路橫貫東西與邯黃鐵路(起點站)相連呈丁字形過境建肥鄉站;青蘭高速,309國道貫穿其境,交通優勢極其明顯。
肥鄉區域呈北東部較大、南西較小,北東走向較長的不規則形狀。海拔2648米,最低點為夕陽西部的小石板河出境處,海拔1340米。滇池湖面平均海拔為1887米。肥鄉區處於大陸性氣候區,受明顯的季風影響。2013年,肥鄉區的礦物資源有石油、石膏、煤等。2013年,肥鄉區野生植物茅草、蘆草、紅眼棵、小蟲盤等。
2014年,肥鄉區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6億元,居東部縣第三位,增長15.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2億元,居東部區縣第二位,增長34.3%,居全市第二位、東部區縣第一位。[1]
建制沿革
西漢於縣境內東北部置列入縣,屬廣平國。征和二年,在西南部設即裴侯國。
東漢廢即是、邯溝兩侯國,列治縣復名列人縣。
建武十三年改屬鉅鹿郡。建安十七年,再屬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析列人、邯溝縣地始置肥鄉縣。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斥漳縣併入列人縣。太和二十年,列人縣又分出斥漳縣。
東魏天平元年,肥鄉縣併入臨漳縣,屬魏郡。大業三年,肥鄉、清漳兩縣屬武安郡。
唐武德元年,肥鄉縣改屬紫州。五代肥鄉縣屬洺州。
宋肥縣屬河北西路洺州。金肥縣屬河北西路洺州。
天會七年,肥鄉縣領新安鎮。元肥縣屬中書省廣平路。
明肥縣屬京師廣平府。清肥縣屬直隸省廣平府。
中華民國2年,肥鄉縣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三年,改屬大名道。
民國十七年,屬河北省。民國二十六年,屬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區。
民國二十五年五月,肥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冀南抗日軍政委員會,後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民國三十七年五月,屬華北人民政府冀南第三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八年八月,屬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鄲地區。
1958年10月,肥鄉縣併入曲周縣,部分地區併入永年縣。1961年6月,肥鄉縣從曲周縣分出,恢復肥鄉縣建制。
1970年,屬邯鄲地區。1993年,屬邯鄲市。
2013年,撤銷辛安鎮鄉,設立辛安鎮鎮(冀民函176號)。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6個鄉:肥鄉鎮、天台山鎮、辛安鎮鎮、大西韓鄉、毛演堡鄉、元固鄉、屯莊營鄉、東漳堡鄉、舊店鄉。
2015年,撤銷大西韓鄉,設立大寺上鎮(冀民函176號)。
2016年9月30日下午,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召開,宣讀了《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同意撤銷肥鄉縣,設立邯鄲市肥鄉區,以原肥鄉縣的行政區域為肥鄉區的行政區域,肥鄉區人民政府駐肥鄉鎮廣安東路1號。
行政區劃
2016年,邯鄲市肥鄉區轄4個鎮、5個鄉:肥鄉鎮、天台山鎮、辛安鎮、大寺上鎮、毛演堡鄉、元固鄉、屯莊營鄉、東漳堡鄉、舊店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肥鄉區位於河北省南部,邯鄲市轄區東部。地處東經114º37′至115º01′、北緯36º29′至36º40′之間。東與廣平縣交界,南與成安縣相連,西與邯山區接壤,北與邯鄲市永年區、曲周二縣毗鄰。肥鄉是邯鄲市「1+6」中心城市,截至2016年,邯鄲市肥鄉區轄4鎮5鄉265個行政村,總面積502.5平方公里,總人口40.6萬,耕地57.8萬畝。肥鄉歷史悠久。區界西端距邯鄲主城區僅9公里,距邯鄲機場30公里,隨着邯鄲東擴、肥鄉西進步伐加快,區位優勢越發明顯。肥鄉交通便利,西鄰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309國道、邯濟鐵路、青蘭高速公路橫穿東西,省道定魏線縱貫南北,邯黃鐵路從城區東側穿過。
地形地貌
肥鄉區域呈北東部較大、南西較小,北東走向較長的不規則形狀。海拔2648米,最低點為夕陽西部的小石板河出境處,海拔1340米。滇池湖面平均海拔為1887米。
氣候
肥鄉區處於大陸性氣候區,受明顯的季風影響。春季盛行偏南風,冬季北風占優勢,夏秋兩季南北風交替出現。年平均風速為3.3為/秒,最大陣風速曾出現過20.0米/秒,出現在1966年4月6日。各月中4月份風速最大,平均為4.3米/秒;8月份風速最小,平均為2.5米/秒。年平均大風大於、等於170米/秒,日數為19.3天。大風日數以春季為最多,平均為9.8天;秋季最少,平均為2.2天。[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肥鄉區(時為肥鄉縣)土地總面積496平方公里,折合49600公頃,人均占有地2.55畝。肥鄉區耕地總面積為40301公頃,農業人口均占有耕地2.19畝。在總耕地中,有旱地550774畝,有效灌溉耕地為36630公頃,中耕地面積90.89%,林地面積69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3.9%,人均0.35畝,林地面積有各種果林共3489.2公頃,占耕地面積8.6%。
礦物資源
2013年,肥鄉區(時為肥鄉縣)的礦物資源有石油、石膏、煤等。
生物資源
截至2013年肥鄉區(時稱肥鄉縣)境內的動植物資源有:
野生植物茅草、蘆草、菅草、刺蓬棵、艾蒿、茵陳蒿、蒼耳棵、車苣麻、狗尾草、牛緶草、板板草、蒺莉苗、抓地秧、醋溜酸、灰灰菜、蒲公英、掃帚苗、豬毛菜、刺兒菜、薺菜、大花苗、野薄荷、地黃、兔絲子、米布袋、紅眼棵、小蟲盤等。
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野兔、黃鼠狼、田鼠、鼢鼠、刺蝟、老鼠;另有:獾、狐、狸等。
鳥類:麻雀、灰鵲、貓頭鷹、啄木鳥、布穀鳥、斑鳩、燕子、鵪鶉等。其他如:烏鴉、喜鵲、鷹、鷂、青鶼、鶘、沙雞、雁、雕等。
兩棲類:蛙、蟾蜍。
爬行類:蛇、晰蜴、壁虎等。
昆蟲類:蝗蟲、螞蚱、蠅、蚊、虱、臭蟲、蚤、蝶、蟬、螞蜂、土蜂、蟋蟀、螳螂、螻蛄、金龜子、尺蠖、蠶、蜣螂、螢火蟲、瓢蟲、蚜蟲、草鈴、棒象、蜘蛛、蠍子、蜈蚣、蟈蟈、蠐槽、金針蟲、地老虎等。
軟體動物:蝸牛。
環節動物:蚯蚓。
水資源
2013年,肥鄉區總水量為32127萬立方米,其中保證為率為50%時,水資總量為16013.5萬立方米,保證率為75%時為24095萬立方米,保證率為95%時為30520萬立方米。水資源年均可利用總量為97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利用量約為2850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約為68987萬立方米。肥鄉縣人均地表水量約為706萬立方米,比中國人均地表水量的2780立方米少2074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采量約為6831立方米,而實際採用已達1026億立方米,超采5769萬立方米,僅可保澆耕地13333.3公頃,全境地下水靜水位平均下降為3.5米至4.3米。[4]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14年,肥鄉區生產總值完成84億元,增長10.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2.5億元,增長24.3%;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9683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443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6億元,居東部縣第三位,增長15.1%,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2億元,居東部縣第二位,增長34.3%,居全市第二位、東部縣第一位。
第二產業
2014年,肥鄉區總投資達到194.78億元;實施工業技改項目20個,完成技改投資35.8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肥鄉區規上工業企業達到46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26億元,增長15.3%。3家企業列入全市百家成長型企業,2家企業列入省"兩化"融合重點企業,48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科技型中小企業。
第三產業
2014年,肥鄉區總投資317億元的35個產業項目。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658萬美元,增長28%,居東部縣第一位;出口創匯完成1055萬美元;爭取各類政策性資金10.95億元。新建道路8條,增加里程12.6公里,開發面積達到7.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植樹5萬株,綠化道路9公里,建設景觀節點5處,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7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26個,謀劃儲備億元以上項目29個,爭列省市重點項目12個,叢台酒業搬遷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產,四達電機等。[5]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4年,肥鄉區完成了14.9公里的"肥館線"改造升級,建成了26.9公里的"西瓜線"道路,改造309國道東段4.5公里,硬化農村道路463.2公里,建設了新興街中段、育才街、健康街、民康街,改造了廣安路西段、瑞安路西段、興華街北段等城區道路,硬化了20條7.8公里的城中村小街巷。
教育事業
2014年,肥鄉區重點投入3204萬元,其中: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1950萬元;發放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和助學金232萬元;撥付1022萬元,完成了6所學校塑膠田徑場、藍球場建設、購置了140套體育器材和10萬冊圖書,加固校舍5620平方米,對2所幼兒園進行了改擴建。
醫療衛生
2014年,肥鄉區重點投入2422萬元,其中:撥付區人民醫院新建和中醫院改建資金1586萬元;撥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資金836萬元。
社會保障
2014年,肥鄉區重點投入2471萬元,其中:為全區城鄉低保對象5100人發放低保金703萬元,有效保障了弱勢群體基本生活;及時發放再就業和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1600萬元,五七工、家屬工本級財政補助168萬元。[6]
風景名勝
竇默墓碑
竇默墓碑位於肥鄉區城西村,立於元至元二十五年,篆額"昭文館大學士正議大夫竇公神道碑",青石質,龍首,通高4.7、寬1.1、厚0.33米。碑首為四龍蛟蟠,龍首與碑身連為一體,碑文陽面和陰面共1695個字,刻36行,每行30-60個字左右不等。
平原君趙勝墓
平原君趙勝墓位於肥鄉區元固鄉西屯莊,現存封土高2.5米,占地面積16平方米。趙勝,戰國時期趙惠文王之弟,是趙惠文王及孝成王的相國,號平原君,他與齊國孟嘗君、楚國春申君、魏國信陵君合稱戰國"四君子",卒於趙孝成五十三年,葬肥義之鄉。
井堂寺
井堂寺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東部肥鄉區城北一公里處,南鄰309國道,東鄰城區至青蘭高速公路連接線,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寺內聖井為河北省人民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著名人物
竇默(1196-1280),字子聲,又名漢卿,肥鄉區城西村人。元初名臣、名醫、名儒,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昭文館大學士、正議大夫等職,累贈太師、魏國公,諡號文正。
張學顏(1523-1598)明大臣。字子愚,號心齋,肥鄉區彭固村人,嘉靖癸丑進士。歷任由曲沃知縣、御史、遼東巡撫、戶部尚書、兵部尚書之職。
李沆,字太初,肥鄉相公莊人。曾祖豐,泰陵令。祖滔,洺州團練判官。父炳,從邢帥薛懷讓辟,為觀察支使。